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斯从秦国到秦朝期间 他的前后表现为何如此不一致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1-09)32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斯前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李斯智计百出,功不可没。可是嬴政做了皇帝后,李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位上做的事,却屡屡遭后人诟病,最后甚至因为参与“沙丘政变”,直接葬送了秦朝。为什么李斯前后表现如此不一致呢?

李斯从秦国到秦朝期间 他的前后表现为何如此不一致

(李斯)

01秦国的“三好大臣”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在楚国做了一名小吏,郁郁不得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观察到厕所和米仓的两只老鼠截然不同的境遇,立即悟出一个道理:就算是做老鼠,也一定要做米仓里的老鼠。那么,哪里是李斯的米仓呢?

李斯毅然辞官,向当时的儒学大师荀子求学。学成后,奔赴秦国,做了当时秦朝丞相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很欣赏李斯的才学,把李斯推荐给秦王嬴政。到了嬴政身边,李斯正准备大展才华呢,却不想遭遇到一场“秦王逐客”的危机。

原来,韩国人郑国在秦国主持修建著名的郑国渠,修成之后秦王嬴政发现郑国其实是韩国派来的“间谍” ,大怒,下令驱逐秦国境内所有非本国人士。李斯得知后心灰意冷,但他又不服气,于是连夜写成《谏逐客书)》一文,呈交秦王。这篇文章后来还出现在了中学语文课本当中,也是李斯一生之中的高光时刻。

文章中至今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因为文章写得太好了,秦王看了大为感动,拍案叫绝,他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废除了逐客令,任命李斯为廷尉。

李斯从秦国到秦朝期间 他的前后表现为何如此不一致

(嬴政)

可以说,李斯用一篇文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这是李斯的之一大本事:文章好。李斯文章之好,心气高傲的鲁迅曾这样评价: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李斯的第二大本事是:谋略好。

嬴政一心想着统一六国,李斯献计给嬴政,他先是提出“离间计”,就是在大举进行军事进攻之前,派人去离间六国君臣,以消耗六国的实力。嬴政派了姚贾等纵横家执行,收到很好的效果;后来,李斯又力排众议,提出“先灭韩,再灭赵”的方案,经实践检验,也非常正确,李斯由此得到嬴政的高度信任。

李斯还有第三个好,那就是忠于秦王嬴政。

每当嬴政遇到困难时,他都坚定的站在嬴政这边,为嬴政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不管是对付嫪毐集团,还是对付吕不韦,都是如此。终嬴政一生,李斯都没有背弃嬴政之心,这是很难得的,这个可以看作是品质好。

李斯从秦国到秦朝期间 他的前后表现为何如此不一致

(李斯)

所以,李斯当之无愧是秦国的“三好大臣”:文章好,谋略好,品质好(忠于秦王)。

02一到秦朝就变坏

然而当嬴政一统天下,秦国变成了秦朝,李斯成为了丞相后,他就变了。李斯在秦朝做的坏事挺多,这里只列举两件事。

之一件事,是人人都悉的“焚书坑儒”

大家以往的印象中,“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暴行”,其实,真正的始作俑者就是李斯。起因是这样的,儒生淳于越向始皇帝进谏改“郡县制”为“分封制”,李斯以非议朝廷法令为由建议皇帝焚烧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的经典。这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经典毁于一旦。

因为政见不同,就不允许其他人发表不同意见,要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厉王就曾经因为不允许百姓发表反对意见而引发了一场著名的骚乱,使周朝逐渐衰微下来,最终走向灭亡。

这些道理李斯不可能不知道,只是做到丞相这个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已经刚愎自用到不但听不得“人言”,还要“杀之而后快”了。

李斯从秦国到秦朝期间 他的前后表现为何如此不一致

(嬴政)

第二件事,是“沙丘密谋”,立胡亥,杀扶苏

秦始皇在立储这件事上是被后人所诟病的,虽然他想让自己的长子扶苏在蒙恬将军的麾下磨练,但他始终没有明确扶苏的太子地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时,在现在河北广宗县的沙丘宫病重,眼看是不行了。始皇帝在弥留时刻,把立扶苏为太子的诏书交给了赵高这个老辣狠毒的阴谋家。当时,李斯也在场。

嬴政或许在想,“即便赵高有异心,还有丞相李斯在呢,这个一直兢兢业业辅佐我的国之栋梁,这个敢于直谏不计个人得失的忠臣良将,秦帝国有他在,我很放心。

秦始皇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可是赵高和李斯却开始密谋。

赵高要求杀扶苏,立胡亥,李斯开始是犹豫的,可是当他想到扶苏与自己关系不好,扶苏最喜欢的是蒙恬,自己的丞相宝座可能被蒙恬所取代。在个人荣辱与江山社稷之间抉择时,李斯最终选择了前者。

李斯这个愚蠢的决定,同他当年的《谏逐客书》一样,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只不过前者推动了中国的统一,后者则加速了王朝的分裂和灭亡。

李斯从秦国到秦朝期间 他的前后表现为何如此不一致

(李斯)

03李斯为什么由“三好功臣”变成坏人

人们不禁要问,李斯在秦朝的表现,为什么和在秦国的表现如此不同?

