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和曹丕都有称帝的理由 孙权又是以名义称帝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05)35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权称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都崇信名正言顺,比如说对外征战,都会寻个借口,以示自己法理上的正义地位,而称帝建国更是如此,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也是以暴秦无道为由竖起的反旗,虽然大多的借口只是用来安慰自己的谎话,但统治者还是寄希望于能这种方式能防止百姓及后世对自己的诟病。

刘备和曹丕都有称帝的理由 孙权又是以名义称帝的

而在三国时期,魏国曹丕是以惮位之名称帝,而蜀国刘备又以代天讨贼,宗室续汉的名义称帝,表面上看两人都没什么问题,那么做为一方霸主的孙权又以何名义称帝呢?

自刘邦建汉到王莽篡汉,经过两百多年的统治,身人 *** 已经成了全天下人的共识,所以哪怕刘秀一统天下之后,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为了自己法理上的名正言顺,以自己刘姓族人身份,依旧称汉,意为延续汉朝。

到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央失了自己鹿,诸侯都想逐上一下,虽然诸侯们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但却并没有一人敢表露出来,如董卓、曹操,虽也有称帝之心,但都明白汉室虽然衰微,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冒然代汉,只会引起天下纷乱,百姓非议,群臣抵触,所以曹操直到死也没有称帝,只是将自己的地位不断抬高,以达到削弱大汉,扩大自己对天下的影响力的目的。

刘备和曹丕都有称帝的理由 孙权又是以名义称帝的

当然,也有鬼迷心窍的,如袁术,自认为自己的实力达到足以代汉自立,选择了更进一步,结果被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召天下共讨之,最终败亡。

这并不是说各方诸侯还对汉室保持忠心,只不过大家都维持着绝不率先称帝的默契,以观天下之变,结果袁术却率先站出来打破这个默契,这就激起了所有有野心的诸侯的愤怒。

刘备和曹丕都有称帝的理由 孙权又是以名义称帝的

在得知曹丕和刘备相继称王之后,孙权有三条路可走:之一,自己称帝反魏,孙氏一族虽然割据江东,但还是以汉朝封的官名行使治权,而受曹操封也是因为曹操是以天子的名义封赏孙家,所以孙权完全可以自立并竖旗反魏,这样就可以获得合理的称帝名义。

第二,在得知曹丕称帝之后,孙权可以重新扶持一位刘姓宗亲对抗曹魏,这样在获得道义上的正义之后,可以走曹丕惮位的道路,最后称帝。当然,刘备也称帝了,因为刘备拥有法理,孙权也可以选择承认刘备的蜀汉政权,但这样一来,孙权就成了刘备的臣属,江东也成了刘备的治下,孙权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刘备和曹丕都有称帝的理由 孙权又是以名义称帝的

第三,承认曹丕代汉建魏,这也是当时最附和孙权所处的局面,襄樊之战,吕蒙偷袭荆州,斩杀关羽,从而致使孙刘联盟破裂,并且将双方的关系置于了死敌的对立局面。

此时若是孙权也选择自立称帝,那么不仅在法理上站不住,更会激起魏蜀两国的同时讨伐,扶持刘姓宗亲,又没有合适的人选,承认刘备,孙权又不愿意,而且倒向刘备的结局只会是被刘备架空,并最终失去孙氏两代三人打下的地盘,所以虽然江东朝堂一片劝进之言,但孙权还是选择了压下一众声音,选择向曹丕称臣,接受了曹丕封予的吴王之位。

从另一方面讲,孙权向曹丕臣服,也意味着孙权向乱臣贼子投诚,在自诩汉室正统的蜀汉眼中,孙权与曹丕无异。

刘备和曹丕都有称帝的理由 孙权又是以名义称帝的

夷陵之战后,蜀汉大败,刘备病死于白帝城,蜀吴关系在诸葛亮的努力下,走向缓和,虽然向曹魏臣服,并不意味着孙权真心投降曹魏,只不过是在刘备大军兵锋之下的无奈选择,此时蜀汉己构不成威胁,东吴凭借长江天险也完全无惧曹魏,所以孙权称帝的心思再次萌发。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

