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晁错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他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08)330

为了确保新生政权能够站稳脚跟,刘邦在铲除异姓诸侯王之后,大肆分封同姓为王,并与天下约定了“非刘姓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的白马盟誓,从而确立汉初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格局。这套制度在初期确保了汉朝的生存,但随着时间的演变,越来越对汉朝的统治造成了重大威胁,汉朝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从全国上下全力恢复生产转变为各诸侯国对中央政权的挑战和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申(申不害)商(商鞅)刑名之学的晁错登上了历史舞台。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晁错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他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晁错以文学作为晋身的跳板,先担任太常掌故,后被太常派往伏先生处学习《尚书》。在学成归来后,晁错开始向汉文帝上书言事,因而被汉文帝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晁错以其辩才深深地折服了太子刘启(汉景帝),被称为智囊(名称源自秦国的樗里疾),可见其多么受重视。很快,晁错开启了疯狂上书的模式,连上几十道书,都向汉文帝建议削藩、变更法令。汉文帝虽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是对他很欣赏,将他提拔为中大夫(掌论议,类似国策顾问);汉景帝上台后,将他提拔为内史(掌管京畿,兼掌全国财政),后来提拔他为御史大夫。

在汉景帝上台后,晁错深受皇帝宠信,便按照当年上书汉文帝的计策开始变更政令,又开始削藩。可以说,晁错既是在大展拳脚,也是走在寻死的路上。晁错担任内史期间,经常请求汉景帝和他单独商量事情,多次变更法令,引起丞相申屠嘉的强烈不满,最终气死了申屠嘉;担任御史大夫之后,便开始建议针对诸侯王的罪过削减诸侯国封地,变更了30多条法令引起了全部诸侯王的痛恨,以致于惊动自己的老父亲。他父亲责备他,为何削弱诸侯王的力量,离间皇族内部的关系,以致于天下人都骂他,而他则回以“不这样做,天子不会受到尊崇,国家不会得到安宁”。他父亲听后,说了句“刘氏安宁了,但晁家就危险了”,回到家就饮毒药自杀了。

晁错之父死后十多天,七国之乱爆发,再过十多天后,袁盎被大将军窦婴在出征前带着觐见汉景帝,建议杀掉晁错以平息诸侯王们“诛晁错、清君侧”的叛乱,汉景帝沉默很久后采纳了这个建议,便派人骗晁错前去上朝,命人在半路上将晁错腰斩(人很长时间后才断气)。一代智囊至此以受惨刑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光就前瞻性而言,晁错是当时非常有远见的人,准确地抓住了汉朝社会的重大变化,远比大臣们不想改变现状的想法更有进取心。当然,这种变化是有征兆的,因为吴王因吴王太子被刘启打死一事连续十多年不朝见汉文帝以及吴国钱币通行天下,汉文帝对此也选择了柔性安抚和扶植邓通铸钱进行抗衡,但这种状态是不可持久的。

除了前瞻性外,晁错在其他方面就犯下了严重的错误,直接导致自己的凄惨下场。

一、改革操之过急。晁错在汉文帝时期就连上几十道书,就匈奴、诸侯等事情提出建议,急于展现自己的才华,幸而汉文帝就只想着休养生息,将他留给了汉景帝刘启,使他不至于有怀才不遇之感。汉景帝登基后,他更加急切地变更朝廷的法令,直接引起了丞相申屠嘉的厌恶;他担任御史大夫之后,就一刀切地针对诸侯削藩,引起全部诸侯王的强烈反弹,正是一手促成了汉朝中央和诸侯王们的大分裂,直接引发了七国之乱。可以说,他虽然看对了大方向,但是做错了,操作手法简单、粗暴、不分对象,是典型的毫无实际经验的书生。

二、违反常识。汉朝立国之后休养生息,以黄老无为为治国思想。到汉景帝时期,这一思想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皇帝、皇族、功臣和大臣们都是这个思想的坚定支持者,而晁错信奉申商刑名学说,只是当时比较小的思想分支,地位比不上儒家学说,更比不过黄老学说。所以,晁错是以一人之力拉上汉景帝妄图对抗整个朝廷之力,简直是没有常识。更过分的是,晁错经常撇开丞相、太尉等三公九卿,私下找汉景帝决定朝政大事,把朝廷变成他的一言堂,侵犯了所有人的政治利益和尊严。

