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为何是光武?有何特别之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16)320

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汉光武帝刘秀。

“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指的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光武”是他的谥号,而他的庙号是“世祖”,所以在《资治通鉴》这种编年体通史中,对他的全称是“世祖光武皇帝”。

为什么其他的汉朝皇帝,比如汉高祖、汉文帝、汉武帝,中间都是一个字,而刘秀的“汉光武帝”中间有两个字呢?实际上,两汉的所有皇帝中,除了刘邦,其他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是两个字。刘秀谥号的独特,不在于字数多少,而在于所代表的含义。

为了便于朋友们理清楚情况,首先来点知识延伸:我们时常对古代皇帝的称呼,其实分为三类:

其一是按庙号。比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带有“祖、宗”之类字眼的,基本都是按照庙号来称呼皇帝。

庙号这一事物起源于汉代,指的是在君主驾崩后,后代君主在太庙中为其立室祭祀,并且刻意起个名号。在唐代之前,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资格享有庙号,通常来说,有巨大贡献的开国皇帝称为“祖”,其他的在治理国家方面极为出色的称为“宗”。

两汉在庙号方面就很严肃,以西汉为例,仅仅有四位皇帝的庙号得到了承认:刘邦——太祖、汉文帝刘恒——太宗、汉武帝刘彻——世宗、汉宣帝刘询——中宗(其他的后来都被撸掉了)。

从唐代开始,庙号就开始泛滥了,我们对从唐一直到元所有皇帝的称呼,其实都是他们的庙号。而在唐之前,习惯用谥号;之后,则用年号。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为何是光武?有何特别之处

其二是谥号,比如汉武帝、汉光武帝、魏武帝(曹操)、隋文帝等等这些我们熟悉的帝王。当然了,这里列举的几位其实都是有庙号的,不过我们都习惯用谥号来称呼他们。

所谓的谥号,并不是帝王专有的,在西周时就已经存在,每当君主、诸侯以及具备一定地位的大臣死后,人们根据他生前的表现、功绩给其来个盖棺定论,加个特殊的称号,这就是谥号。

谥号本身有褒有贬,根据“谥法”的规定,文、武此类就属于上谥;炀、灵之流是贬义,属于下谥,更具代表性的就是隋炀帝、汉灵帝;其他还有中性的,比如怀、哀之类,我们熟悉的有楚怀王、汉哀帝等。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在他看来,以往设立谥号的做法是“子议父、臣议君”,非常的没大没小、以下犯上,所以正式废除了这一做法。因此,他和儿子胡亥成了唯二没有谥号的帝王。西汉建立后,才再度恢复了谥号制度。

其三是年号,这一事物也是起源于汉代的。公元前140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首次设立了我国历史上之一个年号——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

在其后上千年间,年号只是一种工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当然具体的字眼也都包含着深意。一般来说,新皇帝继位后都会定一个新年号;或者同一个皇帝在位期间,也会为了庆祝祥瑞、消除灾祸改一下年号,这就叫“改元”。年号最多的应该是汉武帝,有建元 、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等等,是不是觉得每个都很好听?其实都是引经据典、大有来历的。

到了明清时期,每个帝王的年号被固定了下来,从登上帝位到驾崩那一刻,期间不管经历了多少年,年号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因此,年号就具有了高辨识度,所以被后世用来指代明清皇帝,比如嘉靖、万历、乾隆、雍正,都是对应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当然了,他们也都是有谥号、庙号的。

下面我们重点看看谥号。

起初,谥号的字数并没有严格限制,经常是1-2个字,以春秋战国时为例,我们熟悉的单字有秦孝公、楚庄王、魏文侯等等,俩字的有秦昭襄王、赵武灵王、魏安鳌王。。。。。。

汉代所有皇帝的谥号,除了刘邦是单字外,其他都是两个字。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为何是光武?有何特别之处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下葬在长陵。其后,皇太子刘盈(汉惠帝,当时还没正式即位)和群臣们商量怎么给先帝上庙号、谥号。众人认为:“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更高。”即刘邦时成为汉朝开国祖先,庙号是汉太祖;他的功劳更高,所以谥号是“高”。

