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神爱短暂的一生中有着怎样的经历?她的身世是怎样的?
王神爱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琅琊王氏随着近期热播的《上阳赋》而再次成为热点,这个曾经创造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豪门大族有太多的传奇经历,也出了太多的传奇人物,在琅琊王氏的全盛时代—东晋,王导、王敦、王羲之等大人物不断涌现,按说作为世家大族与皇族的重要联系方式,联姻应该广为使用,但放眼东晋却只有一位出自琅琊王氏的皇后。东晋从公元317年建立,到公元420年灭亡,历经103年,算上追封的皇后一共有11位,列表如下:
从这张表我们可以得知,在东晋时期,皇后作为帝王正妻无一例外都出身于高门大族,这些帝王有些是以藩王身份因故而成为皇帝的,可见这些宗室亲贵在娶亲时也都是采用了与世家大族联姻的方式,作为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谯郡桓氏、颍川庾氏)之一,琅琊王氏与皇室之间的联姻颇多,但形式以皇室女嫁给王氏子为多,所以虽然一眼看上去东晋有4位王氏皇后,但其他3位都出身于太原王氏,唯有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皇后王神爱出身琅琊王氏。
华贵出身,一生的幸运与枷锁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晋书王羲之传》
王神爱之名颇为奇秀,倒是像极了大文化人所起的名字,王神爱的父亲那还真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大文化人,他就是与父亲并称二王的大书法家王献之,也便是说书圣王羲之正是王神爱的祖父,王神爱的祖母是太尉郗鉴之女郗璿,郗鉴选婿就是著名的成语“东床快婿”的由来。
未几,献之遇疾,家人为上章,道家法应首过,问其有何得失。对曰“不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献之前妻,郗昙女也。俄而卒于官。—《晋书王献之传》
王献之一生先后有过两任妻子,他的元妻就是母亲的亲侄女,自己的表姐郗道茂,两人婚后颇为恩爱,生育了女儿王玉润,可惜女儿早亡。王献之夫妇原本可以安度一生,但因为一个人的私心,不仅毁了王献之和郗道茂的爱情,也造就了王神爱后来的悲剧。
王神爱的母亲名曰司马道福,听这个名字便可知道,这是一位东晋宗室女,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宗室女,她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三女,母亲是徐贵人(亦有一说“徐淑媛”,淑媛为晋代后宫封号,有可能是原本是淑媛,后来晋升为贵人),这个司马道福可不简单,她先是受封余姚公主,嫁给了一代名臣桓温的次子桓济,可是后来在桓温病重时,桓济和哥哥桓熙不满父亲将兵权交给叔父桓冲而不交给他们,于是与叔父桓秘谋划杀死叔父桓冲谋夺兵权,但被叔父桓冲察觉,将二人流放长沙,桓秘被安排给桓温守墓,郁郁而终。
起家州主簿、秘书郎,转丞,以选尚新安公主。—《晋书王献之传》
作为公主的司马道福怎么可能跟随丈夫前往长沙受苦呢?她与丈夫桓济离婚,后来她又看中了才华横溢的王献之,祈求弟弟皇帝司马曜让自己嫁给他,王献之与郗道茂夫妻情深,王献之面对公主催婚数次上表请辞,可是司马道福是铁了心想要嫁给王献之,在皇帝司马曜的干预下,王献之只得与妻子离婚,这也造成了郗道茂郁郁而终,王献之直到离世也对元妻不能释怀。
司马道福愿望达成,嫁给王献之后,司马道福于太元九年(公元384年)为王献之诞育了王神爱,这位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王氏女儿也开启了她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母仪天下,十六年悲剧婚姻
孝武帝以后少孤,无兄弟,故为安帝纳为太子妃。—王隐《晋书》
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在皇帝司马曜的主持下皇太子司马德宗聘娶王神爱为太子妃,在晋代王隐撰修的《晋书》中记载,孝武帝因为外甥女幼而丧父又无兄弟,故而命儿子纳为太子妃。司马道福很可能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时,王献之已经去世十年了,其本身的政治影响已经没有了,司马曜有可能是考虑到王神爱背后的琅琊王氏,再加上姐姐司马道福的推波助澜,最终选择了王神爱。
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凡所动止,皆非己出—《晋书·安帝纪》
