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诸葛亮和司马懿额共同特点 两人都是从文职转为统帅的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三国时期,有一对绝妙的对手,那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两人智慧的碰撞,让他们从街亭之战就开始了交手。当然,司马懿在诸葛亮的面前,始终落于下风,几乎是屡战屡败。不过在现实中,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交手是从他的第四次北伐开始的。在诸葛亮的最后两次北伐中,司马懿成为曹魏的中流砥柱,死死顶住了诸葛亮的攻势。最终,诸葛亮壮志未酬,怀着遗憾病逝于五丈原的军中。不过,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十分耐人寻味。
一、 被部下质疑的统帅。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都是从文职转为统帅的。他们一个跟随刘备,以丞相执掌军权发动北伐。一个是曹操手下,历经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成为关陇军团的主帅。因此,他们的军事能力遭到了部下的质疑,经历了相似的场面。
对诸葛亮意见更大的是他手下最强的将领魏延。魏延作为刘备亲手提拔的汉中太守,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他骁勇善战,善养士卒,在诸葛亮的北伐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诸葛亮对于魏延的能力并不十分认可,在使用中予以保留。
在北伐时,魏延多次向诸葛亮建议,说想要自己率领一支人马,独立攻打占领潼关。这样等诸葛亮的主力到来后,潼关以西就会一鼓而定。但是诸葛亮认为魏延的建议太冒险,没有采纳。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又不采纳大家的建议,不用魏延守街亭,而是派了纸上谈兵的马谡。这使得街亭之战遭到惨败,诸葛亮的之一次北伐也因此失败。
因此,魏延对诸葛亮十分不满。虽然诸葛亮对魏延十分优待,他在诸葛亮的手下担任先锋大将,当刘琰和魏延发生冲突时,诸葛亮还偏向魏延处罚了刘琰。可是,魏延一直认为自己不得重用。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施展,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诸葛亮太胆怯了,不敢冒险。
而对司马懿意见更大的是他手下的重要将领,位居曹魏五子良将的张郃。张郃是曹魏关陇军团的骨干将领。他是跟随曹操的老将,活跃在曹魏的各个战场。在曹魏建立后,他作为硕果仅存的五子良将,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诸葛亮发动北伐后,张郃就转战关陇战场,成为诸葛亮的劲敌。在街亭之战中,他在极端不利的状况下,千里赴援,打败马谡解救了陇西危局。在陈仓之战中,又是他率领援军迅速增援,使得诸葛亮被迫撤退。
但是,在张郃这样一员良将的眼中,司马懿也是一个胆怯之人。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期间,张郃与司马懿发生了一连串的冲突。他对司马懿的指挥倍加指责,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针对司马懿总是尾随在诸葛亮的身后,当诸葛亮挑战的时候却闭门不战的行为,认为是司马懿过于谨慎的表现,并认为这样做会影响军心士气。
不过司马懿和诸葛亮一样,他并没有受部下的影响,依然我行我素。这使得司马懿的部下就算是张郃战死后,还是认为司马懿太胆怯。在诸葛亮百般挑衅的情况下,司马懿只能千里上表,请求出战,借用皇帝的旨意来压制部下的骚乱。在诸葛亮病逝撤军时,司马懿被蜀军的佯攻吓退,还留下了“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的笑话。
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都被部下认为胆怯,这种巧合耐人寻味。难道谨慎小心是优秀统帅的共性,以至于达到被部下讥讽的程度?不过,我们如果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军事生涯来看,他们的谨慎是有所不同的。
二、 诸葛亮的谨慎是受条件所限。
诸葛亮被魏延认为胆怯,主要是没有采纳他的奇袭计划,将自己的兵力分散开来,分路进攻。但是,我们如果看看诸葛亮指挥过的战役,就会发现,他并不是不敢分兵作战。在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入川的时候,他就曾经将军队分为数路,分别从内水、外水等处进军,会合于成都,协助刘备夺取了益州。
在南征南中的时候,诸葛亮也是兵分三路,将敌人分割包抄。虽然敌人进行了顽强抵抗,但是在诸葛亮的指挥下,蜀军势如破竹。在经过了七擒七纵后,孟获诚心投降。诸葛亮因此顺利地平定了南中的叛乱,为北伐奠定了基础。
但是,等到了北伐时期,诸葛亮仅仅在之一次北伐时,采取过分兵的战术。他派赵云、邓芝率领一支蜀军出斜谷,声称要夺取眉县,作为疑军迷惑魏军。除此之外,诸葛亮始终将蜀军集中使用,不再采取分兵的战术,更不用说采取魏延的奇袭战术了。
这是因为诸葛亮不敢冒险吗?从入川之战和南征之战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在形势占优势的情况下,还是愿意冒险的。在入川之战中,他的手下有大将张飞、赵云,诸葛亮放手让他们一搏,即使遭受一点挫折也是可以容忍的。在南征之战中,面对武器装备、编制组织不如自己的敌人,他也敢于分兵突进,合击敌人。
