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入咸阳后,萧何不抢金银为何要搬走几个箱子?
汉初三杰之一萧何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提到“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除了“汉朝开国之一功臣”,便是“月下追韩信”,本文来和大家分享萧何的一个智慧故事。
秦朝末年,刘邦身为泗水亭长,他接到一个重要任务,押送一批犯人到骊山。不料,在半路上犯人逃跑了一大半,按照秦律,刘邦必死无疑。刘邦心想,怎么都是死,于是他把剩下的犯人全放了,有几个犯人觉得刘邦仁义,便跟着刘邦一起逃到芒砀山避难,做起了山大王。
沛县县令得知囚犯全部逃跑,便把刘邦的妻子吕雉抓捕入狱,但吕雉在狱中并未受什么委屈,因为刘邦的两位好朋友一直在暗中照顾她。这两位好朋友便是萧何和曾参。
当时萧何担任沛县主吏掾、曾参担任狱吏,他们和刘邦(泗水亭长)、夏侯婴(车夫)、周勃(吹鼓手)、樊哙(屠夫)等人是莫逆之交,经常在一起喝酒吃肉,感情很好。刘邦有难,身为朋友的萧何和曾参,肯定要暗中帮忙。
不久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豪杰纷纷响应。沛县县令看到天下大乱,担心自己会被起义军所杀,于是和萧何等人商量起兵造反。萧何建议道:“你是秦朝的县令,百姓哪能听你的话,若想造反,必须要请来一位逃亡的英雄才可以。”于是,萧何推荐了正在逃亡的刘邦。得到县令的应允后,萧何赶忙派人去芒砀山邀请刘邦,可等刘邦来到城下时,县令突然后悔,于是刘邦等人愤然杀掉县令,起兵造反。
论资历,萧何、曾参等人远在刘邦之上,但他们都担心如果造反不成,肯定会被灭九族,所以就把这个“好机会”让给刘邦,刘邦因此成为义军首领,带领大家起誓,众人皆称刘邦为“沛公”。
刘邦起兵后,萧何被封为丞都,紧跟刘邦身后,源源不断地为刘邦输送粮食和兵源,为汉军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前208年,项梁和项羽在会稽起兵,召集20万兵马攻打秦军,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秦朝名将章邯,一跃成为秦末势力更大的起义军。当时众人约定,谁先攻入咸阳,谁便在关中称王。项羽本以为自己实力强大,肯定是之一个拿下秦都的。没想到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趁项羽和秦军鏖战之时,直捣关中,公元前206年,刘邦兵临咸阳城下,秦三世子婴杀掉奸臣赵高,开城门向刘邦投降,献出秦朝玉玺。至此,秦朝灭亡。
据《智囊全集》和《史记》记载:当刘邦的大军进入咸阳城,刘邦身边的这帮将士们激动不已,他们平时在沛县长大,哪里见识过富丽堂皇的宫殿,一时间,都被皇宫中富贵的摆设、珠光宝气的财宝所迷惑,于是乎,众人纷纷放下手中的刀剑,大肆哄抢财宝。
刘邦也不例外,他进入皇宫后,不断地东张西望,走路都飘飘然,看到秦二世留下的后宫美女,忍不住抱起来就进入寝宫。此时的刘邦和众位将士,已经忘记自己起义的目的,因为金银财宝和美女姬妾能够麻痹人的斗志。
军师张良实在看不下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说服刘邦,让刘邦放下了美女和金银财帛。刘邦召集众将时突然发现,萧何这个“老狐狸”竟然不见了,于是赶紧派人寻找。
萧何此时在哪呢?史载: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冯梦龙《智囊全集》)
原来,在刘邦和众将士哄抢财宝的时候,萧何一声不吭,进入咸阳城内的丞相府,经过一番整理,火速搬走了几个大箱子。而箱子里没有装什么金银,全是秦朝各地的法令、户籍、账册以及各地的地形、土地资料。
对于萧何的这个举动,刘邦十分不屑。心想:大家都是从沛县出来的,所有人都在抢金银,你却在那抢几箱子竹简干什么。
等到鸿门宴之后,刘邦真正要夺取天下时,他突然意识到:果然还是萧何有远见。因为带兵打仗,在攻打每一个郡县之前,必须搞清楚对方的地形、人口等信息,萧何提前准备好了这些资料,帮了刘邦的大忙。到这个时候,众将终于明白:萧何虽然没有抢金银财宝,但是他抢的东西,比金银还要值钱!
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评价萧何:
沛公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萧何得秦图书也。
在紧急关头,很多人认为最珍贵的东西,或许不是最珍贵的。能够快速辨别哪些东西是最珍贵的,才是一门智慧。《智慧全集》中还记载了另一个故事:
秦朝灭亡的时候,在宣曲这个地方有一个姓任的小吏。当农民军到来之前,县城里的官员在逃命前纷纷抢夺金银财宝。只有这个小吏偷偷挖了一个庞大的地窖,他不抢金银,而是把县城仓库里的很多粮食存到地窖里。在楚汉之争后期,土地荒芜,民不聊生,粮食价格猛涨,米价上涨十多倍,很多人拥有金银财宝的人纷纷饿死,唯有这个姓任的小吏不仅没饿死,还用粮食换了不少财产。
萧何和这位小吏都是独具智慧之人,他们知道在关键时刻什么东西最有用。奇怪的是,在社会上,大部分人都是那些抢夺财宝的将士们,却很少见到萧何。
本文分享了萧何的智慧故事,不知道你看完后,是否深受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