舅舅和母亲的好意对年仅13岁的王神爱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件好事,她那位15岁的表哥司马德宗着实说不上是一位良人,史书记载,司马德宗从小到大,从生到死,没说过一句话,不知饥饱,不辨寒暑,所有行动一概不能自理,大小事务全靠别人照料。王神爱嫁给这样一位表哥自然是要承担起照顾表哥的责任,她是太子妃,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当时孝武帝没有皇后),可是她的心酸又有几人知。
王神爱想不到,她做太子妃没几天,舅舅兼公公司马曜因为一句玩笑话被宠妃张氏害死,她的表哥太子司马德宗在群臣拥立下即位为帝,13岁的王神爱就这样坐到了那个令天下女子无比羡慕的皇后之位,可等待王神爱的哪里是母仪天下的尊荣,更多的是无以言表的心酸。
皇帝司马德宗不能理政,权力掌握在皇叔司马道子手中,司马道子当然也是王神爱的舅舅,他掌权期间挑起党争、昏庸处事,东晋国内起义、叛乱频繁,国家风雨飘摇,最终,叛军首领桓玄打败司马元显(司马道子之子)的平叛军,掌握了朝政,司马元显被杀,司马道子不久也被桓玄派人毒死,王神爱与丈夫处在深宫,时时感受到桓玄带来的恐惧和压迫。
若说起来,桓玄和王神爱也有那么些关系,桓玄不是别人,就是司马道福前夫桓济的亲弟弟,也就是说,当年桓玄见到王神爱的母亲还要叫一声“二嫂”。桓玄有野心有抱负,也有相当的实力,他的父亲桓温也是一个“天假之年,或亦可为一代英主”的大人物,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也继承了父亲的理想,他想当皇帝。呆傻的司马德宗自然阻止不了桓玄的行为,桓玄就模仿着当年司马昭、司马炎父子篡位的模式,从南郡公封楚王,然后从楚王又成为楚国皇帝。
十二月壬辰,玄篡位,以帝为平固王。辛亥,帝蒙尘于寻阳。—《晋书·安帝纪》
桓玄仿效当年司马炎封魏逊帝曹奂为陈留王,他封司马德宗为平固王,王神爱为平固王妃,桓玄把司马德宗夫妇安置在了浔阳,同时被安置的还有司马德宗的亲弟弟司马德文夫妇和堂兄晋穆帝的皇后何法倪。从皇帝之尊降为王,这种滋味司马德宗自然是无法理解,但王神爱岂会不知,做皇后的时候陪着丈夫心惊胆战,做了王妃又有桓玄的监视和时时袭来的死亡恐惧。
王神爱所能述说的对象似乎也只有堂嫂何法倪和弟妹褚灵媛,何法倪虽然是王神爱的堂嫂,但此时已经66岁高龄,做王神爱的祖母都绰绰有余。后来,桓玄兵败于刘裕,退回江陵时将司马德宗一行也裹挟而去,在途中把何法倪和王神爱等人丢在了巴陵,只带走了司马德宗,史书没有记载王神爱此时的心境和生活,但想来贤惠的堂嫂何法倪在这段岁月一定给了她许多安慰和教诲。
及刘裕建义,殷仲文奉后还京都,下令曰“戎车屡警,黎元阻饑。而膳御丰靡,岂与百姓同其俭约。减损供给,勿令游过”后时以远还,欲奉拜陵庙。有司以寇难未平,奏停。—《晋书后妃传》
史书没有记载王神爱在丈夫深陷桓氏时的经历,但从对其堂嫂何法倪的记载中可以查到一丝端倪,前文已叙,何法倪与王神爱被桓玄丢弃于巴陵,此处又记载殷仲文奉何氏回建康,想必王神爱极大可能是跟随堂嫂回到了建康,这段时间恐怕是王神爱一生中最难熬的一段岁月,丈夫深陷敌手,爱护自己的堂嫂在回归建康数月后也离世了,她身为皇后却根本无法扭转乾坤,但随着桓氏之乱被刘裕等人平定,司马德宗终于在阔别建康一年多后回到了宫中。
桓氏之乱摧毁了东晋的根基,大权逐步开始落入刘裕之手,刘裕是个能人,他通过东征西讨、南征北伐,逐渐平定了东晋国内的内乱,也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大有当年桓温之势,司马德宗和王神爱虽然掌握不了实权,但尚能安享太平。
后立为安僖皇后,后亦善书。—《宣和书谱》
王神爱的父亲、祖父都是书法大家,她本人当然有他们优秀的遗传基因,在《宣和书谱》中记载王神爱也擅长书法,想想她在宫廷中那些岁月,很有可能就是靠着诗书打发时光,从义熙元年(405年)丈夫司马德宗回归建康到义熙八年(412年),司马德宗夫妇在宫廷中度过了八年。
皇后何过?她的错是不该嫁入帝王家
义熙八年崩于徽音殿,时年二十九,葬休平陵。—《晋书后妃传》
义熙八年八月,夏末秋初,正是当年王神爱被册立为太子妃的那个时间,这位年仅29岁的皇后崩逝了,她去世的地方正是东晋南朝时皇后所居住的徽音殿,这里或许是多少女子向往的地方,可对于王神爱来说,或许离开才是一种解脱。
东晋朝臣给皇后上了一个谥号,名曰“僖”,僖本意为喜乐,但作为谥号的解释是“有过为僖”,这个谥号可真是耐人寻味,一个决定不了自己命运的女子,母仪天下16年,换来了一个有错,她的错是什么,或许从她的母亲当年拆散父亲和郗道茂的婚姻开始就是个错,母亲的一己之私毁了父亲的爱情,也毁了自己的一生,她的错从来不都是自己所能决定的,而她这辈子更大的错或许就是在舅舅和母亲的安排下稀里糊涂嫁进了帝王家。
司马家和琅琊王氏携手创造了“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时代,当二者以政治联姻的方式出现在朝堂之上,却造就了王神爱一生的悲剧,她出身高门大族,母亲又是皇帝的姐姐长公主,她的尊荣非一般人可比,可这样的尊荣却是用她一生的幸福换来的,不知当王神爱在离世前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是否也会感慨,或许这是母亲当年拆散恩爱夫妻的报应,也是母亲自认为好的东西强塞给她带来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