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不提前退位扶雍正一把 康熙到底是怎么想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和雍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经飘摇最终倒下,结束了我国上千年的封建阶级统治,它就是满清王朝。皇权更迭充满了诡诈算计,千古一帝康熙也逃不过儿子们有预谋的盘算。
在那场腥风血雨的较量中,“九子夺嫡”以四皇子胤禛继位告终。康熙执政六十一年,常被后人称赞文治武功,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帝王,但是在康熙暮年时,身体欠佳的皇帝已经无力处理政事,可是他却没有提前将皇位传给雍正。
一、少年天子,两次废立储君
康熙八岁登基,顺治帝草草传位儿子,有人说顺治去世,也有人说爱妃董鄂氏去世顺治不再留恋红尘而出家。总之,年幼的孩童什么都还不太懂,就在祖母的扶持下懵懵懂懂坐上龙椅。朝臣的不服,国家的动荡,一切都让这个还是孩子的皇帝惶恐无助。
一步步走来,康熙经历过太多磨难,在祖母的悉心教导下,康熙完成了许多父亲没有完成的任务,他确实是个好皇帝,用毕生开创了一个盛世。一生操劳,康熙有三十多个儿子,最终得以长大成人的,有二十四个。
他是帝王,帝王或许注定孤独,即使儿孙满堂,康熙依然享受不到寻常人家的和谐温馨,因为他的儿子们都在谋求算计他的皇位。康熙虽然立了太子,太子胤礽也是他最喜爱的嫡子,他的发妻赫舍里皇后为了生育嫡子,难产而死,康熙对这个嫡子充满期待与厚爱。
可惜长久的期待与溺爱并没有让太子更优秀,反而越来越荒唐。在康熙一次又一次的容忍下,终于无法再忍受胤礽的出格行径,两度废立之后,胤礽被永远囚禁。在没有太子的情况下,其他庶出的皇子对太子之位蠢蠢欲动,尤其是四皇子胤禛和八皇子胤禩两人之间的争斗最为激烈。
二、深谋远虑,放任胤禩党派之争
有人说,康熙心中的继位人选其实早已选定四皇子胤禛,只是没有将自己的心思表现出来而已,康熙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保护这个儿子。在晚年时的种种作为,都暗示着康熙在给四皇子胤禛今后继位做准备。
康熙为何不直接公布储君人选?或者说康熙在晚年时为何没有禅位胤禛呢?原因很简单,将胤禛立为太子之后,他就会成为众多皇子攻击的目标。康熙打心底很害怕再出现废太子胤礽的情况,将储君人选隐藏起来,才能各显身手,最终为胤禛扫清障碍。
而且皇八子胤禩早已大量培植自己的亲信,与朝中多名大臣接触拉拢到自己的阵营,甚至将胤禛同母的亲弟弟十四皇子胤禵也收买到“八爷党”当中,与亲哥哥对战。且胤禵被封为“大将军王”,统领西北兵力。
假如胤禩煽动胤禵起兵造反那么这样的局势无论对谁都是没有好处的,甚至康熙都会被逼让位。于是,康熙先是封十四皇子胤禵为大将军王,让八皇子胤禩加强警戒心,同时找理由圈禁胤禛的左膀右臂十三皇子胤祥,让胤禩对胤禛放松警惕。
同时,胤禩还重点拉拢朝中重臣隆科多,且隆科多还算是胤禛的舅舅,看似所有人都在帮八皇子胤禩,可其实一切的安排都是康熙无形之中布下的局。为的是能让胤禛顺利继承皇位,顺理成章扫清一切障碍。
三、慈父之心,默默为胤禛谋划继位
康熙不选择提前让位,原因很简单,不想,不必,不敢。任何人都想做天下权利至高的人,哪怕是孤家寡人,手里的皇权也不想轻易落入别人手中,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不想轻易将皇位让出来。
同时,康熙一直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都很自信,他觉得自己还没到垂垂老矣的时候。他还有精力处理政事,有精力去秋狝打猎,有能力继续执掌天下,没有必要过早让位,万一新皇登基不善待他的晚年生活,他岂不是真成了孤寡老人。
康熙知道,胤禛会成为一个好皇帝。晚年的康熙在处理很多政务时,轻易听信臣功进言,也做过些荒唐决定。国家现在存在着些许问题,若是雍正出面整顿政务,岂不是在间接告诉天下人,康熙的一些决定和行为是错误的。没有哪一个皇帝愿意轻易承认自己的失误,于是,他也不敢直接将皇位让给胤禛。
结语:
虽然康熙没有主动禅位给雍正,可最终也没有影响雍正继承皇位。康熙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儿子,他不是不爱自己的儿子,只是受九子夺嫡的影响,康熙逐渐觉得这么多的儿子越来越令他失望,所有人都在谋求算计他,可所有皇子都忘了康熙也只是个垂暮之年的老人。
胤禛另辟蹊径不再事事强出头,安分守己看似想做闲云野鹤,且利用皇孙对父亲打感情牌,终于康熙被感动了,他看出了四皇子的心胸和抱负,他为这个儿子继承皇位忧思竭虑,哪怕他是皇帝,是天下至尊,说到底,他也仅仅只是一位父亲。皇家的情感确实令人感到悲哀,可冰冷中,也还是有亲情存在的吧。
参考文献:《清史稿》《正说清代十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