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孙传庭一生几乎没有败仗 孙传庭是怎么败给李自成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19)290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传庭败给李自成,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孙传庭一生几乎没有败仗 孙传庭是怎么败给李自成的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李自成农民军包围开封,焦头烂额的崇祯帝,只能将牢房里的孙传庭放出,命他再度出任三边总督,扛起“剿灭李自成”这口大锅。大概直到这时,崇祯帝依然没弄明白:这位之前三年里,被他折腾得死去活来,连耳朵都失聪的孙传庭,才是最有可能拯救明王朝的人。

说起那个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到抓狂的明末崇祯年间,后人常津津乐道的,就是孙传庭那曾经“活捉高迎祥”“打垮李自成”的辉煌战绩,以及他手里那支堪称劲旅的“秦兵”。但他更重要的价值,却远远超过了战场上的胜败——孙传庭,是当时少有的找到晚明问题症结,并践行靠谱解决 *** 的人。

崇祯九年,晚明的农民战争正似燎原烈火,在大乱爆发地的陕西,其“陕西巡抚”一职也成了公认的火山口。但当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孙传庭,却带着崇祯拨发的六万两军饷“坐”了上去。当时的情况下,六万两军饷真不够塞个牙缝。但孙传庭却更看明白了:大明朝的要害毛病,不止是钱。

孙传庭一生几乎没有败仗 孙传庭是怎么败给李自成的

以孙传庭上任后的各类奏疏的说法,明朝之所以落到这般乱象,纯粹是自己“作”。首先是崇祯宠臣杨嗣昌那所谓“十面张网”的“高明战略”,在“海内之膏脂已竭泽欲尽”的情况下,根本就不现实,反而白白虚耗民力。荒唐的战略战术,更导致“兵不能为”。明军孱弱的战斗力,更导致“迎击既畏贼锋,合围又苦兵弱”。各种自挖坑。

但为什么这些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的问题,明王朝却视而不见,从崇祯帝到各级文武大臣,都是该怎么“作”就照样“作”。因为“作死”还可能糊弄一时,但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捅大明朝的马蜂窝。可不愿意糊弄的孙传庭,就真“捅”了。

从就任陕西巡抚起,平日里温文尔雅示人的孙传庭,就开始雷霆出击:刚到任陕西,就派心腹四处暗访,查到了一群蛀虫的劣迹,虽多是“推官”“县令”“副使”之类的“小老鼠”,却是查着一个罢一个,一扫扫一片。同时又以有限的钱粮,迅速抢修了陕西地区的官道,既解决运输又“以工代赈”。然后“官位买粮,督兵接运,又招致民人负贩”。乱了多年的陕西大地,经济民生终于安定下来。

孙传庭一生几乎没有败仗 孙传庭是怎么败给李自成的

但最重要的还是钱粮问题,这事儿,孙传庭用了空前大招:既然老百姓已被盘剥得“已无可剜之肉”,那些享尽特权的“清流名士”们,就必须要为国难买单。那些侵占土地的权贵豪强,一个个被“从头搜查”,务必“粮不容失一亩”,但凡抗拒者“身家性命不可保矣”。等查清楚后,再和这些“清流”谈条件:地你占了,钱不能少交,被占的土地按照肥沃程度划分等级,按级别每年交钱。否则收你地没商量。

只要看看明末触目惊心的土地兼并惨状,就知孙传庭的应对,其实已非常温和。如此打个巴掌揉三揉的操作,孙传庭终于收到了充足的钱粮,然后短短几年里大展拳脚,不但练出了精锐的“秦兵”,更多次主动出击,痛打高迎祥李自成的农民军队伍,令全军覆没的李自成,一度只能躲入商洛山。几年间不动声色,就为内外交困的明王朝,打出了“中兴”曙光。

孙传庭一生几乎没有败仗 孙传庭是怎么败给李自成的

虽然今天很多历史票友,都在叹息崇祯帝面临的“复杂”局面。但看过孙传庭这一系列辉煌成就,就知要“中兴”大明,其实也不难——大明朝全国上下,从北京到地方,都“抄孙传庭作业”就行。

可也正是因为孙传庭这“作业”太狠,捅了陕西的马蜂窝,也招得北京城里骂声一片。孙传庭在前线节节胜利,后方“妖魔化”孙传庭的歪风一天都没停。特别是孙传庭对明王朝“作死国策”的抨击,也把崇祯帝的“宝贝宠臣”得罪苦了。崇祯十二年,杨嗣昌终于找准机会,狠狠说了孙传庭一顿坏话,果然令崇祯帝龙颜大怒,将孙传庭打入大牢各种折磨。这哪里是“抄作业”?把孙传庭的“作业本”都撕了。

如此“撕作业本”的荒唐操作,也令明朝好不容易好转的战局,接下来三年里迅速恶化。等着崇祯十五年孙传庭出狱时,“风云再起”的李自成已经纵横中原,麾下的大军已扩展成几十万人。左良玉贺人龙等“大明名将”们,除了带兵看热闹,就是狮子大开口要粮饷,一打仗就跑得贼快。为国卖命的孙传庭,扛着“三边总督”的名号,扛了这口大锅,却接着被崇祯帝当软柿子,明明手里只是残兵败将,却被崇祯强迫出击。

