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简介:《孙子兵法》有什么意义及影响?

诗词文献9年前 (2016-01-06)1170

孙武是谁?孙武为什么被称为兵圣?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有什么意义及影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孙武个人简介:

孙武,中国古代军事学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一说惠民)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公元前五世纪初。因齐国内乱,孙武出走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员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被重用为将。吴、楚争夺霸权,长期战于江淮。孙武与伍员等辅助阖闾制定袭楚方略,使楚疲于奔命,国力耗损。吴国「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史记·伍子胥列传》),以一隅之地而称霸,孙武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最早比较系统地涉及战争全局问题。

孙武为什么被称为兵圣:

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世界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流传至今的《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北宋神宗时,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全书共分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13篇,5900余字。《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的规律,论述了战争论、治军论、制胜论等多方面的法则,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被誉为“兵经”、“兵家鼻祖”。他也被后世尊称为“兵圣”、“武圣”。

孙武的故事:孙武治军

孙武素爱兵法,以兵书十三篇求见吴王阖庐。吴王欲试孙武用兵,就说:“先生所著兵法十三篇,我都拜读过了,那里面所谈,甚是精妙,不知您的理论可不可以拿来实地操练一下?”孙子答道:“当然可以。”阖庐又说:“可以就近调我宫里的妇女来演练吗?”孙子回答:“自然可以。”于是出宫女一百八十人交他操练。

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简介:《孙子兵法》有什么意义及影响?

孙武将宫女编成两队,并以吴王两个宠姬分任两队队长。然后要他们全体持戟,准备操练。孙武向他们发令说:“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后背吗?”宫女回答:“知道!”孙武号令他们:“我发令向前,你们就看你们心口所对的方向;向左,就看左手所在的方向;向右,就看右手所在的方向,向后,就看背所对的方向。”号令交代清楚,便陈设出斧钺等刑具以示警戒,又“三令而五申之”,反复说明。

于是击鼓传令:“向右。”宫女们都大笑起来。孙武说:“约束不明,号令不熟,这是将领的过错。”又三令五申地交代好几遍,然后击鼓传令:“向左!”宫女们又大笑。孙武说:“纪律不清楚,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错;这些既已交代明白,却不依号令去做,这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要斩两位队长。

台上观看的吴王见要斩他的爱姬,大吃一惊,忙派人传令:“我已经晓得将军善于用兵了。我如果没有这两个妃子,连吃东西都没有味道,希望不要杀他们。”孙武说:“我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于是杀了两个队长示众。依次用后二人为队长,再击鼓操练,向左向右,上前退后,跪下起立,无不符合命令和纪律要求,全体肃然,没一个敢出声。

这时,孙武派人向武王报告:“队伍已操练整齐,大王可以来看看,听凭大王怎样使用她们,即使叫她们赴汤蹈火,都是可以办到的。”吴王知道孙武真的善于用兵,终于用他做了将军。

孙武与伍子胥共同辅佐阖庐经国治军,制定了以破楚为首务,继而南服越国,尔后进图中原的争霸方略;并实施分师扰楚、疲楚的作战方针,使吴取得与楚争雄的主动权。吴王阖庐三年(前512),吴王准备攻楚,孙武认为“民劳,未可”。请再等待。

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简介:《孙子兵法》有什么意义及影响?

孙武的故事:吴国伐楚

伍子胥则提出疲楚的战略,建议把部队分为三军,每次用一军去袭击楚国的边境,“彼出则归,彼归则出”,用这种“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误之”的战法来疲惫楚军,消耗楚的实力。阖庐采纳了这个意见,反复袭扰楚国达六年之久,使楚军疲于奔命,为大举攻楚创造了条件。

孙武和伍子胥还根据楚与唐、蔡交恶,楚国令尹子常生性贪婪,因索贿得不到满足而拘留蔡、唐国君,蔡、唐两国对楚极其怨恨的情况,献联合唐、蔡以袭楚之计。蔡、唐虽是小国,但居于楚的侧背,这就为吴军避开楚军正面,从其侧背作深远战略迂回提供了有利条件。

