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蜀国究竟为何要北伐呢?诸葛亮真正的动机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16)290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蜀汉北伐的文章。

《三国志》把魏国当作“主线剧情”,把蜀、吴等割据势力当作“支线剧情”;《三国演义》则是把蜀国当作主线剧情,把魏、吴当作支线剧情。这两部书究竟谁的剧情选得好呢?我觉得是《三国演义》,毕竟蜀国才是三国时期“更爱惹事”的国家,接连不断地与魏国、吴国扯皮,可谓是精彩纷呈;而魏国的剧情就显得比较平静、不那么精彩了,魏国也就在曹操这一代惹出来的“是非”多一点,曹丕这一代主要在稳固国内的形势,曹叡这一代主要在被动抵抗蜀、吴的联合侵略,曹丕、曹叡把三国最精彩的时期给“虚度”了,魏国剧情自然没有蜀国来得那么精彩。

蜀国究竟为何要北伐呢?诸葛亮真正的动机是什么

蜀国喜欢“惹事”,却没有惹事的能力,挨了不少暴揍,胜少败多,国力自然比不过魏、吴。魏国三分天下有其二,又经过了曹操和曹丕时代的发展,国力不仅比蜀国强,内部也比蜀国稳固,到了魏明帝曹叡这一代各方面能碾压蜀国。曹叡又是一位能力极其出色的君主,手下还有司马懿这位能独挡一方的帅才,蜀国究竟是哪里来的勇气敢北伐呢?

之一次北伐遭魏明帝冷嘲热讽

曹魏在曹丕这一代基本上与蜀国相安无事,主要敌人是吴国,魏、蜀的边境也几乎没有什么战事。可是等曹叡刚坐上皇位第二年,诸葛亮就开展了浩浩荡荡的之一次北伐,曹叡心里应该是很不爽的:这是看不起我?

(读不懂可跳过)《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二年……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

诸葛亮的之一次北伐是五次(按照《三国志》)北伐中最“成功”的一次,由于蜀、魏边境久无战事,边境守军难免有些懈怠,诸葛亮突然来了这么一出,魏国边境的守将顿时吓破了胆,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不战而降。

蜀国究竟为何要北伐呢?诸葛亮真正的动机是什么

后世人大力渲染诸葛亮的初步胜利让魏国文武百官惊慌失色的模样,可是据书史记载,魏明帝对诸葛亮的胜利似乎很不以为然。当时魏国群臣都不知该如何应对,魏明帝却信心满满地说:“诸葛亮之前依据蜀地的险要地形自守,正愁没机会收拾他,如今率领大军犯我边境,这是主动来‘送人头’的。而且诸葛亮必定贪图那三个郡,所以必定‘知进而不知退’,会丧失理性判断形势的能力,当此之时,正是我军击破诸葛亮的良机!”

于是魏明帝即刻派曹真、张郃等大将率领五万步、骑抵御诸葛亮,并且亲自前往长安指挥战事。后来右将军张郃在街亭击溃蜀军,“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

后世人都在责备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告诫而失去了街亭,可曾有人想过,这么声势浩大的一场北伐为何会因为一支非主力军队的战败而彻底失败呢?诸葛亮在决定北伐前究竟有几分胜算?他真的相信自己能北伐成功吗?

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诸葛亮的几次北伐似乎有点像是“做做样子”,他真正的动机让人疑惑不解,以至于后世人要绞劲脑汁去帮他找北伐的理由、分析北伐的动机。那么当时的人,那些做诸葛亮对手的人,又是如何看待这场北伐的呢?