结果,崇祯十五年的柿园之战,被崇祯帝强令出征的孙传庭,只能硬着头皮与李自成大战,果不其然一顿惨败,只能退守潼关。但即使如此,大明还有胜机:只要孙传庭守住了潼关,羽翼未丰的李自成不敢北进,大明就能稳住阵脚。此时的崇祯帝,对“躲猫猫”的左良玉已无可奈何,却对忠心耿耿的孙传庭继续狠捏,一再死催孙传庭继续出关决战。看不懂大局的他,就这样以荒唐的指挥,催着明朝最后一支精锐入火坑。

孙传庭一生几乎没有败仗 孙传庭是怎么败给李自成的

然后,就有了孙传庭人生里最悲壮的一战:崇祯十六年八月,孙传庭誓师出关,一路连战连捷,甚至一度收复洛阳。打到是年九月十四日,李自成本人都险些被明军活捉。可兵力粮草有限的孙传庭,这时已是强弩之末。人数绝对优势的农民军,很快对孙传庭形成合围,河南明军又趁机哗变,陷入重围的孙传庭,终于在郏县之战里全军覆没。一个月后,仅剩残兵的孙传庭,又在潼关之战里彻底战败,凄然了结了一生。

这位百战百胜的名将,与其说是败给李自成,不如说,是被大明朝活活坑死。

而看过这“被坑死”的全过程,再瞧瞧常被后人同情“命苦”的崇祯,更得一声叹息:孙传庭的“作业”都不会抄,还把写作业的人给带沟里去,这样的大明朝,如何不亡?

参考资料:吕佳《孙传庭经略陕西政策研究》、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苗棣《崇祯亡国史》、梅毅《大明王朝的另类历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2/37333.html

“孙传庭一生几乎没有败仗 孙传庭是怎么败给李自成的” 的相关文章

康熙能顺利扳倒鳌拜与索尼有何关系?

康熙能顺利扳倒鳌拜与索尼有何关系?

索尼,清朝开国功臣之一, 康熙皇帝身边的首辅大臣。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索尼算得上是清朝的政治体制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转移到“皇权制度”的重要人物。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他利用自己柔中带刚的行事作风,先后度过了多尔衮时代和鳌拜时代,顺利地把皇权交到康熙的手里,让康熙...

汉景帝最后斩杀晁错真的是因为削藩之事?

汉景帝最后斩杀晁错真的是因为削藩之事?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晁错是汉景帝最忠实的谋士,他一生所做的全部事情,就是帮助汉景帝考虑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急汉景帝所急,想汉景帝所想”。汉景帝所急所想是什么呢?最直接的焦急,就是吴王刘濞要造反。最普遍的焦急,就是藩王们权力太大...

吕蒙杀了关羽后不久也死了 吕蒙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吕蒙杀了关羽后不久也死了 吕蒙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对为什么吕蒙杀了关羽之后,吕蒙也突然死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我最佩服的就是罗贯中,按照道理来说,前脚关羽死了,后脚吕蒙就跟着去了,两者之间好像有着什么必要的关联。基于这点,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吕蒙白衣渡江袭击荆州,夺了关羽的后方,使得关羽...

弘时作为雍正的亲生儿子 最后为什么会被幽禁致死

弘时作为雍正的亲生儿子 最后为什么会被幽禁致死

还不知道:雍正为何将亲儿子弘时幽禁致死?他比乾隆真的差太多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纵观清朝历代皇长子,都非常难做,除了那些早年夭折的,几乎都没有好下场,比如说康熙的长子胤禔被幽禁致死,雍正实际的长子弘时也被削除宗籍,乾隆的长子永璜也被训斥早逝,道光的长子奕纬更是传...

刘邦泗水亭长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泗水亭长是村长吗

刘邦泗水亭长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泗水亭长是村长吗

还不知道:刘邦当的“泗水亭长”到底是多大官?是村长?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四百多个帝王,其中朱元璋和刘邦都是农民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民,一贫如洗,他被迫当了和尚,四处游荡,最终参加了起义,建立了大明。刘邦可不像朱元璋,刘邦虽然也是农家子弟,但是刘家也...

关羽当初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 关羽是受人指使的吗

关羽当初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 关羽是受人指使的吗

关羽为何突然发动襄樊之战?是受谁的指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19年关羽做了两件轰动天下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当着孙吴使者诸葛瑾的面怒骂孙权:“吾虎女焉嫁犬子?”,随后关羽还冒了一句话,“如不看在丞相之面,立斩汝首!”,关羽这句话与他在白马...

项羽输给刘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刚愎自用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项羽输给刘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刚愎自用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对霸王项羽败给刘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中有言:“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秦末乱世,一代霸王项羽怀揣着自己的英雄梦想,带领着江东的才俊们南征北战,从此占一方势力,书写一生传奇威名。横空出世的项羽,战...

诸葛亮能带诸葛均 诸葛瑾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诸葛亮能带诸葛均 诸葛瑾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对诸葛亮带着诸葛均,为什么诸葛瑾不带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亲兄弟,但是史书没有明载两人是否同父异母兄弟。从《三国志》的相关记载来看,两人同父异母的可能性比较高。诸葛瑾传转引吴书记载:“遭母忧,居丧至孝,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这就是说,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