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袁崇焕死的冤不冤?为什么都觉得他罪有应得?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28)300

说到袁崇焕,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梁启超曾经评价过袁督师在一天,满清就取代不了大明,历史上对于袁崇焕的评价非常之高,明末的抗清英雄,大明的最后救命稻草,是努尔哈赤评价中唯一一个能与自己抗衡的人物,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各种头衔的英雄人物,在京城内被处死时,没有一人为他叫怨,甚至百姓都是高声叫好,乃至都觉得他是罪有应得,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诡异的想象?袁崇焕到底死得冤不冤?

袁崇焕死的冤不冤?为什么都觉得他罪有应得?

敌手为其洗白,以宣正统,以树榜样

是谁更先认为袁崇焕死得冤并且开始为他洗白的?是他的对手大清。一些清朝的史料或档案记载,袁崇焕的死最重要的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这个计谋大体就是故意让被俘太监听到袁崇焕与满清的交易,然后等太监回去,自然会向崇祯帝告密,接下来就是坐等袁崇焕被处死。

可以说这个反间计从预谋到实施,中间漏洞百出,不说被看守的太监是怎么跑出去的,就是袁崇焕真想通敌早就通了,还抗什么清。总而言之,这出反间计使用了,但是起到的效果只是个微小的由头,崇祯最后给袁崇焕定罪的几大罪名中,根本没有“通敌”这一项,作为满清之人的乾隆,当然不会管那么多,反正袁崇焕的死与反间计也有关系,就当是老祖宗的计谋已经成功了。

乾隆之所以要为袁崇焕洗白,将袁崇焕塑造成一个英雄,最后却被冤死,这就是“臣明主昏”,崇祯帝一昏暗无道,清朝推翻他的统治就是合理的、正统的。另外,所有的朝代都要有忠臣的形象作为榜样,以此号召下边的臣子要忠于自己。

谣言四起,人设崩塌

这样来看,袁崇焕真正的死因与反间计的关系并不大,那袁崇焕的死因是什么呢?其实己巳之变才是导致袁崇焕被处死的真正原因。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领军队突破明军的层层防守,直逼京城,这就是“己巳之变”。

袁崇焕死的冤不冤?为什么都觉得他罪有应得?

皇太极的这次突袭,不亚于在京城内发生了以此地震,从公元1619年萨尔许之战大败,到此时11年的时间里,即使明清之间打的再凶,边关的危险再急,都是在边疆打的,京城内的百姓自然不会有什么感觉,等到皇太极这次真的打到城下,就要破城的时候,京城内的百姓才把烧杀抢掠的危险与自己的个人生活联系起来,这时候的百姓考虑的就是,为何镇守边关的袁督师未战就让敌人兵临城下了?因此百姓陷入了对袁崇焕的质疑和怀疑当中,恰好此时,满清散播袁崇焕“通敌”的谣言发酵,这个抗清英雄的人设正式全面崩塌,一传十十传百整个社会都对袁崇焕怨恨不已,乃至朝野之间都在骂袁崇焕是卖国贼。

袁崇焕有没有通敌,崇祯自己心里也明白,将袁崇焕关进大狱中好几个月,各种罪名定了好几条,唯独就是没有谣言中的“通敌”。既然没有通敌为什么崇祯还是非要他死不可?最重要的是,敌军越过防守直逼京城,出了这么大的事,总得有个人出来担责吧。更何况此次己巳之变本来就与袁崇焕脱不了关系,而且根据辽东战事不利必责督抚的惯例,袁崇焕这个罪名是怎么都逃不掉的,更何况外边还有成千上万的将士与百姓正在等着。可以说此时的袁崇焕,崇祯帝不杀他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定军心。

袁崇焕死的冤不冤?为什么都觉得他罪有应得?

忽悠上位,挑战帝威

据《明史》记载:“臣受陛下特眷,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

而且公元1628年,赋闲了好几个月的袁崇焕为了重新上位,忽悠欺骗了崇祯帝,当时当着崇祯帝以及大臣的面,夸下海口,扬言只需五年时间,便能剿灭满清,收回辽东。对于这个“五年计划”,很多人都看不好,依照双方军事实力对比,一个日薄西山,一个蓬勃发展,能守住边境遏制住满清的发展就不错了,拿什么去复辽。

袁崇焕这就是典型的先忽悠上位再说,崇祯皇帝听完也是大喜过望,尚方宝剑也赏了,军中的钱粮也优先满足,朝中谗言也不听了,就信袁崇焕自己,结果是啥?结果就是别说五年收复,仅仅过了一年敌军就兵临京城了,这时候的崇祯有的只是被忽悠后的怒火。结果就是给袁崇焕定罪的之一条就是“付托不效,专恃欺隐”,意思就是违反了约定。

袁崇焕死的冤不冤?为什么都觉得他罪有应得?

