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探索高适华丽逆袭的一生,他有哪三点值得人佩服?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12-29)390

说到高适,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高适,盛唐诗人,字达夫,世人多称他为高常侍。

高适的一生就是华丽逆袭的人生,从乞丐到侯爷,从无名草根到位极人臣。高适擅写边塞诗,与李杜交好,诗文略逊仙圣一筹,可在仕途,就甩开诗仙诗圣好几条街。45岁前,高适穷困潦倒一度乞讨为生,45岁后,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开挂一般的走向人生巅峰,余生短短十几年,官至侯爵,在当时的诗人圈子里,能出其右者,屈指可数。《旧唐书》中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大器晚成,厚积薄发这些词用在高适身上毫无违和感,他用了一生告诉我们:你只管努力,其他自有安排。

穷且益坚,心怀青云之志

比太白小三岁,高适同样生在大唐最光辉灿烂的时代,本是官家子弟,祖上也曾做过大官,无奈父亲早逝,高适自幼便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小小年纪,就流离梁宋两地,一度靠着乞讨求生。

虽然穷苦,可高适生性乐观,平日喜欢四处巡游交友。

探索高适华丽逆袭的一生,他有哪三点值得人佩服?

二十岁那年,他信心满满独赴长安应试: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年纪轻轻,自负文才武略,以为取得卿相是指日可待的事。不料考试失利,名落孙山,又离开长安回到梁宋,一边种田,一边苦读,等待下一次机会。

十年转瞬而过,与高适年龄相仿的李白、王维都已功成名就,正是风光,就连同样出身穷苦的王昌龄也已经走上逆袭之路。

而唯独高适,人到中年,依然一身布衣。

当时的著名琴师董庭兰慕诗名来拜访他,他穷得连招待朋友喝酒的钱也拿不出,在《别董大》二首中他写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穷困潦倒的生活、建功立业的渴望、朋友们的显达,促使高适要迫切地改变现状,而读书人要获得入仕的台阶,除了科举考试以外,再就是赴边关立军功。

探索高适华丽逆袭的一生,他有哪三点值得人佩服?

首次出塞,一片热忱不改。

而就在此时,契丹进犯大唐,高适为了建功报国,投笔从军,奔赴边塞。在一个秋高气爽、北雁南飞的时节,他收拾行囊,开始了自己的首次出塞之旅。他从宋州出发,一边北行,一边访亲拜友,一边留下自己的诗篇,抒发自己的胸襟。在魏郡游历了魏征旧馆和郭震遗业、狄仁杰祠后,写下借古抒怀的《三君咏》,歌颂“济代取高位,逢时敢直言”的魏征,“纵横负才智,顾盼安社稷”的郭震和“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的狄仁杰,表明了自己要以他们为榜样,建功立业的决心。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看着茫茫大漠,宝剑在手,自然想到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也想像他们一样保家卫国,立功封侯,可现实总是不尽人意,高适没有得到重用,理想就像泡沫一般,风一吹就破。几年的边塞生活没有给高适的生活带来什么起色,不过写诗日益精进,在外小有名气。

走马上任,却又任性辞官

回到中原的高适和李杜相遇,三人一拍即合,便一起游遍宋州各地,以梁园为中心,北涉燕赵,南去淮泗,往来于齐鲁之间。所到之处,三人交流思想,切磋诗文,挥毫赋诗。

名声渐起,诗名远播的他受到了宋州刺史的赏识,当了一个地方小官。

但上任没多久,高适就觉得很不爽,“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既要迎合上司,又要操心黎民百姓,心中疲累难当,果断辞职,年近半百的高适,依旧没有混出个名堂。

探索高适华丽逆袭的一生,他有哪三点值得人佩服?

投笔从戎,一路青云直上

五十岁的高适,依然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毅然决然走向了另一条路,千里迢迢跑到凉州,加入了名将哥舒翰的幕府。

哥舒翰和高适有着相似的人生境遇,对高适的雄心抱负也十分赏识,得到重用的高适终于找到人生方向: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英惆怅,看取宝刀雄。

宝刀未老仍可称雄。很快,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任命哥舒翰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统领20万大军出征潼关御敌。

但是由于宰相杨国忠屡进谗言,哥舒翰战败被俘,潼关失守,唐玄宗出逃四川。关键时刻,高适没有被功名利禄所引诱投靠敌军,而是冒死抄小路追上了唐玄宗,向皇帝解释潼关失守的原因和经过。

唐玄宗很欣赏他,不久,高适升为谏议大夫。

厚积薄发,终成一代传奇

此后高适又主持平定了江淮叛乱;花甲之年,还带军平定了蜀中叛乱,立下了赫赫战功。

中年之后的高适,在意气风发大踏步前进的时候,李白被赐金还乡,王昌龄客死他乡;就连小他十几岁的杜甫,也守着一间破茅屋,迎来凄苦的晚年生涯……

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太白受永王牵连锒铛入狱,昔日的好友如今站在了对立面,面对李白狱中的求救信,高适犹豫不决,最终没有施以援手。

张爱玲说:时间好比一把锋利的小刀,使用恰当的话,一块普通的石头可以被仔细地、缓慢地、一寸一寸地刻成一个奇妙的雕像。

没有人知道高适这一路走来有多不容易,他不敢,也不会自毁前程!

