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官渡之战,谋士沮授提出的三个建议,袁绍为何都拒绝了?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14)380

官渡之战,谋士沮授提出的三个建议,袁绍为何都拒绝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袁绍作为北方首屈一指的实力派,手下不但有颜良、文丑、高览、张郃等上将,还有沮授、田丰、许攸等众多谋士。其中,沮授在袁绍军中举足轻重,他“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并、幽三州,一跃成为北方的大势力。沮授作为谋士,是出类拔萃的,就连袁绍的对手曹操也叹息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然而,袁绍刚愎自用,三次把沮授的建议当作耳旁风,导致官渡之战兵败如山倒,一蹶不振,最后病逝,他庞大的基业也烟消云散。

官渡之战,谋士沮授提出的三个建议,袁绍为何都拒绝了?

本文从袁绍三次拒绝谋士沮授的建议入手,探究袁绍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之一次被拒:沮授提出迎奉汉献帝刘协

公元195年,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的帮助下,逃出李傕、郭汜的魔掌,辗转流亡到河东等地。这时,如果袁绍听了沮授的建议,将汉献帝迎到自己的地盘,迁都邺城,他将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惜的是,袁绍没有听从,他的手下大将淳于琼等人认为汉室已经很难复兴,把汉献帝迎接到自己的地盘上,平白给自己找个上司,也不自在。这样做,袁绍还可能变成众矢之的,和董卓一样,受到其余诸侯的讨伐,使自己的实力受损,得不偿失。

《后汉书·袁绍传》: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第二次被拒:沮授反对分封三子

绳子拧成一股绳,才有力道,才能无往而不胜。然而,袁绍在取得青、冀、幽、并四州后,交给别人不放心,于是分封自己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外甥镇守。袁绍任命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他非常喜欢小儿子袁尚,让他跟随自己在冀州,当作接班人来培养。这和周朝的分封并无太大不同,早已落伍,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了。

作为袁绍数一数二的大谋士,沮授表示坚决反对,他认为是诸子分立迟早会有祸患,会有内斗。于是他劝谏道:“世称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义。”(《九州春秋》)

官渡之战,谋士沮授提出的三个建议,袁绍为何都拒绝了?

然而,袁绍却说道,让三子各守一州,是为了观察他们的能力,看看哪个儿子更有才能,更适合当一家之主。沮授听了,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叹息道:“祸患要从此始了!”

第三次被拒:官渡之战沮授提出缓进战术

袁绍看到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势力日益壮大,就准备讨伐。此时,沮授劝说袁绍,只需要缓三年,曹操就会疲惫,不攻自破。而袁绍没有听从沮授的意见,派上将颜良带领十万大军,攻打白马,不幸被关羽奔袭斩杀。袁绍还没有吸取教训,又派出文丑和刘备出战曹操,文丑也被曹军斩杀。颜良和文丑的被杀,大大削弱了袁绍军队的实力。

不久,官渡之战中,沮授建议袁绍和曹操打持久战,可以慢慢耗死曹操。此时袁绍兵精粮足,后勤有保障,而曹操兵少粮草更加缺乏。袁绍完全打得起消耗战,在曹操弹尽粮绝时,给他致命一击,就可以取得胜利了。

这一次,袁绍还是没有听从沮授的意见,主动率军攻打曹操。刚开始,袁绍和曹操平分秋色,互有胜负。如袁军架起高楼,向曹营射箭,给曹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不久,曹军发石车,破了袁军的高楼。后来,谋士许攸因袁绍没有听从自己的奇袭许昌之计,还有家人犯法被处罚,他一怒之下,叛袁归曹。许攸来到曹操阵营后,向其透漏了袁军的粮草大都储存在乌巢,只需要火烧乌巢的粮草,不出三天,袁军就会不攻自破。

曹操采纳了许攸之计,派出精兵,奇袭乌巢,生擒押送粮草的大将淳于琼,粮草大部分被烧。此前,沮授认为淳于琼不能担当押送粮草的重任,建议派遣蒋奇护送,没有得到袁绍的支持。乌巢被曹军火烧后,雪上加霜的是高览和张郃两员大将又降曹,袁绍军队全线崩溃,最后只带着八百骑兵逃过黄河。

沮授宁死不屈

虽然袁绍没有听从沮授的三个建议,可是沮授还是忠于袁绍的,宁死不屈。主公袁绍逃走了,而谋士沮授来不及渡河,被曹军擒获。原来曹操与沮授有旧,想要劝降沮授,而沮授却誓死不降。曹操感到可惜,不忍杀害,继续厚待沮授。而沮授却是“身在曹营心在袁”,伺机逃回河北,继续给袁绍效力,事败被杀。

官渡之战,谋士沮授提出的三个建议,袁绍为何都拒绝了?