可是在北伐期间,诸葛亮就突然变得不敢冒险了吗?这个原因其实很简单,是因为他实在没有冒险的资本。在诸葛亮掌握蜀汉的军权时,正是蜀汉连续遭受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惨败后的时刻。在连续的惨败后,蜀汉的军事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包括刘备、关羽、张飞在内的大批杰出的将帅,以及准备用来对曹魏进行北伐的两支主力全部丧失了。诸葛亮只能在成都开设大营,重新编组训练军队。在诸葛亮的苦心经营下,蜀汉才重新拥有了十万军队。由于蜀汉国小力弱,这支蜀军的力量直到蜀汉灭亡也没有增加。
这就使得诸葛亮无法进行冒险。但是,为了完成匡扶汉室的理想,诸葛亮发动对曹魏的北伐,进行了他更大的冒险。在蜀汉和曹魏之间,横亘着秦岭天险。这个天险曾经让曹操望而生畏,在失去汉中后感慨中斜谷道是五百里的石穴。也正是如此,曹魏轻易不敢向蜀汉发起攻击。可是诸葛亮却连续发动了五次北伐,几乎每一次都要克服秦岭的阻隔。
这使得诸葛亮的军事行动充满了变数。他既要深入敌境,还要解决自己的后勤供应困难。一旦应对失误,就可能使蜀军陷于灭顶之灾。而诸葛亮率领的蜀军是蜀汉硕果仅存的主力,这支蜀军一旦丧失,蜀汉就会陷入灭顶之灾。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只有处处谨慎小心,在战场指挥上轻易不敢冒险了。
三、 司马懿的谨慎源自于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惧怕。
同样的,司马懿的冒险也不是出于他的本性。我们看司马懿的军事生涯,就可以看到他敢于冒险的行为。在他平定孟达的叛乱时,就采取当机立断的方式。司马懿连皇帝都没有请示,就率领部下日夜兼程,赶到上庸城下。随即司马懿采取四面包围,日夜攻打的办法,只用了十几天就攻下上庸,斩杀了孟达。
司马懿出其不意的攻击,打破了孟达的如意算盘。孟达原本以为司马懿会请示皇帝,再按部就班地攻打上庸,这就给了孟达以准备时间。可是司马懿却不顾兵家大忌,采取了冒险的突进战术,一举攻克了上庸。
在司马懿攻打辽东的时候,也采取了相对冒险的战术。他不顾敌人近在咫尺,城坚粮足,硬是在敌人的眼皮子低下安营扎寨。他不顾当地的不良自然条件,和公孙渊相持数月,最终平定了辽东。从司马懿的这些军事行动,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一个敢于冒险的将领。但是,司马懿在阻击诸葛亮的北伐战争中,却表现得十分谨慎小心,以至于遭受了部下的讥笑。这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首先,司马懿和诸葛亮交锋的时候,他是一个输不起的人。这是因为他在早年被曹操识破,并给曹丕留下了遗言,要小心司马懿。这使得司马懿直到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才真正拥有了军权。这还是由于曹睿的信任,曹真的病重,司马懿才得到的机会。
就在曹睿任命司马懿代替曹真的时候,还有人向曹睿进言,不想让司马懿接管关陇军团。我们可想而知,司马懿对于这次机会是何等的重视。因此,他才会处处小心,以免因为遭受失败而丢掉军权,失去未来事业上升的通道。
其次,是因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让司马懿十分忌惮,以至于不敢轻易冒险,以免遭受意外的挫折。在司马懿接手关陇军团之时,诸葛亮经过连续三次北伐,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已经成熟,战役的组织也炉火纯青。再加上蜀军在诸葛亮量身打造的训练后,已经掌握了八阵图的战法,能够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此时蜀军的战斗力已经达到了巅峰。
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中,司马懿和诸葛亮周旋良久,双方互相了解对方的手段,定下后续的作战方案。在这场战役中,司马懿连续遭到卤城之战和木门道之战的失败,对蜀军的战斗力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了深刻的了解。他认为在战场上无法击败诸葛亮,这才采取了坚守不战的战术,企图利用自己的主场之利,依靠旷日持久的相持来拖垮蜀军,迫使诸葛亮主动撤军。
于是,就出现了司马懿的部下讥笑他的一幕。但是,在双方的谨慎小心之下,却隐藏着浓厚的杀机。就如同两位绝世的剑客,等待对方的破绽,好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最终,双方都没有给敌人留出破绽,而诸葛亮也因身体原因病逝于五丈原。司马懿在战后巡视蜀军军营,由衷地发出了感叹,夸奖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结语: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因为谨慎小心遭到了部下的讥讽。可是他们只是在诸葛亮的北伐期间才表现得那么小心,在其他的战场上,他们依然敢于冒险。这说明,他们的谨慎小心并非是由于天性,而是受到外界的因素影响造成的。
诸葛亮之所以在北伐中谨慎小心,是因为他手中掌握的军事实力太弱,容不得他去轻易冒险。而他发动北伐在客观形势上来讲,是一种富有冒险精神的行动。因此诸葛亮才会在军事行动中倍加小心,以免丧失了对蜀汉生死攸关的军队。
司马懿则是为了保住自己得之不易的军权,为以后的事业做准备。他和诸葛亮交手后,发现难以在战场上取胜,并且还有失败的可能。于是他采取了稳妥的办法,以坚守防御和诸葛亮对峙,让诸葛亮知难而退。这实际上表明了司马懿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忌惮,正是诸葛亮的军事压力,才使得司马懿不得不谨慎小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