探索高适华丽逆袭的一生,他有哪三点值得人佩服?

很佩服高适,有三点:

一是因为他在五十岁前,一事无成屡遭打击,却没有自暴自弃,依然不断学习,寻求良机,这叫坚持!二是因为他年近半百毅然选择投笔从戎,征战沙场,战功赫赫,这叫勇气!三是在安史之乱中,高适放弃投敌安享荣华富贵的机会,选择回来辅佐玄宗,凭借自己真本事立下战功,堂堂正正得到功名,这叫格局!

最终,唐代宗时,高适被封为渤海县侯,年逾花甲,终于拜爵封侯,很多人终其一身,而高适,仅仅用了十余年,就书写了一篇壮丽的传奇。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等待一场厚积薄发。

高适人到中年,依旧热血沸腾。

而如今多少人,尚值年少,却已无斗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512/39047.html

“探索高适华丽逆袭的一生,他有哪三点值得人佩服?” 的相关文章

曹操既然知道司马懿的野心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没有下手

曹操既然知道司马懿的野心 曹操为什么到死都没有下手

还不知道:曹操明知道司马懿有野心,为什么不杀死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创下大汉王朝四百余年基业。后来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群雄割据,止于三国。魏蜀吴三国六十余年时间,合而为一,终归于晋。开创晋朝的奠基人正是曹魏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懿。曹操...

和珅作为臣子为何那么有钱 和珅的钱都是怎么弄来的

和珅作为臣子为何那么有钱 和珅的钱都是怎么弄来的

还不知道:和珅为何那么有钱?来看看他的这些收入都是从哪些方面弄来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家去到北京,肯定都会去逛逛和珅的老家——恭王府,这座既有戏楼又有汉白玉整雕门,巨资打造的和珅后花园,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人们——和珅曾经是鼎鼎有名的大贪官,他家中搜出的巨额财富是...

李自成百万大军输给十几万清军 李自成是怎么输的

李自成百万大军输给十几万清军 李自成是怎么输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败给十几万清军,这是为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品鉴历史文化,揭秘背后真相!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文章,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为何会败给十几万清军?1643年年底的时候,李自成率领顺军去攻打西安...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会派于禁出战?

襄樊之战曹操为何会派于禁出战?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之战爆发,这一战是蜀汉国运的转折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兵北上攻打樊城,发动襄樊战役,关羽一开打就勇不可挡,将曹仁打的不敢出战,向曹操告急,曹操派援军救援樊城。这里面,值得讨论的是,曹操为...

杨修如此才华横溢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杨修如此才华横溢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要除掉才华横溢的杨修?这3点原因让杨修必死无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战乱,各方势力为了争霸天下不择手段,争权夺利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曹操生性多疑,死在他身上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杨修的死,更是成为了千百年来热门的话题。曹操虽然生性多疑,但为了博得...

楼玄: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楼玄: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楼玄,字承先,生卒年不详,沛郡蕲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吴景帝孙休在位时,楼玄任监农御史。孙皓即位后,楼玄历任散骑中常侍、会稽太守、大司农。后来提拔为宫下镇禁中候,负责殿中事物。因多次违背孙皓心意,遭人诬陷流放广州。后又流放交阯,被孙皓逼迫自杀。人...

裴行俭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裴行俭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调露元年(679年),唐朝大食安抚使、吏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泥涅师回国。在途径西域的路上,裴行俭招募一万人马,发动突袭,平定了西突厥。为何裴行俭没有从长安带一兵一卒,仅在西域招募了一万没打过仗的人就兵不血刃平定了西突厥呢一,...

八王寺是什么地方?与阿济格有何关系?

八王寺是什么地方?与阿济格有何关系?

阿济格,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清初宗室将领。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坐落于沈阳大东区小北街上的八王寺,是一座距今有600多年历史的佛寺。据辽宁档案馆的档案记载,八王寺本身应该称为大法寺,那么它又是怎么成为了八王寺?而“八王”又指的是谁呢?说起来,大法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