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入蜀一半功劳归功于张松 刘备为什么还要杀张松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10)41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和张松,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若张松事件只是意外插曲,无关乎刘备的行动。刘备的行动是依据庞统的计策,所以张松事件与师出无名没有关系,师出之名就是刘璋但许兵四千,其余皆给半。而刘璋若有了准备,肯定会破坏庞统的计划,正因如此,张松之死更不像意外,因为后续发展证明,事件顺利按照庞统计策进行,因此这种看法反而证明张松事件并非偶然。刘备阵营为了在东窗事发以前先下手为强,张松这颗未爆弹先在敌前引爆了,旋即在杨,高二将尚未得知成都有变时,叫来杀了。刘备只要事前知道张松事件爆发的可能时间点,对接下来的行动有利而无害。文书是给关将的,刘备除非是拦截了文书才有可能知道刘璋的命令。而此点也可证明,刘备是先下手为强,因为早知成都有变。

刘备入蜀一半功劳归功于张松 刘备为什么还要杀张松

当然也可以假设有穿梭于成都与刘备阵营的探子,提前告知刘备,但这也等于假设刘璋连下密令都不够秘密,我认为可能性很低。综合以上,其实翻来覆去就是假设张松事件是个意外,刘备并无理由藉由牺牲张松而起事。但必须强调的是,即便是先主传叙述有误,华阳国志再误,资治通鉴三误,有件事实无法改变: 张松根本不知道刘备要行动了。这个事实提醒我们,刘备不需要成都的内应响应他的行动,甚至可以合理怀疑,刘备怕内应破坏了他的行动。张松虽为刘备内应,但刘备恐怕无法如此信任不常见面的同伙。今天张松可背叛刘璋,明天就可背叛刘备,而刘备在此地,翅膀已硬,准备已足,张松的利用价值恐怕也已消失。

刘备入蜀一半功劳归功于张松 刘备为什么还要杀张松

张松事件若是全面行动的信号弹,那么信号枪是在刘备手里,如此,庞统之计才能万无一失。因此,要说张松谋泄对刘备有害无利,不见得。刘备前往成都更大的障碍,就是杨,高二将,此二人一除,刘璋已措手不及。于是重点就在于,必须在杨,高二将还不知情的状况下行动。这个行动酝酿已久,而行动时间与详细计划,张松并不知情。虽说军事机密,内应肯定不会被告知详情免生枝节。但张松不但不知道,还以为刘备要离开,显示他对刘备已经不重要,不但不重要,还必须处处守密提防他坏事。若说张松是因为书信给刘备而遭到揭发,那么更证明刘备并不顾虑他的行动会不会让张松陷入危机,因为即使行动时间与细节可以保密,至少也可以在事前派人前往成都在张松处稍个稍安勿躁之类的消息,如此一来,张松也无须写信询问刘备而露馅。

刘备入蜀一半功劳归功于张松 刘备为什么还要杀张松

因此,无论怎么说,这个内主都是被蓄意搞成状况外的, 换言之: 刘备牺牲了张松。刘备之所以得以入蜀,无疑地,应归功于张松。至于张松力主引入刘备势力的原由,一是由于曹操对张松的怠慢,二是张松对刘璋政权的失望。当然,以上两点,并非刘璋做出决策的最主要根据,只能说是张松个人的利益权衡。张松真正说服刘璋拍板定案的关键,一是外部敌人张鲁势力的威胁,二是内部矛盾庞羲势力的松动。这一步引刘备入蜀的指导棋,刘璋的盘算是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庞羲于刘璋有恩,又是亲家,在刘备入蜀以前,为巴西太守,受命对抗张鲁。换句话说,庞羲专注于经营私人部队,遭到怀疑。统治者最忌讳的事之一,就是镇守边疆的大将拥兵自重。无论是否有叛意,庞羲做了更令刘璋反感的动作,胁迫县令要兵自保。难怪张松利用刘璋怀疑庞羲准备造反的弱点,趁机引刘备入蜀制衡。