公元226年曹丕病死,曹叡继位。

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北伐,失败后退回蜀中,次年发动第二次北伐,魏蜀两国陷入僵持阶段,孙权则趁着魏国无暇顾及江东,宣布断绝于魏国的臣属关系,在武昌祭天称帝,国号吴,年号黄龙。

刘备和曹丕都有称帝的理由 孙权又是以名义称帝的

有意思的是,孙权为了强行给自己一个称帝的法理,则是对之前自己臣服的魏国极力谩骂,言称魏得国不正,对于江东又追索春秋时的吴国典故,意为汉吴为两个国家,自己继吴国皇帝位,与汉无关,而曹魏篡汉得国不正,世人共讨之,自己以吴帝之名代汉讨魏。

不得不说,孙权实在够能忍,曹丕在位的六年间,孙权一直与其虚以委蛇,只是名义臣服,实际上并无任何臣服的动作,反而极力提防曹魏南下,直到曹丕死后,魏蜀两国交战,孙权才趁机称帝。

孙权称帝后,东吴拥有了名正言顺与魏蜀争夺天下的借口,三方正式形成鼎立之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2/34898.html

“刘备和曹丕都有称帝的理由 孙权又是以名义称帝的” 的相关文章

汉朝明君真的很多吗 为什么说汉朝比其他王朝更容易出明君

汉朝明君真的很多吗 为什么说汉朝比其他王朝更容易出明君

还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说,汉朝比其他朝代更容易出明君?汉朝真的明君更多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朝之所以出的明君比较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汉朝属于是立贤不立嫡。皇帝可以从自己的几个继承人里面,挑一个最合适的继承皇位,而不用受到嫡长子继承制的约束。而这种制度,也间接...

韩琦:北宋宰相、词人,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韩琦:北宋宰相、词人,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宋人欧阳修赞其“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其文“词气典重”...

明朝时期,公主与驸马成婚之后的生活过的如何?

明朝时期,公主与驸马成婚之后的生活过的如何?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根据史料记载,明朝的公主成婚后,和驸马的夫妻生活并非如日常小民般随意,两人每次见面,都需要走一套固定的流程。或公主相召,或驸马求见,都得先过皇宫里安排的随公主陪嫁的管事(一般为女性)这一关,得到管事的同意后,夫妻才能见面说话。于是,管事...

刘繇:东汉末年宗室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刘繇:东汉末年宗室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繇最初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任下邑县长时,因拒郡守请托而弃官。后被征辟为司空掾属,除授侍御史,因战乱而不到任,避居淮浦。兴平元年(19...

李自成攻城前崇祯明明有南迁的时间 崇祯为何拒绝南迁

李自成攻城前崇祯明明有南迁的时间 崇祯为何拒绝南迁

对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崇祯帝为何拒绝了南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帝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从哥哥明熹宗的手上接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继位之后他一方面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中兴大明;另一方面,他疑心重重,频繁更换和滥杀大臣,以致众叛亲离。可以说崇祯帝一...

陆景:东吴大司马陆抗次子,晋伐吴时战死

陆景:东吴大司马陆抗次子,晋伐吴时战死

陆景(250年—280年3月23日),字士仁,吴郡吴县(今苏州)人,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次子。陆机、陆云之仲兄。生于吴大帝赤乌十三年(250年),天纪四年(280年),晋伐吴时战死,年三十一岁。陆景著书数十篇,《隋书·经籍志》注有《陆景集》一卷,已亡佚。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康熙有多疼爱孙子弘历?曾偷偷给他算命

康熙有多疼爱孙子弘历?曾偷偷给他算命

很多人都说康熙是因为过于疼爱孙子弘历,才最终决定传位给皇四子胤禛,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这还要从当年雍亲王府的首次见面说起,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年,整个清廷都笼罩在“九子夺嫡”的肃杀氛围中。希望渺茫的皇四子胤禛决定走亲情路线,借着赏花的名义,把老...

南军大将盛庸曾经多次击败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南军大将盛庸曾经多次击败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南军大将盛庸的故事。盛庸是明朝初期靖难之役时朝廷军的一个主要将领,他在洪武年间的时候,就已经官至都指挥了。到了靖难之役初期的时候,他起初以参将的身份,跟着主将耿炳文一起参与北伐燕王朱棣的战争,但不久后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