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操作为曹魏集团的大佬 曹操打仗为什么还要亲自上场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1-11)360

对曹操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曹操,是曹魏大业的奠基者。司马懿曾说,曹操如周文王之于周朝。毫不夸张的说,魏国的版图,是曹操一点一点打下来的。作为曹魏集团的老大,每逢战事,曹操必亲自率军征伐,从不假手于人。

对比其他坐镇后方的统治者,曹操的举动不免让人有些疑惑。已经是身居高位的他,有必要这么“事必躬亲”吗?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曹操坚持自己带兵打仗的深层原因。

曹操作为曹魏集团的大佬 曹操打仗为什么还要亲自上场

一、身份使然

建安元年,曹操为了在政治上打开局面,将汉献帝迎到了自己的辖区许昌。用曹操自己的话来说,他是“尊天子以令诸侯”。所以,曹操接受的是汉朝的官爵,承担的是奉养汉室的义务。是以从客观上来讲,曹操的身份自始至终是汉臣。

既然要打着汉室正统的旗号给自己做嫁衣,曹操就不能不承担与自己的身份相应的责任。那曹操是什么身份呢?从建安元年起,曹操依次担任司隶校尉、大司空和丞相这样的官位。这些官位,无一不是承担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领土统一的职责。

曹操作为曹魏集团的大佬 曹操打仗为什么还要亲自上场

即便是到了后来,曹操夺位之心日重,逼汉献帝封自己为魏公,进而封魏王,作为诸侯王,他也必须要承担以藩屏汉的义务。彼时正是汉室危急存亡的时候,曹操的身份要求他必须身先士卒。当然,曹操也十分清楚,他打下来的江山终归还是曹家的,汉献帝夺不走。

二、能力使然

任何一个王朝的开创者,都必须有高超的军事能力,或者手下有杰出的帅才统领军队。否则,就无法在乱世之中开疆拓土,平定四方。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军事上统筹全局、指挥千军万马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在整个曹操统治集团,拥有这种能力的帅才,再找不出第二个。

曹操手下当然有很多善于行军打仗的人才,只不过能打仗不意味着能指挥。打仗并不仅仅只是冲锋陷阵一个任务,打仗是一个体系,需要一个高级的设计师,去设计各部门的职责和配合。谁去做前锋?谁去诱敌深入?谁去埋伏?谁去断后?谁来收拾战场?谁负责粮草押送和管理等等,这都需要通盘调度。

这个负责掌控全局的人,必须具备三点素质:看得清局势、有调动各部门的能力和权力。看得清局势的人也许不只有曹操本人,但后面两点只有曹操能做到。

没有谁比曹操更熟悉整个集团的人员和物资,能够在战争来临时做出更佳的分配方案。也没有谁比曹操在整个集团更有权威,能够轻易调动各方,如果有,也早就被曹操灭掉了。因此,在曹魏集团,统领三军的人只能是曹操。

三、性格使然

曹操是出了名的多疑性子,对谁都不放心。他究竟有多么多疑呢?且看杨修之死就知道了,他猜忌聪明有才之人,猜忌能窥测自己心思的人,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猜忌。因此,曹操根本不放心将掌兵权给别人,不放心其他人立功太大、功高震主,不放心别人有权有势之后还能否保持对自己的忠心、会不会取代自己。

曹操作为曹魏集团的大佬 曹操打仗为什么还要亲自上场

曹操绝不允许自己不放心的情况发生。他多疑的性格,就决定了他会将乱世之中最重要的兵权紧紧地掌控在自己手中。这也颇有点类似现代人们寻求安全感的行为,现在的人总是将经济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会感觉到比较安全可靠。

除了多疑之外,曹操的骨子里还充满了冒险精神。这不难理解,古往今来的成大事者,多多少少都需要具有冒险拼搏的勇气。曹操作为一位开疆拓土,想要建功立业的一方霸主,他必然明白自己将要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

而每一次的挑战对曹操来说,都是极富 *** 的,战争同样如此。曹操不缺乏勇气,也不惧怕战争,他甚至期待在每一次战争中大显身手。越是危险的困境,越是艰难的战争,越是能挑起曹操骨子里的斗志。他这样争胜好斗的性格,就决定了他不会错过任何一场挑战。

四、野心使然

曹操是有雄心,甚至说是有野心的。他想要建功立业,至于要建多大的功,成什么样的业,当时的人不敢猜测,后来的人难以猜测。但总归,他一步一步坐上了诸侯王的位置,已经得到的东西肯定不能再失去。

亲自领兵作战,除了上面所提到过的,可以将军权牢牢的把控在手中之外,还可以在军中牢牢地树立自己的威信,让士兵始终拥护自己。

要知道,与士兵同甘共苦的将帅,一定比高坐明堂的上位者更能得人心,所谓“将军造反,士兵必反”。曹操打仗用兵如神,亲自上阵既鼓舞了士气,又有助于及时把握战局的变化。一旦战争胜利,作为将帅的曹操就会被士兵视若神明,誓死拥护。倘若战争失败,士兵也将将帅的付出看在眼里,只留悲壮,不留怨恨。