因此,刘邦的正是头衔其实是“太祖高皇帝”,我们可以称其为汉太祖,或者汉高帝。比如《汉书》中就是用了《高帝纪》这一叫法。

那为啥后世都叫他“汉高祖”这个不伦不类的名头呢?司马迁的《史记》作为二十四史的之一部,在历史上太有影响力了,他在里面用了“高祖”这个称呼,逐渐被后世当成了习惯。

而刘邦之后的所有汉朝皇帝(那些有始有终、没被废除的),谥号都是两个字。汉惠帝其实全称是“孝惠皇帝”,汉文帝——孝文皇帝,汉武帝——孝武皇帝,东汉的汉明帝——孝明皇帝。。。。。。后世为了方便,就简称为汉X帝,省略了“孝”这个通用字。

汉代帝王的谥号基本是比较客观的,严格按照了当初周公旦 *** 的《谥法》。以“文”为例,“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这些解释用来描绘汉文帝刘恒,可谓无比贴切。

“武”则对应这些解释:“刚彊直理曰武,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看完这些字眼,是不是感觉非常符合雄才大略、建章立制、几乎一辈子都在对外用兵的刘彻?

那么,除了刘邦和刘秀这两个开国者,其他汉朝皇帝谥号里为啥都有个“孝”字呢?

汉代以孝治天下,有两层用意。

其一,体现帝位的合法性、正统性。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为何是光武?有何特别之处

刘邦、刘秀作为两汉的开国皇帝,他们平定战乱,让天下回归安定;让人们安居乐业,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他们的天下来得堂堂正正,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拥护,具有高度的号召力、向心力。所以后面的帝王推崇“孝”,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帝位是基于对开国祖先的“孝道”;承认他们的帝位,则就是让他们尽孝道。因此,历代皇帝的帝位就因此具备了高度的合法性、正统性。

其二,维护政权稳定的需要。

怎么样才能治理好国家?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给出了答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君主的要有做君主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中,在家孝顺跟在朝忠心是挂钩的。

秦国商鞅变法正式确立了用法令治国的方式,但只依靠这一点肯定是不行的,秦朝就是例子。中国古代是家天下,按照周礼的说法,要维持社会秩序,必须要上行下效。人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国要忠诚于帝王,孝亲、忠君之间可以划等号,只有孝子,才可能是忠臣。

后来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孝道由家庭伦理全面扩展为社会和政治伦理,整个2000年的封建社会都信奉“以孝治天下”;通过“ 父为子纲”,“君为臣纲”才成为了可能。

因此,两汉除了开国皇帝,其他的谥号里都有一个孝字。那么,刘秀的谥号为什么是“光武”两个字呢?

“武”的意思上文已经解释过,比较吻合刘秀创造昆阳大捷、平定河北、扫平群雄、终结战乱、恢复安定的功绩,但如果只是用这个字,那就跟刘彻冲突了;

而刘秀还有个最独一无二的功绩:当初西汉王朝被王莽终结,身为汉室之后的刘秀,则顺应民心,举起光复汉室的大旗,成功恢复了刘氏王朝;其后他行仁政、除苛政,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安抚百姓、稳定人心,北御匈奴、南定交趾,与民休息、天下太平,成功实现了汉帝国的中兴。纵观数千年的历史,一个王朝被彻底颠覆后还能卷土重来、并且创造新巅峰的,只有两汉,刘秀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功勋。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为何是光武?有何特别之处

而根据谥法,“功格上下曰光,能绍前业曰光,居上能谦曰光,功烈耿著曰光”,功劳赫赫、恢复汉家辉煌、居上位而为人谦卑,这些都符合刘秀的特点,因此他的谥号除了“武”,还被加上了“光”,合称“光武皇帝”。

另外,知道为啥自唐朝开始人们不再用谥号来称呼皇帝了吗?武则天开创了一项先河:担心后人骂自己,她活着的时候给自己加谥号,而且是堆叠了一系列溢美之词的那种,在她死后,儿子唐中宗依照母亲生前的意愿送上谥号“则天顺圣皇后”。

自此之后,后代皇帝的谥号都由大量歌功颂德的漂亮字眼组成,再也不能体现其在位期间的真实作为。比如李世民的谥号本来是文皇帝,后来被改成“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治是“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赵匡胤“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康熙帝“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因此,自唐代开始都用庙号来指代皇帝,明清则用更加有辨识度的年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2/36801.html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为何是光武?有何特别之处”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杀与刘备有关?