刘备入蜀一半功劳归功于张松 刘备为什么还要杀张松

那么,显然对刘璋而言,刘备是两面刃,同时对付张鲁与庞羲,甚至将杨怀,高沛的白水军交由刘备调度,而白水军很有可能原先是由庞羲管辖的重要部队。于是,刘备在当地的";厚树恩德";,就令人玩味儿: 庞羲是否在刘备笼络的名单里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从日后刘备称汉中王时的宣誓文里,众臣的排名先后即一目了然。虽然排名并不代表刘备实际的重视程度,但肯定代表刘备至少在";表面上";的重视程度。需要在表面上被高举的人,要不就是名气大,要不就是有一定势力,不得不予以尊重。对刘璋而言,难堪的不是国破而已,而是被朋友干掉,敌人还变成朋友的开国元勋,更甚者,连原本劝自己不要相信朋友的忠臣,如黄权,都一起变成朋友的宠臣。刘备翻脸的时候,刘璋派出去迎战的将官重臣,见不着庞羲的名字,自然是已被刘备收买,十足十地背叛了刘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2/35648.html

“刘备入蜀一半功劳归功于张松 刘备为什么还要杀张松”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同治皇帝是怎么死的?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同治皇帝是怎么死的?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作为咸丰唯一的儿子,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是幸运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翻阅清朝史书不难发现,清朝历代皇帝的子嗣数量呈现出一种逐渐下降的趋势。与康熙、乾隆动辄十几个皇子相比,身处清朝中后期的咸丰仅与当时还是嫔妃的慈禧太后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继承皇位的同...

为何说曹丕是个心胸狭隘的人?

为何说曹丕是个心胸狭隘的人?

曹丕是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比起他父亲曹操来说,不管是在文韬武略上,还是在用人和气度上,都差远了,曹丕心胸狭窄,除了害死五子良将于禁,还害死了哪位大将?先看曹丕害死于禁的经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禁在襄樊战役中,被曹操派去...

曹操请华佗治病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华佗

曹操请华佗治病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华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华佗死于曹操之手,当年曹操为什么非要斩杀华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国历史时期有很多的名人都是意外而造就了非凡的人生的,其实他们本心本质并不在此,比如名医华佗。华佗作为中国封建历史时期最为著名的一位医生,他留下了很多的传说...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安史之乱被称为最血腥的叛乱,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安庆绪弑杀自己的父亲安禄山,《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明确的记载。《旧唐书》说:“庆绪立于户外,庄持刀领着李猪儿同入禄山账内。猪儿以大刀斫其腹。禄山眼无所见,床...

曹丕篡位将汉献帝赶下台后 曹丕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曹丕篡位将汉献帝赶下台后 曹丕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丕在接受汉献帝的禅让后,为何要对他优待,没有对他斩尽杀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在称帝和不称帝的选择中长期徘徊,到死也没有称帝。但是这不是他良心发现,不想称帝,而是把称帝的使命留给了曹丕。在曹操去世后不久,接替他成为魏王的曹丕就接受了汉献帝的...

李善长最后没能躲过朱元璋的屠杀,是为何?

李善长最后没能躲过朱元璋的屠杀,是为何?

李善长,字百室,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李善长是明朝第一文臣,在帮助朱元璋夺取天下,建立大明的过程中立下巨大功劳,深受朱元璋信任与重用。既然李善长为明朝立下如此大功,那朱元璋为何还要处死他呢一,投靠朱元璋李善长自小就博览群书,很有智谋。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感情那么好 两人的子女又是什么结局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感情那么好 两人的子女又是什么结局

对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一生感情笃厚,他们的子女是什么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绝对算得上一个长情的男人,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是他唯一的皇后。长孙皇后13岁嫁给了秦王李世民,夫妻恩爱和睦,但是她只陪伴了李世民短短的22年便早逝了,李世民命人筑了观望陵来怀念她,之后李世...

刘备登基称帝时杀了一个人 最后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刘备登基称帝时杀了一个人 最后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还不了解:刘备登基杀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一生忠厚纯善,却在登基时杀了一人,是蜀国走向衰亡原因之一。东汉末年,朝纲混乱,诸侯格局混战不断。在纷飞的战火之中,屹立起了魏、蜀、吴三个国家,自此三足鼎立,互相制衡。以复兴汉室为终极目标的汉室宗亲刘备知人善任,仁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