曹操作为曹魏集团的大佬 曹操打仗为什么还要亲自上场

除此之外,战场也是发现和培养人才的好地方。纸上谈兵,永远不会成功,只有在真枪实弹中磨砺出来的人才,才是曹操真正想要的。他亲身坐镇军营,能够及时发现和挖掘出在战争中表现出色的人才,这些人一旦入了曹操的眼,就会得到曹操的重用,为曹魏集团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司马懿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司马懿在担任行军司马随曹操出征之前,曹操一直不太看得上他。直到司马懿向曹操提出了“联吴破蜀”的计策,曹操才真正开始对司马懿另眼相看。因此,为了自己的野心能够实现,曹操必须牢牢地在士兵中树立威信,确保他们一直拥护自己,同时还要为整个曹魏集团输送新鲜血液。

曹操作为曹魏集团的大佬 曹操打仗为什么还要亲自上场

总结:综上所述,曹操作为统治集团的老大,每次出征必亲自领兵打仗,是由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共同决定的,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没有弊端。曹操的事事亲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抑制了其他人的发展,使那些原本可能成为帅才的人,没有发展的机会。

而且,曹操的多疑猜忌也使得他容不下一些多才善智之人,比如杨修。在曹操晚年的时候,他渐渐丧失了当年的孤勇和锐气,这就让他在作战时防守重于进攻,最终错失了统一南方的机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1/30739.html

“曹操作为曹魏集团的大佬 曹操打仗为什么还要亲自上场” 的相关文章

朱瑾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沦的一个自杀的结局?

朱瑾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沦的一个自杀的结局?

朱瑾,小字愍哥,唐末五代时期军阀、将领,天平节度使朱瑄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天佑十五年(918年),杨吴权臣徐温调朱瑾为淮宁军节度使,还派儿子徐知训前去给他送行。结果朱瑾在府上袭杀徐知训,还劝杨吴君主杨隆演除掉徐温。但杨隆演不肯,朱瑾只得出逃,但遭徐温围攻,于是自杀。朱瑾原本是割...

朱祁钰夺取朱祁镇的皇位后 朱祁钰为何没有杀他

朱祁钰夺取朱祁镇的皇位后 朱祁钰为何没有杀他

朱祁钰夺了哥哥的皇位后,为什么不杀了自己的哥哥朱祁镇?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人云“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朱祁钰至死也不会想到,因为自己的那几个念头,放了朱祁镇一条生路,会让自己的结局那么的悲惨,以至于自己死不瞑目,死后,还被自己的哥哥将自己...

从接手父兄基业到坐上皇位 孙权是怎么一步步坐上那个位置的

从接手父兄基业到坐上皇位 孙权是怎么一步步坐上那个位置的

还不知道:从大汉吴侯到大魏吴王,再到最终称帝,孙权是如何一步步晋升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去世后,他打下来的江东基业就都交到了孙权的手上。在孙权的多年打拼下,孙策留下的江东六郡,最终就变成了占据扬州、荆州、交州的孙吴政权,而孙权也在公元229年登基称帝,成为...

凌统: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军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

凌统: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军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

凌统(189年-217年或237年),字公绩,吴郡馀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凌统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在从征黄祖时,他作为先锋,阵斩张硕。在逍遥津之战,他拼死保护孙权逃生,自己则是最后一个逃生的将领。官至偏将军。凌...

用掷骰子代替殿试确定状元郎,耶律洪基为何这么做?

用掷骰子代替殿试确定状元郎,耶律洪基为何这么做?

辽道宗耶律洪基是辽朝第八位皇帝,重熙二十四年继帝位,改元清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据史料载,中国古代第一个皇帝至最后一个皇帝,共经历2132年,计有490余位,笔者管见,用掷骰子代替殿试确定状元郎的皇帝绝对仅有辽道宗耶律洪基一人。辽道宗耶律洪基在位...

为何说张郃是因为倒霉才死的?

为何说张郃是因为倒霉才死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张郃是曹魏名将,深受曹操喜爱,在投降曹操之前,张郃是袁绍大将,当时也是河北名将,张郃后来成为曹魏五子良将,智勇双全,用兵巧变,善于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然而,张郃很倒霉,摊上了几个倒霉上司,谁都可以指挥他,最后,张郃因此丧命。先看张郃都有哪几位...

立刘奭为太子,汉宣帝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立刘奭为太子,汉宣帝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汉宣帝刘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元平元年继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汉宣帝一生英武,他治下的汉朝,成为西汉时期社会发展的最高峰。可是,他却没能选好太子。他的太子刘奭上台后,由于自身能力有限,魄力不够,无法驾驭群臣,造成朝中外戚、儒臣、宦官三股势力之间激烈争斗。最终,西汉...

钟会当初为什么会选择造反 钟会是自保还是为了权力

钟会当初为什么会选择造反 钟会是自保还是为了权力

还不知道:钟会为何要造反,欲望与实力是其背后的推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造反大概有几种情况,一是为了自保,不造反就是死路一条,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如果不对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下手,那么家破人亡的一定就会是他,所以唐太宗李世民不得不造反,不得不先下手为强,提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