吴王阖庐九年(前506),孙武与伍子胥辅佐阖庐大举攻楚,指挥吴军乘船沿淮河西进,过洲来(今安徽凤台)之后便在淮汭(今河南潢川西北)舍舟登陆,沿淮河以南继续前进,利用蔡、唐军队作先导,迅速通过楚国北部直向汉水挺进。这一年的十一月十九日,吴楚两军列阵于栢举,阖庐等大概看出楚令尹子常不得人心,楚军无斗志,便以所率五千人冲击楚军,吴王阖庐乘机以全力投入战斗,取得栢举决战的胜利。吴军又实施战略追击,五战及郢(楚国都城),几乎把楚国灭掉。

在吴王北上与齐晋争霸的斗争中,孙武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史记》说: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子兵法的意义及影响:

孙子兵法的意义:

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不但是我国最早的兵书,也不仅在军事理论方面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而且在军事哲学方面也堪称民族智慧的结晶。《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丰富而深邃,最早涉及战争的全局问题,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战争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由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事等多种因素所决定。

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简介:《孙子兵法》有什么意义及影响?

其中,尤其重视“民”对战争的态度,主张修明政治,予民以利,用亩大而税轻的办法以争取民心。提出“先胜而后求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指导思想。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首次概括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普遍的军事规律。注重全面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奇正等矛盾双方,总结出“以正合,以奇胜”,“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因敌而制胜”等若干至今仍有研究价值的指导原则,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

孙子兵法的影响:

《孙子兵法》为中国古代军事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但影响了中国,而且传播到了整个世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1/40313.html

“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简介:《孙子兵法》有什么意义及影响?” 的相关文章

汤隆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八位

汤隆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八位

汤隆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金钱豹子,出身铁匠,延安府知寨官之子。他在武冈镇打铁度日,后遇到李逵,便随其加入梁山。后举荐徐宁,打造钩镰枪,为梁山大破连环马立下大功。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八十八位,上应地孤星,负责监造军器铁甲。征方腊时战死于青溪县,追封义节郎。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汤隆的详...

南宋名将孟宗政简介:位列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中

南宋名将孟宗政简介:位列黄道周所著的《广名将传》中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明朝著名廉吏喻茂坚简介:官至刑部尚书,编著《问刑条例》

明朝著名廉吏喻茂坚简介:官至刑部尚书,编著《问刑条例》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及注释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注释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

《忆秦娥·箫声咽》

《忆秦娥·箫声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秦娥·;箫声咽》译文及注释《忆秦娥·;箫声咽》译文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

司马光的词作赏析:《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司马光的词作赏析:《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下面历史网小编带来司马光的《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原文及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宋)司马光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注释西江月:词牌名。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发髻...

汉武帝之女阳石公主简介:《史记》和《汉书》有何记载?

汉武帝之女阳石公主简介:《史记》和《汉书》有何记载?

阳石公主(?—前91年)汉武帝女,食邑为阳石。《史记》和《汉书》皆记载她为帝女,未云生母。唐初颜师古《汉书注》云阳石公主、诸邑公主为皇后卫子夫另外两女,唐中期司马贞《史记索隐》称石邑公主、诸邑公主为卫子夫另外两女。二人记载相互矛盾,皆为孤证,乃一家之言。《史记》《汉书》中可确定的卫皇后女儿只有卫长公...

明大臣钱唐,是如何阻止朱元璋删减《孟子》的?

明大臣钱唐,是如何阻止朱元璋删减《孟子》的?

明大臣钱唐,是如何阻止朱元璋删减《孟子》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此时,虽然明朝已经建立,但元朝并未灭亡,山东、河北、山西、北京等地仍然在元朝的控制范围内。当年七月,徐达的大军攻克山东,朱元璋闻之大喜,立即给徐达下了一道命令,让徐达亲自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