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如果王忠嗣不死,安禄山还敢造反,还会爆发安史之乱吗?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27)451

每当一提起王忠嗣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安史之乱作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其爆发原因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蕃将权力尾大不掉、玄宗过于宠信安禄山、杨国忠和安禄山互相猜疑致使安禄山不得不反等。但以唐朝经营百年的强大军事力量而言,一场叛乱为什么竟能持续八年之久?

这其实与一位唐朝名将的冤死有关。他是忠烈之后,能于千军万马中取敌将首级;他威震四方,镇守万里江山,令吐蕃、契丹、突厥闻风丧胆;可他却因心怀将士,不愿为了一城之利而让万千部下陷入不测,为此顶撞圣上,受到了唐玄宗的猜忌而蒙冤,最终被夺去兵权,郁郁而终。这位名将就是王忠嗣,其在职期间曾多次上书提醒玄宗小心安禄山,却不被理睬。如果这位大唐守护神仍在,安禄山必不敢造反。

王忠嗣原名王训,他出身于军旅家庭,其父亲王海宾也是一位征战沙场的骁将。王海宾在一次抗击吐蕃的战斗中立下大功,然而他的骁勇善战却遭到了其他将领的嫉妒。当他深陷吐蕃反扑而孤军奋战的时候,后方将领竟然见死不救,导致王海宾战死沙场。也许是出于愧疚,唐玄宗将年仅九岁的王训接到宫中抚养,赐名曰“忠嗣”。

如果王忠嗣不死,安禄山还敢造反,还会爆发安史之乱吗?

虎父无犬子,王忠嗣的英勇更在其父之上,不仅深谙兵法还勇猛善战,身负血仇的他在与吐蕃作战时堪称悍不畏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人品格高尚,仁德宽厚,在军队中有极高的威望,被尊称为“儒将”。但正是他在军队中显赫的威名和地位,为他之后与唐玄宗的不和埋下了嫌隙。

在王忠嗣的军事生涯中,西征吐蕃,北平突厥,与奚怒皆三战桑乾河,立下了赫赫战功。唐玄宗也对他颇为倚重,让他执掌四方将印,兼任朔方、河西、陇右、河东四镇节度使。拥有这样大的军权,在整个唐朝都是无人能出其右的。

可惜的是,纵然王忠嗣忠心无二,皇上还是渐渐生出了不满。开元中期后,唐玄宗变得好大喜功了。他对内急征暴敛,对外穷兵黩武,一心想发动对外战争,为此不断向边防将领施压,对王忠嗣也不例外。但王忠嗣作为一名征战多年的武将,反而注重持重安边,并不追求建功立业。

他秉持的理念与唐玄宗相反,不愿意倾尽国家的力量来争夺功名,想安稳地镇守边疆,与民休息。但此时的唐玄宗满脑子都是吞并四夷,做真正的天下之主,二者的矛盾在“石堡城事件”中激化了。

如果王忠嗣不死,安禄山还敢造反,还会爆发安史之乱吗?

石堡城是被吐蕃侵占的边陲重镇,城池易守难攻,形势险固。唐玄宗一门心思要收复石堡,以振大唐之威。可偏偏委以重任的王忠嗣唱起了反调,他认为强攻石堡城根本得不偿失,这将是一场惨烈的消耗战,得不到此城对国家没有害处,胜了也不会对局势产生什么影响。为了占领一座城池而付出数万将士的生命,他宁愿不要这胜利。

这番话可以说把王忠嗣“儒将”风采展现得彻底。其实作为统筹全军的将帅,只要有仗可打,能打胜仗,前线战死多少士兵都是国家兜底,他只需坐享功劳就好了。明明遵循圣旨是一举两得的事,他却为此和玄宗闹翻脸,拒不出战。后来果真如王忠嗣所料,他培养的将领哥舒翰攻打石堡城付出了数万人代价,却只俘获了数百吐蕃守军。

石堡城事件使唐玄宗对他失去了信任,河东节度使职位被交给了善于阿谀的安禄山。祸不单行,李林甫、董延光等奸臣也趁此机会落井下石,诬陷王忠嗣与忠王李亨有篡立之心,“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唐朝有边将入相的传统,身为宰相的李林甫长期以来深深忌惮王忠嗣的功名,早就欲除掉这个封疆大吏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在小人的构陷下,唐玄宗怒不可遏,将王忠嗣交予三司会审,一代名将几陷极刑。还好哥舒翰拼死力保,以官爵赎罪,王忠嗣才免去了冤死的命运,被贬为汉阳太守。但即使是这样,这位戍边多年的将领依然一蹶不振,年仅四十五岁就抑郁而亡。

如果王忠嗣不死,安禄山还敢造反,还会爆发安史之乱吗?

