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赵云和张苞的死 诸葛亮听到死讯为何反应完全不同
很多人都不了解赵云和张苞,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赵云和张飞之子张苞都是蜀汉大将,都死于蜀汉建兴七年,但诸葛亮听到他们的死讯后,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对于赵云,诸葛亮只是感伤了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记载是他惊讶地说了句“子龙休矣!”,流了几滴眼泪也就罢了,比较平静。
对于张苞,诸葛亮却极为痛心,得报后放声大哭,悲伤得不能自抑,竟至吐血晕倒,简直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为何区别这么大?
有人就说了,这是因为诸葛亮和赵云没有交情,因而对他的死无动于衷,和张苞来往比较多,因而如此伤心。
还有人说,是因为赵云是刘备的老将,对刘家忠心耿耿,妨碍了诸葛亮掌权,他早对赵云有意见。张苞则是新一代的将领,资格没有赵云老,已被诸葛亮收服。外人和自己人,感情当然不一样。
但这两种看法都有失偏颇。
私交方面,诸葛亮和赵云、张苞应该都差不多,史料上并没有他和其中一人交情甚笃的记载。
如果纯以性情去推断,诸葛亮和赵云的关系还会更近一点,赵云虽是猛将,下了战场却平和冷静,很多事情上的看法和诸葛亮一致,道德底限也很高,两人有共同语言。
反观张苞,他的父亲张飞从“三顾茅庐”那时起,就一直对诸葛亮有所不满。这种不满是否会延伸到下一代呢?极有可能。虽不至于成仇,但张苞也不太会主动亲近诸葛亮。
再说掌权这方面,如果要论刘禅的铁杆忠臣,张苞还要排在赵云之前。并不是说赵云的忠心不如张苞,而是张苞和刘禅利益休戚相关。
张飞和刘备是结拜兄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刘禅的两位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张苞是蜀汉的国舅爷,他肯定得维护刘禅的利益。
假设诸葛亮有篡位之心,他最该防的也是张苞而不是赵云,更不可能为张苞之死哭得死去活来。
那究竟是因为什么,让诸葛亮对他们的死讯表现得如此不同呢?
说穿了很简单,赵云老了。虽然赵云的出生年月没有详细记载,但从其事迹来推断,他和刘备应该年纪相仿,甚至比刘备还要大上几岁,并不是演义小说里那个英武少年的形象。
赵云和刘备是在公孙瓒那里认识的,当时刘备还没什么势力,只有关羽、张飞两个兄弟,而赵云已经能够聚集起常山郡一票兵马,穿过袁绍的地盘投奔公孙瓒。如果他还是个毛头小子,士兵们敢信他吗?必然是个做事有章法,靠谱的稳重人,大伙才敢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他干。
很多朋友可能都疑惑过,无论是正史中的赵云,还是演义中的赵云,都是极为难得的骁勇战将,又对刘备极为忠诚,刘备明明很信任他,为何却不重用?连夷陵之战那样决定蜀汉命运的大战,都没带上赵云这样一等一的杀手锏。
还有诸葛亮,既然多年相处下来已经看到了赵云的军事指挥能力,为何首次出祁山北伐时,没有祭出威名赫赫的赵云但先锋主将呢?
这背后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赵云的年纪问题。虽有实力,但一个年老将领和一个年轻将领站在一起,谁更值得期待,更有培养和发展的潜力?当然是年轻的那个,祖国的花朵嘛。
尤其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急着培养一批年轻将领和谋士,免得蜀汉出现人才断层,于是张苞、关兴、马谡等年轻一辈就成了蜀汉的后备高级干部,而赵云就更有退居二线的倾向,有可能在诸葛亮眼中就是拖着过渡几年而已。
刘备223年去世,活了63岁,赵云去世是229年,估计已经是70开外的老者,算得上高寿,亲友们肯定都做好了心理准备,而且他是寿终正寝。
别说诸葛亮,赵家儿孙都不会过于悲痛,因为这可以算喜丧,毕竟熬过了多少生死大战,没有像关羽、张飞那样死于非命。
但张苞不同,他正处壮年,而且死得很突然很意外。他是跟着诸葛亮二出祁山,追杀魏将郭淮、孙礼时不慎落马,跌入山谷摔成重伤,抬回成都不治身亡,严格说起来是非战斗减员。这么一员大将以这样的方式告别战场,真是有点冤。
而且演义中张苞是蜀汉武将集团的中坚力量,自老一辈将领过世后,蜀汉就面临人才青黄不接的困境,诸葛亮本就十分忧虑。
之一次北伐为了追责街亭战败就已经折了一个马谡,这回再听得张苞身死,怎能不让诸葛亮愁上加愁?与其说他哭的是张苞,倒不如说他是对蜀汉北伐的黯淡前景感到痛心。
有一点得澄清一下,诸葛亮对赵云、张苞死讯的反应描写,只存在于《三国演义》中,正史《三国志》里是没有的。
不过,艺术来源于现实,罗贯中对诸葛亮的反应描写,倒也贴合我们现实生活的人之常情。如此一写,人物更立体,故事更有可读性。
真实历史中的赵云,令人赞赏的除了他的勇猛和忠诚,还有超正的三观,不贪财、不好色、不恋权,还时常能以大局观标准劝谏刘备。相比于关羽的傲气、张飞的火爆脾气,赵云可以说是个近乎完美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