《三国志》:绍众大溃,绍与谭单骑退渡河。馀众伪降,尽坑之。沮授不及绍渡,为人所执,诣太祖,太祖厚待之。后谋还袁氏,见杀。

沮授曾三次为袁绍提建议,而袁绍却三次拒绝。这三次,每一次都是一针见血,如果袁绍能够听从,鹿死谁手,犹未可知。结果袁绍一次都没有听从,导致自己一败涂地,偌大基业也荡然无存。

之一次被拒后果

袁绍于是没有听从沮授的迎奉汉献帝的正确战略,致使局势非常被动。沮授的迎奉汉献帝战略,比荀彧劝说曹操迎奉汉献帝战略早了一年。如果袁绍听了沮授的建议,早一步把汉献帝“抢”到手,就没曹操什么事了。这一次,袁绍没有采纳沮授迎奉汉献帝建议,失去了先机,和曹操的争斗中,处于被动。

第二次被拒后果

针对袁绍分封三子,沮授敏锐地预测到,在袁绍死后,迟早会出问题。因此,他据理力争,却无济于事。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袁绍病逝,审配假借袁绍遗命,拥戴袁尚为继承人,而袁绍长子袁谭与之争夺继承人之位。两人大打出手,袁谭还短暂归顺曹操,与曹军一同攻打自己的兄弟袁尚。这一次,袁绍没有听从沮授建议,一意孤行分封三子,导致长子袁谭和三子袁尚自相残杀,最后被曹操各个击破。

官渡之战,谋士沮授提出的三个建议,袁绍为何都拒绝了?

第三次被拒后果

官渡之战中,袁绍没有听从沮授的缓进战术之计,和曹操速战速决,最后被曹操抓住机会,烧毁乌巢粮仓,最后惨败而归。这一战,是决定曹操和袁绍霸业的关键一战。这一次,袁绍没有听从沮授建议,导致袁绍失去了统一北方的大好机会,两年后,即建安七年(202年),袁绍也忧愤而死。

袁绍三次拒绝谋士沮授的建议,一步步走向失败。可知袁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不但听不进沮授的建议,就连田丰、许攸的建议也听不进去。如果袁绍从善如流,能够听得进去众位谋士的意见,和曹操逐鹿中原,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2/36464.html

“官渡之战,谋士沮授提出的三个建议,袁绍为何都拒绝了?” 的相关文章

刘邦封的八个异姓王是什么下场 八人当中只有两人能够善终

刘邦封的八个异姓王是什么下场 八人当中只有两人能够善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封的八个异姓王为什么只有两人善终,其余六人下场都很惨?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楚汉之争结束,刘邦击败项羽成为天下之主,为了笼络人心,安抚万民,曾先后分封八位异姓王,在大汉江山稳坐之时,刘邦开始对这些异姓王逐一清算,八位异姓王只有两人得以善终。下面...

刘恒代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诸吕之乱后他是什么结局?

刘恒代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诸吕之乱后他是什么结局?

刘恒,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的的八个儿子中,刘恒算得上是最不受刘邦待见的儿子。为什么说刘恒不受刘邦待见呢?刘恒是在八岁的时候被刘邦封为代王的。刘恒之所以得到分封,是因为当时本来是赵国丞相的陈豨叛乱。陈豨叛乱以后,自封为代王。后来...

张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张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说到西汉大臣张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张禹,字子文。他本是河内轵县人,之后与父亲一起移居到了莲勺。他年少时对卜卦、占卜之术颇有了解,每每在集市上看到卦相摊上有人卜卦时还能从旁参言。长大后的张禹去长安拜师学习了《易经》与《论语》等书。在名家的指点下,聪明好学的张禹学问日进,也渐渐有了些名气,也慢慢有了不...

秦始皇陵千年来为何没有人敢深挖 里边真的有阴兵镇守吗

秦始皇陵千年来为何没有人敢深挖 里边真的有阴兵镇守吗

对秦始皇陵真有阴兵镇守吗?为何2000多年没人敢深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246年,秦始皇下令建造一座恢宏的陵墓,为了衬托帝皇身份,皇陵自然是富丽堂皇的,令人意外的是,秦始皇陵竟是此后历代皇陵中最高级别的,一建造即是巅峰,数千年来,许多人都对这秦始皇陵十分感...

魏、蜀、吴三方阵营里面最厉害的武将分别是谁?

魏、蜀、吴三方阵营里面最厉害的武将分别是谁?

魏、蜀、吴三方阵营里面最厉害的武将分别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魏名将:张辽曹操对于人才的策略一向都是“软硬皆施”,为留下一位能人他能礼贤下士,也能加以胁迫,比如不出一计一谋的徐庶。曹操靠着“软硬兼施”麾下招揽了一大批谋士、名将,许...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 刘备怎么做才能打赢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而归 刘备怎么做才能打赢

刘备怎么才能打赢夷陵之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给蜀汉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这场毁灭性的败仗中,刘备率领的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不过虽然事实证明刘备攻打东吴是错误的决定,可是在刘备出征的时候,蜀汉上下没有人认为蜀军会失败。这说明刘...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成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授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不顾朝令,前往奔丧。...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177年-215年),字仲异,吴郡富春人,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瑜初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曾跟随周瑜、孙权等人征战,擅于安抚部下、招降纳顺。孙瑜爱读古籍,又请学者马普来为将领官员的子弟讲学,于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