王忠嗣离任后,充任河西、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安思顺虽然也战功累累,但其军事才能与个人威望都无法与王忠嗣匹敌。更糟糕的是,作为都城屏障的这两人向来不和。安史之乱爆发后,哥舒翰竟然不顾大局诬陷安思顺与安禄山私通,导致安思顺含冤而死。之后哥舒翰又与杨国忠交恶,相互牵制,更是在灵宝战役中轻敌冒进,葬送了二十万军队,潼关因此失守。

可以看出,没有了王忠嗣这名统帅的压制,唐军将领谁都不服谁,比如李光弼、郭子仪都是元勋,难以相互统属,诺大的军队直接不置元帅,而让宦官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来监军。这样的一盘散沙,难怪唐军在兵力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平叛过程中却一再溃败。安史之乱就这样持续了八年之久,祸国殃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2/38605.html

“如果王忠嗣不死,安禄山还敢造反,还会爆发安史之乱吗?” 的相关文章

曹丕和曹植相比 曹操最后为何会选择曹丕而不是曹植

曹丕和曹植相比 曹操最后为何会选择曹丕而不是曹植

对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最后为何选择了曹丕,而不是曹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中国重要的一本小说。它不仅仅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是,带给人们无穷的文化享受。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作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雄踞北方,他差一点就统一了中原,...

张须陀:隋朝时期大臣,他参加过哪些战役?

张须陀:隋朝时期大臣,他参加过哪些战役?

张须陀(565年—616年12月1日),字果,弘农阌乡人,祖籍南阳西鄂人,隋朝时期大将,北周南阳郡公张思之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最初跟随蜀王杨秀,授仪同三司。隋炀帝即位后,汉王杨谅起兵反叛于晋阳。授安州司马,跟随大将军杨素平定叛乱,拜为开府仪同三司。转齐郡丞,开仓放粮...

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之后 他死的对曹魏影响有多大

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之后 他死的对曹魏影响有多大

还不知道: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对曹魏影响有多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夏侯渊是曹操部下的一员重要猛将,可是却在定军山被蜀汉老将黄忠斩杀,这在三国历史上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大事,不仅如此,夏侯渊之死,对整个曹魏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说他影响到曹魏后期的发展也不为过。...

项羽死后项伯是什么下场?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

项羽死后项伯是什么下场?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

项伯是楚霸王项羽的亲叔父,也是楚国大将。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项伯是项羽的叔叔,曾经在鸿门宴上救过刘邦,当时范增安排项庄舞剑,乘机刺死刘邦,项伯看出范增的意图,也起身舞剑来庇护刘邦,最终刘邦顺利从鸿门宴上逃走。项羽想杀刘邦的父亲,项伯劝阻了他,后来项羽兵败自...

马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马超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之子。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建安十六年(211年...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

司马睦(?―291年),字子友,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六弟曹魏中郎司马进之子,谯刚王司马逊之弟,著名史学家司马彪的父亲,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睦初在曹魏时,封安平亭侯,任侍御史。西晋建立后,封中山王。咸宁三年(277年),因罪降封丹水县侯...

程普: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

程普: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

历史上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杨贵妃与安禄山之间有何故事?

杨贵妃,唐玄宗的宠妃,四大美女之一。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稗官野史都喜欢报道名人的绯闻轶事,一如今日之“狗仔队”。在大唐天宝盛世,最有名的女人非杨贵妃莫属,最有名的男人之一,当属节制三镇、拥兵15万的安禄山了。于是,关于杨贵妃与安禄山的绯闻也就不胫而走。连《资治通鉴》这样严肃的史书也说,安禄山经常...

评论列表

吴涛
吴涛
4周前 (10-21)

如果王忠嗣不死,以其英勇善战、品格高尚之特质必然能够压制安禄山的野心,他心怀将士的仁德和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战争损失并稳固边疆防线;然而历史无法假设,石堡城事件反映出君臣矛盾激化的问题也值得深思:忠诚与信任是维系国家稳定的关键所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