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建文帝当初占据绝对优势 建文帝为什么还输的那么惨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23)34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建文帝和朱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明朝的历史上,靖难之役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转折点,因为当时的燕王朱棣成功推翻了建文帝,自己成为了大明帝国的统治者,并且开创了未来十分著名的永乐盛世。但是这依旧不能避免,朱棣自己是通过造反才可以成为皇帝的,而且永乐皇帝在刚刚起兵的时候自己手上的军事力量和整体实力和建文帝是完全没有办法相比的,但是最后却依旧击败了建文帝。那么建文帝为什么会在掌握的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会输得这么惨呢,这主要要从三个角度来看。

建文帝手底下并没有能够掌控大局的谋臣

建文帝本身在占据了绝对的实力优势的情况下,依旧会输得那么惨,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建文帝手底下并没有能掌控大局的优秀谋臣。建文帝身边,基本上都是一些朱元璋留下来的文臣,这些人本身没有太过经历过明末时期的风雨飘摇,他们能力确实是有的,但是从军事指挥和大局观来看,都远远没有办法掌控一个帝国。这也和朱元璋时期,将太多优秀的文臣武将全部清算掉了也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建文帝当初占据绝对优势 建文帝为什么还输的那么惨

建文帝在试图削弱地方藩王势力的时候,其实就犯了一定的错误。因为他在黄子澄等人的支持之下,采用了急切削藩的政策,就是希望在短时间内将整个帝国内部的地方统治权全部收归中央。但是在朱元璋时期,将自己的20多个儿子全部分封到了帝国各地,这些人手中掌握着兵权和地方上的政权,其本身是对中央朝廷非常明显的威胁。但是在历史上,削番政策一般都是缓慢进行才可以卓有成效的,如果太过急切,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而建文帝时期就采取了急切的政策,这才导致了地方上掌控了实际权力的燕王朱棣造反。而建文帝犯下如此明显的错误,和他身边那帮没有全国规划政治能力的文臣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建文帝手底下并没有优秀的军事将领

建文帝除了没有优秀的文臣谋士以外,他也没有太多的军事将领。在朱元璋末期,朱元璋将原有军功的老将基本上都清算了,例如著名的大将军蓝玉和冯胜等等,都是在朱元璋在位时期就已经死去了。所以在建文帝继位以后,燕王朱棣掀起了靖难之役,但是建文帝手底下并没有十分优秀的军事将领,他只能被迫起用李景隆这样只会纸上谈兵的勋贵。但是像李景隆这样的人,本身没有十分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在战场上也一直被燕王朱棣所击败 。

建文帝当初占据绝对优势 建文帝为什么还输的那么惨

虽然在漫长的战争中,也确实有一些新兴的军事将领展现出了自己非常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但是建文帝却对他们没有足够的信任,而且在自身身边文臣的影响之下,建文帝基本上把自己军事力量的指挥权全部交给了本身就没有什么太大能力的文臣和像李景隆这样的勋贵带领,这也直接导致建文帝的军队在和燕王的军队作战中很难获得胜利。燕王朱棣,自从开始叛乱以后,用了没有几年的时间就已经快打到南京城下了,这和建文帝手底下的谋臣水平太次和军事将领没有什么优秀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建文帝当初占据绝对优势 建文帝为什么还输的那么惨

燕王朱棣本身有着非常雄厚的实力

而除此之外,燕王朱棣本身也有着十分雄厚的实力,他的封地本身就在北方地区,他手底下的军队也在长期和蒙古部族的战争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朱棣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悍,远远不是朝廷军队可以相比的。而且,燕王朱棣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军事战略指挥家,所以在战场上燕王朱棣的军队可以屡屡获得胜利。

而且燕王朱棣可以摸清楚朝廷本身的软肋,他知道当时自己手里面所掌控的绝对军事力量是远远不如朝廷的,所以他率领军队几乎是在一条线的情况下,直奔当时大明帝国的都城南京城而去。他知道如果进行拉锯战,他是很难获得胜利的,他更大的优势就是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他只有一股气彻底击垮建文朝廷的中枢指挥能力,就这样才有可能获得在这场战争中的绝对胜利。而事实证明,朱棣的本身的指挥是十分正确的。他确实是凭借着快速地反应,一股气将建文帝的朝廷一锅端,才获得了最后战争的胜利。

建文帝当初占据绝对优势 建文帝为什么还输的那么惨

而建文帝在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他自己手底下的谋臣和武将的能力是非常差的。而且燕王朱棣本身就是一个有着非常强悍能力的天才军事指挥家,所以才在战场上朝廷军队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依旧打不过燕王朱棣。最后的结果就是燕王朱棣在南京城建立了一个新的朝廷,而建文帝也只不过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阴影罢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512/37911.html

“建文帝当初占据绝对优势 建文帝为什么还输的那么惨” 的相关文章

徐邈:三国时期曹魏重臣,秉性高洁,持之以恒

徐邈:三国时期曹魏重臣,秉性高洁,持之以恒

徐邈(172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

孙权差不多熬死了所有劲敌 孙权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孙权差不多熬死了所有劲敌 孙权为何没能统一天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几乎耗死了所有劲敌,为何没有一统天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绝对有道理。有些历史人物,因为寿命较短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有的历史人物,因为寿命较长最终完成了功名大业。三国时期,古人的寿命普遍较短。有些历史名人,根本没有...

把徐州让给刘备,陶谦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刘备的宗亲身份吗

把徐州让给刘备,陶谦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刘备的宗亲身份吗

陶谦,汉末群雄之一,东汉末年大臣。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演义》里“陶恭祖三让徐州”的桥段很精彩,让我们感觉陶谦是个忠厚长者,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仁义之名满天下。陶谦让徐州给刘备的原因是:“老夫年迈,二子不才,不堪国家重任。刘公乃帝室之胄,德广才高,可领徐州。老夫情愿乞闲养病。”真...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临终前,到底有没想过除掉诸葛亮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一个草根阶层出生的汉室宗亲,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卖草鞋的一步步成长为蜀汉的开国之君。他为践行桃园结义同生共死的诺言,不顾蜀汉上下群臣的反对,率倾国之兵伐吴,为二弟关羽报仇雪恨。时运不济,演义...

裴子野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子野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子野(469年~530年),字几原,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史学三裴”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勤奋好学,善于属文。初仕南齐,起家武陵左常侍、右军参军,以父丧去职。梁朝建立后,除右军参军、廷尉正,出任冠军录事参军,迁国子博士,转比...

传闻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被惊的放下酒杯

传闻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被惊的放下酒杯

传闻康熙第一次见到孙子乾隆,被惊的放下酒杯,这件事是真的吗?乾隆有哪些特殊之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皇帝是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在位60年,禅位后又训政3年,实际统治清朝长达63年的时间。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清朝不但达到了...

张昭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昭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人,是三国时期孙吴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他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代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着“稳定豪强”政策;并且擅长隶书,但其书法作品今无存,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有哪些与吕范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吕范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吕范(?-228年),字子衡。汝南郡细阳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范年轻时为汝南县吏,后避难寿春,结识孙策,此后便为东吴效力。先后随孙策攻破庐江郡 ,攻克陈瑀,平定七县;随周瑜征战赤壁,因功拜裨将军,领彭泽郡太守。吕范对稳固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