之一个原因,也就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李斯的地位变了,他从之前的廷尉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当权者和既得利益者。到了这个位置,已经到了作为一个人臣的顶点,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保住这个位置。所以,当嬴政遗命让扶苏做太子时,他认为他的丞相之位受到了威胁,这才接受赵高的建议,立胡亥,杀扶苏。

第二个原因,就是李斯其实一直是自私的,他的自私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一点,可以从当年李斯对待他的同窗好友韩非的态度看出。《韩非子·存韩第二》中记载,韩非来秦国做人质,他却业余做起间谍,李斯劝说嬴政抓捕韩非,并决定以秦法处死。从李斯害韩非这件事看,李斯一直在隐藏他的本性,所以他最终违背秦始皇的遗命,就不足为奇了。

李斯从秦国到秦朝期间 他的前后表现为何如此不一致

(嬴政与李斯)

可悲的是,胡亥称帝后,任用赵高管理朝政,赵高陷害李斯,于公元前208年将李斯处以腰斩,不得善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1/40907.html

“李斯从秦国到秦朝期间 他的前后表现为何如此不一致” 的相关文章

荀组:西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荀组:西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荀组(257年—322年12月6日),字泰章(《晋书》作大章,大字在当时常作为泰字的简写,当以墓志为正),颍川颍阴人,西晋大臣。东汉司空荀爽玄孙,司徒荀勖第三子,司空荀藩之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夷雅有才识,深得太尉王衍称赞,荐为司徒左西属、补太子舍人。历任左...

和珅作为贪官到底有多富 换做现在是多少钱

和珅作为贪官到底有多富 换做现在是多少钱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大贪官和珅有多富?若将他的家产放到今天,大概有多少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引言和珅不只是在清朝,放在整个中国历史甚至人类历史上都算得上是巨贪,《清史稿》中记载他仅仅是家中就:“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而这...

历史上的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后真的要下场和妃子争吗

历史上的宫斗到底是什么样的 皇后真的要下场和妃子争吗

对历史上真正的宫斗是什么样?别被电视剧骗,皇后地位太高不屑参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宫剧之所以很受观众的欢迎,尤其是女性观众,是因为看着后宫女王和许多妃子为了利益和皇帝的宠爱而互相争斗,真的很有趣。在清代戏剧中,后宫之争并不比朝廷之上的政治斗争差,也是一场你死我活...

徐庶为什么得不到曹操的重用 徐庶是真的在划水吗

徐庶为什么得不到曹操的重用 徐庶是真的在划水吗

徐庶不被曹操重用,是因为他划水摸鱼?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起徐庶,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估计都不陌生,在《三国演义》中,他曾是刘备最早的谋士之一,刘备之所以能得到诸葛亮,也是源于徐庶的推荐。在书中,曹操担心他辅佐刘备,因而在程昱的建议下,将其母亲掳...

吕常: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为官清正俭朴,深得民心

吕常: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为官清正俭朴,深得民心

吕常(161~221),荆州南阳博望人,三国时期曹魏横海将军、章陵太守,为武猛都尉厉节中郎将裨将军,封关内侯。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常以中勇,显名州司,试守雉长,执戈秉戎,慎守易,兵不顿于敌国,坠不侵于四邻,拜武猛都尉厉节中郎将裨将军,封关内侯。王师南征,与充军从,奄有...

朱棣登基之后为何会封赏李景隆?原因是什么?

朱棣登基之后为何会封赏李景隆?原因是什么?

李景隆的父亲是李文忠,明朝的开国功臣。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李景隆可以称得上是朱允炆最信任的大将。靖难之役发生后,朱允炆用老将耿炳文担任主帅,率军攻打朱棣。但是耿炳文能力实在太差,仗打得相当糟糕。朱允炆不得不把李景隆提拔起来,让他替代耿炳文成为三军主帅。李景隆是李文...

刘备在荆州时期实力最为鼎盛 和孙权开战又会怎么样

刘备在荆州时期实力最为鼎盛 和孙权开战又会怎么样

对刘备在荆州最鼎盛的时候,要是和孙权发生全面战争,谁会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在荆州最鼎盛的时候,应该是取得益州之后、湘水划界之前。如果曹操不插手的话,刘备与孙权全面开战,胜负难料,谁都没有取胜的把握。但这取决于孙权的战略决策,很可能孙权会主动放弃,刘备再次夺...

张郃和许褚都面对过乱箭 两人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张郃和许褚都面对过乱箭 两人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对同样是面对乱箭,为什么张郃被杀,而许褚却活下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在战争上使用弓箭,不够光明正大,但还是有很多著名的武将,在战场上因中箭而失去战力,甚至直接阵亡。例如江东猛虎孙坚,曾令董卓闻风丧胆,结果在讨伐黄祖时,于岘山中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