另外袁崇焕不仅在朝中与同僚关系差劲,还屡次挑战崇祯的权威,毛文龙该不该杀暂且不说,就是杀也得看着崇祯的意思来,结果是袁崇焕拿着尚方宝剑先斩后奏,此举毫无疑问就是挑战了崇祯的权威。而且为了使用缓兵之计,私下决定与清谋求议和之事,这又是替崇祯做决定,挑战崇祯的权威,结果在最后罪名中,就有条叫“以谋款则战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意思就是袁崇焕为了谋求议和,杀了毛文龙,解了满清的后顾之忧,最终和也没议成,反而让敌人打到京城。

虽然崇祯曾经同意了议和的请求,但是去跟敌军议和这种事,如果是一个皇帝去做,真的能把面子丢没了,甚至可能还会千夫所指,所以这么锅,袁崇焕不背也得背了。

而且袁崇焕的军中子弟多是从两广招募而来,眼中只有袁崇焕,没有什么朝廷,结果就是被皇帝猜忌,被皇帝担忧。所以说,即使没有反间计,袁崇焕最终都会因为这样或是那样的原因,终究难逃死亡的命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12/38818.html

“袁崇焕死的冤不冤?为什么都觉得他罪有应得?” 的相关文章

王嘉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一生有何作为?

王嘉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一生有何作为?

西汉大臣王嘉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嘉,字公仲,出身平陵,西汉历史人物。汉成帝时期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他掌守殿门时对擅自闯入皇宫的人未予阻拦或阻拦不力被治罪。之后再于永的任命下担任属官一职,又以清正廉洁被提拔为南陵丞,几年后,又被提拔为长陵县尉。鸿...

太史慈是什么人?他不受孙权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太史慈是什么人?他不受孙权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太史慈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名将,不仅足智多谋,骁勇善战,还是贯手著棼的神射手。那为何孙权不重用太史慈,导致其抑郁而亡呢一,少有谋略太史慈早年投身仕途,在老家东莱郡担任奏曹史,因为很有谋略 所以很得郡守看重。不久青州刺史与东莱郡守...

宇文忻是什么人?他反隋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忻是什么人?他反隋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忻,字仲乐,北周,隋朝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大象二年(580年),北周丞相杨坚专权而导致三总管之乱爆发。宇文忻身为平灭北齐的名将,选择支持杨坚而大败相州总管尉迟迥,为隋文帝篡周建隋扫平了障碍。既然宇文忻为隋朝建立立了大功,为何又要反隋呢一,出身名门宇文忻出身鲜卑贵族,...

赵匡胤后宋皇后为什么要拥护小叔子赵光义 皇后不扶持儿子的原因是什么

赵匡胤后宋皇后为什么要拥护小叔子赵光义 皇后不扶持儿子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50岁赵匡胤去世,24岁宋皇后为啥不扶持儿子登基,却拥护小叔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匡胤在部下的帮助下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因此被认为是历代开国皇帝当中相对较为容易。不过他能终结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就足以证明他依旧还是有着非凡的能力。但是在赵匡胤去世...

汉朝有三位窦皇后,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汉朝有三位窦皇后,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古代一个家族的飞黄腾达,往往只因为某一个人。家族成员未必出彩,但就是因为带头的那人受到皇帝青睐,间接带领全族人走向了辉煌,汉朝时期的窦氏一族就是这样的。汉朝时期一共出现了三位窦氏皇后,她们分别是汉文帝皇后、汉景帝生母——孝文窦皇后,汉章帝皇后、汉和帝嫡母——章德窦皇后,汉桓帝...

蜀汉众多武将中,有哪些人拥有了军权?

蜀汉众多武将中,有哪些人拥有了军权?

在古代,军权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和根本,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手下最著名的大将,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除此之外,还有魏延、刘封、廖化、王平等人,他们都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少功勋。刘备手下这些将领之中,谁才是实力派,谁真正有兵权呢?兵权,也就是意味着能调动军队,指挥作战...

同治皇帝年少登基为帝 同治皇帝为何不到十九岁就驾崩了

同治皇帝年少登基为帝 同治皇帝为何不到十九岁就驾崩了

对同治皇帝年少继位,登基之后没过几年便因病去世,驾崩时只有19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当中最高权力的掌握者,正是因为皇帝能够享有非常庞大的权利,所以很多人对于皇位都趋之若鹜。我国古代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绝大多数皇帝因为在位期间碌碌无为,...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徐妙云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仁孝文徐皇后,朱棣的原配妻子,明朝开国大将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将门才女,一代贤后。这是后人对于仁孝皇后徐氏的评价。在很多影视剧里,徐达的长女都被称为“徐妙云”,不过在正史里并没有明确记载她的闺名,只称之为“徐氏”。这里姑且称徐氏为徐妙云。1407年8月6日,46岁的徐妙云行将离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