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对赵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胡服骑射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春秋战国这样的时代,敢于变革的人数不胜数。在魏国有李悝变法,在秦国有商鞅变法,在楚国则有吴起的变法。在各种变法中少有纯军事的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便是一个。赵武灵王通过推行胡服,让军士们获得更便于作战的服装,通过推行骑射让军队有了更强的机动性。
赵武灵王是赵国第六代君主赵雍的谥号,对谥号了解一些的人都会发现,谥号中有“武”的君主多是明君,有一些作为,比如魏武帝等,而谥号为“灵”的君主多祸国殃民,比如陈灵公和晋灵公。赵武灵王二者兼具,必有其原因。
赵武灵王一生更大成就莫过于推行胡服骑射,他的谥号来源自然也与胡服骑射有关。胡服骑射让他名垂千古,也让他饿死沙丘。
胡服骑射前的赵国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除了同为战国七雄的齐、韩、秦、燕以外,还面临着来自中山和“三胡”的威胁。在与其他国家的战争中,赵国遭受了一系列的失败,由白狄建立的小国中山也敢进犯。赵武灵王的改革的重要原因就是“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原。”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传统服饰是宽袍大袖的“深衣”,作战的服饰也是类似的款式,宽领口、肥腰、大下摆、大袖子,外批扎甲,无论是追击敌军还是逃跑,又或者是执兵作战都极为不便。赵武灵王在与胡人的交往中发现,胡人的短衣长裤无论是骑马射箭还是步战都极为方便。
战国之时,民风为开,中原人对于披发左衽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召集群臣商讨,提出胡服骑射之时,群众噤若寒蝉。只有楼欢一人说“善”,表示赞同。面临强邻环视,与众臣对变革的反对,为了打开局面,赵武灵王只得硬着头皮颁布胡服令。
胡服骑射这种在当时人看来离经叛道的东西,自然会有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其中就有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面对这种倚老卖老的,赵武灵王也是无奈,只得亲自上门劝解,最后在赵武灵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解之下,公子成接受了胡服。
在胡服骑射的改革后,赵国成为了之一个拥有大规模骑兵的中原国家。当时其他的国家还是使用由几匹马拉着的战车,只要有一匹马受伤,哪怕是受点轻伤,打个踉跄,也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并且机动性还很差,袍不快也跑不远,越障能力与骑兵步兵先比,就是个渣渣。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邲之战就是很好的证明,晋军战车在逃跑过程中三次抛锚,被楚军步兵追上,但恪守古军礼的楚军并没有趁人之危,反而帮助晋军抛锚的战车继续逃跑。最后,晋军为了挽回颜面,来了句“吾不如大国数奔也。”
胡服骑射的赵国获得了骑兵这样优秀的兵种,自然也会想要找回场子。赵国驱三胡,灭中山,打退秦国入侵,最后还先要从北方直接绕过函谷关,直接闪击秦国,只是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成功而已。
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赵武灵王将王位传给了公子何,自己做了类似于太上皇的“王主”。胡服骑射得罪了许多的守旧派,这些守旧派和赵武灵王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章勾结起来,发动了沙丘之乱,害死了赵武灵王和辅佐三朝的名相肥义,造成了赵国国力的衰微。
笔者在前文也提到过,胡服骑射是纯军事的改革。它虽然实现了强兵却在富国方面没有太大的作用。虽说扩大了赵国疆域,得到了许多财富,但却并没有让赵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大提升。不像秦国商鞅变法,涉及土地制度改革,奖励耕战,让秦国农业得到发展。此外,胡服骑射获得的强大军力让赵国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最后,赵国在与秦国的消耗战中,不敌秦国,被秦国打败。长平之战后两次打败秦国,并以少胜多打败燕国成为了赵国最后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