魏明帝数落诸葛亮

诸葛亮“败退”后没多久,魏明帝就往蜀国送去了一封诏书数落诸葛亮。

《魏略》载帝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曰:“刘备背恩,自窜巴蜀。诸葛亮弃父母之国,阿残贼之党,神人被毒,恶积身灭。亮外慕立孤之名,而内贪专擅之实,刘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已。亮又侮易益士,虐用其民,是以利狼……莫不瓦解,为亮仇敌。而亮反裘负薪,里尽毛殚,刖趾适履,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蜀国究竟为何要北伐呢?诸葛亮真正的动机是什么

魏明帝这番话,把诸葛亮数落得一无是处:刘备背弃了曹操的恩德,逃去了巴蜀;诸葛亮抛弃了生他养他的荆州,去阿附刘备这个残存之贼的党羽。诸葛亮喜欢托孤的虚名,又贪图专Q擅Z的实际利益,架空了刘禅兄弟。诸葛亮又轻视、侮辱益州的本土士人,暴虐益州的百姓,所以利狼等部落纷纷背弃了诸葛亮,做了他的仇敌。

反裘负薪的意思是:爱惜皮衣上的毛,所以背柴火时为了不损坏它,而把皮衣的里子穿在外面,却不知“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的道理。刖趾适履的意思是:为了穿上不合脚的鞋子,而把自己的脚趾头给剁掉。

魏明帝认为:诸葛亮就是那种反裘负薪、刖趾适履的人。他为了夺取天下,而暴虐地役使益州的百姓,驱使弱小的军队与强大的魏军对抗。殊不知这样做只会失去益州的民心、削弱益州的力量,加速自己的灭亡。诸葛亮做了这些事,反而自以为能。

当然了,魏明帝作为诸葛亮的铁杆敌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自然是有失偏颇的,什么不好的词都会往上套,不可全信。在魏明帝看来,诸葛亮劳师动众去做没有意义的北伐之事,只是为了借助兵威加重自己在益州的权势。而他的这种做法不仅不会让益州强大,反而会加速益州的灭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2/36784.html

“蜀国究竟为何要北伐呢?诸葛亮真正的动机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颜良为何会被关羽所杀?

三国时期颜良为何会被关羽所杀?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拉开序幕,袁绍派大将颜良率军进攻白马,东郡太守刘延不能抵挡,曹操派张辽和关羽救援,迎战颜良,关羽在万马军中看到颜良的麾盖,策马冲过去将颜良斩杀,袁绍手下的将领无人能抵挡关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解白马之围”。颜...

演义中陈式是被诸葛亮当替罪羊处死 正式的他又是什么样的

演义中陈式是被诸葛亮当替罪羊处死 正式的他又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当作替罪羊处死的陈式,在正史中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陈式非常苦逼,他被魏延和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又被诸葛亮当作替罪羊处死,可悲至极!相比于演义中的悲催结局,陈式在正史中的结局就好得多了!自大爱吹牛的...

有哪些与是仪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是仪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是仪(生卒年不详),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仕东汉、东吴两朝,早年曾在本县营陵县及本郡北海郡任官,后在东吴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先封都亭侯,后进封都乡侯。年八十一岁时病逝,死...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在执政期间,李沆有哪些作为?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在执政期间,李沆有哪些作为?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

商鞅最后惨死的原因是什么?

商鞅最后惨死的原因是什么?

众所周知,商鞅变法使秦国有了与其余六国争霸的实力,更为秦国吞并其余六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商鞅变法在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当时的秦国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是变法者商鞅却没有获得英雄的待遇,反而被杀,让后世长叹不已。那么,这样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呢?商鞅生活在战国七雄争霸时...

纵观寇准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纵观寇准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寇准善诗能文,有《寇忠愍诗集》传世。他为人刚直,为官时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真宗时,契丹南下犯宋,朝野震惊,欲迁都成都。寇...

汉中之战双方损失有多大 刘备为什么要夺取汉中地区

汉中之战双方损失有多大 刘备为什么要夺取汉中地区

对汉中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中之战,曹操和刘备分别战死了哪些武将?刘备为何非要夺取汉中?“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一说起三国,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个英雄辈出的乱世,自然会想到那个动乱年代中的一场场战争。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