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为何如此残忍对待自己曾经的爱妻甄宓呢?
甄宓,生于东汉,死于三国。她是魏文帝曹丕的夫人,也是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建安九年,甄宓因为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婚后深得宠爱,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 本来,甄宓是曹丕登基后,更佳的皇后人选。怎料,六年后,却被曹丕赐死于邺城,并被“披发覆面”和“以糠塞口”后下葬。据说,这种处罚最残忍,即便到了阴间也无处诉说自己的冤情,甚至于无法投胎转世。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才让曹丕如此残忍的对待自己曾经的爱妻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曹丕心中的之一根刺
甄宓在嫁给曹丕前,曾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并随后攻下了袁绍的大本营邺城。
也就是这时,甄宓等家眷被曹操所俘,而一向仰慕甄宓美貌的曹丕,更是赶在曹操之前,率先向父亲曹操和母亲卞氏提出了娶甄宓的要求。
曹操尽管垂涎甄宓的姿色,但却不忍和儿子争夺,只得答应这桩婚事。时年,曹丕十七岁,甄宓二十一岁。
甄宓虽不是曹丕的原配妻子,但曹丕也不是甄宓的原配丈夫。或许,从结婚的那一刻起,注定会有一个悲惨的结局。
二、曹丕心中的第二根刺
起初,甄宓和曹丕的生活还是很甜蜜的,基本可以称得上是琴瑟和谐与夫唱妇随。婚后之一年,甄宓就为曹丕生下了他的长子曹叡。
可是,没过几年,曾经被甄宓美貌所吸引的曹丕,随着 *** 的退潮,逐渐对于甄氏曾经嫁人之事心怀芥蒂,越来越不舒服。而甄宓对曹丕的仰慕之情,也在一件事情后,悄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铜雀台落成之时,曹操意兴阑珊,大宴群臣于此,并命诸子以铜雀台为题当场作赋。曹丕等人虽然勉强成文,但意境和词藻皆不能令曹操满意,唯有曹植的一首《铜雀台赋》语惊四座,令曹操交口称赞,同时也使得甄宓被他的才情所完全折服: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盛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这一年,甄宓二十五岁,曹植十五岁。笔者认为,对于结过两次婚的甄宓而言,应该不会寄情于十五岁的小叔子。她对于曹植的崇拜或者仰慕,也只停留于诗词歌赋而已。
但是,曹丕却不这么认为。他开始怀疑一切,既怀疑甄宓移情别恋于曹植,又怀疑曹植对甄宓存有非分之想。只是,正处在激烈的夺嫡之争中,他实在没有精力分心。
三、加速甄宓死亡的郭女王
公元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魏王。不久后,曹丕便逼迫汉献帝禅位,自己登基当了皇帝。可登基后,在皇后的人选上,曹丕却犹豫了。
本来,育有长子曹叡和长女东乡公主的甄宓,是皇后的更佳人选,并且也得到了曹氏宗亲的一致支持。
但心生芥蒂的曹丕,却在这时,选择了皇后册立暂缓,并将甄宓迁到了邺城。同时,册立郭女王为贵嫔,并随同自己一起移居洛阳,地位仅次于皇后等同副后。
这位郭女王又是何许人也呢?原来,早在曹操在世时,郭女王就被选入宫中,侍奉太子曹丕。据史料记载,郭女王虽出身贫寒,但颇具谋略,且年龄又比曹丕小三岁,因此深得宠爱。
一面,是比自己大且二婚的文艺女青年甄宓;另一面,是比自己小且钟情于自己的聪敏少女郭女王。渐渐的,曹丕对甄宓的爱,开始转向郭女王。
而此时,被留在邺城的甄宓,内心备受煎熬。辗转反侧之际,提笔写了一首《塘上行》。谁知,这首诗不但没有挽回曹丕的心意,反而成为甄宓之死的导火索:
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诗中,甄宓不仅表达了对曹丕的思念,同时也掺杂了些许幽怨之情。这或许是文艺女青年独有的特质,可曹丕并不是一个懂风情、真冷暖的人。
因此,读完诗后,曹丕已经对于甄宓彻底死心,再不抱有缓和夫妻关系的希望,只是顾念自己的长子曹叡才没有进一步的发落。
而这时,郭女王却落井下石,她利用曹叡不足月所生的事实,诬称甄氏是在怀孕之后才与曹丕结婚,曹叡极有可能是袁熙之子。
对此事关江山社稷的大事,曹丕自然不敢怠慢。在他南征孙权时,故意取道邺城,当面质问甄宓。
终于!甄宓完全爆发了,她不仅怨恨郭女王的阴险歹毒,更加怨恨曹丕的冷酷无情,竟然毫不顾及曹丕的九五之尊,与之大吵一顿,夫妻彻底决裂。
曹丕返回洛阳后,对此事越想越气,加之南征孙权无功而返,遂遣使者至邺城,将甄氏秘密赐死。据《三国志·魏书》记载:
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
三、甄宓死后
甄宓死后,曹丕内心依然愤愤不平。
对曹植,先是以“七步为诗”刁难,遇杀之而后快。后来,又紧接着将甄宓生前的枕头赐给曹植,以此来羞辱他对兄嫂有非分之想。
在被兄长猜忌、羞辱之后,曹植怀抱玉枕,睹物思人,心中伤痛不免又深了几分。途径洛河时,曹植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地提笔创作了《感甄赋》。
而另一边,留在宫中的曹叡,也因此备受冷落。为了生存,曹叡不得已认贼作母,假意对已被立为皇后的郭女王,表现的非常恭敬。
即便如此,曹丕也不曾想立曹叡为皇太子。怎奈,曹丕天不假年,仅仅四十就病重身亡。当时,其余皇子皆年幼,不得已将皇位传给了曹叡。
荣登大宝的曹叡,一直都对自己母亲甄宓之死耿耿于怀。没过多久,他就替父追封生母甄宓为文昭皇后,并且开始为母亲翻案,将所有矛头都指向了代替甄宓为皇后的郭女王,甚至逐渐萌生了杀机。
青龙三年(235年),在魏明帝曹叡的逼迫下,郭太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一岁。 在她死后,想到自己母亲当年的惨状,曹叡同样下令也对郭氏“披发覆面”和“以糠塞口”后才准许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