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杀与刘备有关?

三国时期名将关羽作为忠义勇猛的象征,受后人膜拜,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杀害,蜀汉因此全失荆州,仅剩益州一州之地,实力大为受损。诸葛亮荆州、益州兵分两路北伐的长期战略规划也落空了,后来的北伐只能从道路崎岖的汉中等地进军,因粮草补给大受限制,未能...

李重进是什么来历?他最后为何没能恢复后周?

李重进是什么来历?他最后为何没能恢复后周?

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隆元年(960年),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起兵反宋,意图恢复后周。但李重进起兵不到两个月就被北宋消灭,被迫投火自杀。为何李重进反宋没能成功呢一,郭威外甥李重进为郭威外甥,因此很早就...

隆科多为什么不选老十四选雍正 雍正后面为何抛弃他

隆科多为什么不选老十四选雍正 雍正后面为何抛弃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隆科多为何会选择雍正,而不是老十四,后来又为何会被雍正抛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709年,康熙复立了太子胤礽,并在随后晋封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为亲王,同时晋封十四子胤褆等人为贝子。明眼人当时就可以看出,胤礽这个太子被复立,不过是...

清朝时期的道台是什么官职 比知府官职还要大吗

清朝时期的道台是什么官职 比知府官职还要大吗

对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样的官?和一州的知府相比,它们哪个更大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许多以清朝为背景的电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一种官职,那就是道台,像是一方总督,这个意思大家都懂,某一片都归此官管,巡抚,简单讲就是省级最高领导人,而再往下就是知府,知府是各地区的最高...

张辽作为曹操手下的医院 张辽在军中的人缘又是什么样的

张辽作为曹操手下的医院 张辽在军中的人缘又是什么样的

对为何张辽在曹操军中人缘很一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辽在曹操阵营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第一,他不是曹操的元从旧部,也就是说张辽不是一开始就跟着曹操的而是在曹操攻灭吕布之后投降过来的;第二,曹操的军权基本上都掌握在夏侯惇曹仁等宗室大将之手,外姓大将除了极个别的人...

雍正设立秘密建储的用意是什么?

雍正设立秘密建储的用意是什么?

雍正帝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雍正上台以后,对天下宣布,他确立皇位继承人的办法,将采用“秘密建储制度”。雍正在宣布了这一决定以后,就把他的皇位继承人的名字,写在圣旨上,接着把圣旨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从而完成了他所说的程序。但实际上,雍正自己首先违反...

顺治去世时选择辅佐大臣的时候 顺治为何选择索尼和鳌拜等四人

顺治去世时选择辅佐大臣的时候 顺治为何选择索尼和鳌拜等四人

对顺治去世前,为何要安排索尼、鳌拜等四位辅政大臣,来扶保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顺治十八年(1661年),弥留之际的顺治皇帝选择将皇位传给年仅八岁的皇三子玄烨,这便是历史上的康熙皇帝。与此同时,顺治皇帝还一改此前他即位时,由满洲宗室贵族担任“辅政王”的传统,任命索...

蜀汉灭亡之后,姜维为何还想复国?

蜀汉灭亡之后,姜维为何还想复国?

263年司马昭派出钟会、邓艾等人率领18万大军所灭亡,蜀汉灭亡于军事斗争。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姜维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忠于汉室,一生忠勇,为蜀汉政权立下汗马功劳。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之时,姜维正在剑阁前线和钟会大战,当时,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立即投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