三、四处拉仇恨。在汉文帝时期,晁错虽然深得太子欢心,还被称为智囊,但是他的政策建议和疯狂上书行为招致了袁盎和大功臣们的反感。汉景帝即位后,丞相申屠嘉因晁错被气死后,大臣们都不敢反对他的建议,毕竟申屠嘉是最后一位功臣出身的丞相。因此,大臣们对晁错的态度是又恨又怕,在朝廷商议削藩时无人敢说话,只有一个窦婴靠着窦太后敢和晁错争论,但是晁错又和窦婴产生了矛盾。七国之乱爆发后,晁错更是处置失当,一方面以朝臣不可信为由,建议汉景帝亲征、由自己留守长安并舍弃一些土地给吴国,这个建议估计让汉景帝心里冰凉,智囊没有智慧了;另一方面掀起内斗,因宿怨调查袁盎有私通吴王的嫌疑,导致袁盎只能进行奋起一搏。

晁错死后没多久,终于有个邓公为他叫屈,认为:

“他的削弱诸侯、尊崇朝廷之策,是关乎万世的好事;计划刚开始实行就被杀,会导致人人不敢进言。”

而汉景帝也表示对此非常后悔。这些都于事无补,人死不能复生,晁错无缘得见自己的建议胜利的那天,也可以说晁错是死在黎明前了。世事就是如此奇妙,很多人都能看到事情的发展状况,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扛过事情到来时的那致命一击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1/30247.html

“晁错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他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关于海瑞的后世评价如何?

历史上关于海瑞的后世评价如何?

海瑞,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世称刚峰先生。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海瑞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忠孝廉洁的名臣,《明史》对他的评价是:“秉刚劲之性,憨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海瑞一生践行“忠孝”二字,但是,史学家对海瑞的“忠孝”却多有否定,认为他“尽忠...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真的比诸葛亮还要厉害吗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真的比诸葛亮还要厉害吗

对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这个强项,竟是诸葛亮致命弱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人才辈出,谋士更是数之不尽,其中诸葛亮与郭嘉,分属于刘备与曹操两个对立的阵营,也都是重要谋士,因此常常被拿来比较,后世更有“国家部四,卧龙不出”之说,那么郭嘉真的比诸葛亮厉害吗?“郭嘉...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对于嫡长子可谓寄予无限厚望。公元618年,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寓意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李世民即位之后,立封李承乾为皇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立储,却也隐藏着些许危机。翻看历史我们知...

曹操屠城最少有五次记录 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

曹操屠城最少有五次记录 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至少有5次屠城记录,他为啥要干这么残忍的事?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换位思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人把自己幻想成曹操,所以觉得屠城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无可厚非。可世上有多少人可以做曹操呢?大部分都是老百姓。所以更多的人应该把自己放在被屠的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一来...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盒为何就自杀了 如果不自杀又会怎么样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盒为何就自杀了 如果不自杀又会怎么样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收到曹操的空食盒后,如果不自尽会怎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三国时期的谋士,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卧龙”诸葛亮,但是在群雄逐鹿的三国,谋士的地位非常高,因为他们的存在决定了一个政权究竟能走多远。就拿诸葛亮来说,刘备前期取荆州,占益州,...

孙权要是没有偷袭荆州 关羽能在襄樊之战取得多大战果

孙权要是没有偷袭荆州 关羽能在襄樊之战取得多大战果

还不知道:假如没有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襄樊战役能取得多大战果?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战役中,关羽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甚至连曹操,都在考虑迁都了。不过,由于孙权偷袭荆州,关羽最终惨败、被杀,让人遗憾。如果没有孙权的偷袭,关羽是否能夺...

历史上雍正最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乾隆为什么都要除掉?

历史上雍正最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乾隆为什么都要除掉?

历史上雍正最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乾隆为什么都要除掉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其实这是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王上任之后打击上一任皇帝的臣子都快成了基本操作了。首先我们先来讲一下大家最为熟悉的李卫。李卫算是雍正捡回来的,因为雍正觉得这个人正直有正义感而且不拘小节,就把李卫带到自己的身边,李卫也...

康熙在位时期一共有35个儿子 九子夺嫡中为何其他26个人不参与

康熙在位时期一共有35个儿子 九子夺嫡中为何其他26个人不参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皇帝共有35位皇子,9位参与夺嫡,其余26位就不想争一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皇帝,清朝唯一一位能够够得上“千古一帝”称呼的雄主;身为“守成”君主,却依然能够拥有“圣祖”庙号;按照《清史稿》的说法,康熙皇帝“经文纬武,寰宇一统”,在顺治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