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他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为何还成了明朝皇帝?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1-10)330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他是太子朱标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皇太孙朱允炆成为了明朝的第二任皇帝,而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们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之一,太子朱标的意外死亡。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据说朱标“仁柔孝友”,品德高尚,深得朱元璋的喜爱,也是皇位最理想的继承人。史书上记载,朱元璋等上帝位时,对昔日的功臣大开杀戒,朝中众人怕引火烧身,不敢相劝。这时候,太子朱标劝谏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朱元璋不作声。第二天故意把一条棘杖丢在地下,叫太子拿起。太子面有难色,不敢去拿。朱元璋说:“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这些刺都给去掉了,再交给你,岂不是好。我杀了这些昔日的功臣,内部整理好了,你才能坐稳宝座。”皇太子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意思是说有怎么样的皇帝,就有怎么样的臣民,朱元璋大怒,拿起椅子就朝他掼,并继续追打。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太子朱标确实是个有德行之人,如果他能登基称帝,确是百姓之福啊。

但是,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打算迁都北方,派朱标北巡陕西,考察当地民情地理。朱标回来后却一病不起,第二年便去世了。这时朱元璋已经65岁了,他老来丧子,极为悲痛。而且因他还面临着一个难题,由于朱标的去世,那么该让谁来继承皇位。

第二,朱允炆乖巧孝顺,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朱标的长子朱雄英很小便去世了。朱允炆是朱标的次子,从小便十分乖巧孝顺。我们有句古话叫作“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这句话用在朱允炆身上却不合适。史书上有记载,朱标生病的时候,他便日夜守在床前,一刻也不离开。朱允炆生于皇室,从小养尊处优,能做到这一点是十分不容易的。而且朱标死后,他非常悲痛,茶饭不思,人也消瘦了很多,史书上说他哀毁骨立”。此外,朱允炆对朱元璋也十分孝顺,平时有空,总是过来陪伴朱元璋,晚年的朱元璋十分看中孝道,自然喜爱这个乖巧孝顺的孙子。

第三,朱元璋害怕儿子们为了夺嫡,而兄弟相残。朱元璋膝下一共有26个儿子,剩下的儿子能文能武的也有,挑选他们来继承皇位也是可以的,但是朱元璋犹豫了。因为他害怕要是儿子们知道自己要在他们中间重新挑选一人来继承皇位,那么26个儿子为了继承皇位,自然会暗中争斗,到时候兄弟相残,势必天下大乱。历朝历代为了继承皇位而兄弟争杀的现象屡见不鲜,选谁来做接班人一下子成了难题。

中国皇位继承制度上有种叫做嫡长子继承的制度。有一天学士刘三吾向朱元璋建议,说朱允炆虽是朱元璋第二个孙子,但他的哥哥朱雄英在很小的时候已经去世。所以按照嫡长子制度来看,朱允炆是个最为合适的人选。我一直觉的这个刘三吾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他要么是没有搞清嫡长子制度,要么就是有意偷换概念。因为哥哥朱雄英死了,那么说朱允炆是朱标的嫡长子我个人认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刘三吾由此建议让朱允炆来继承皇位,我觉得是站不住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当时朱标死的时候还只是太子,并非皇帝,所以不能让朱允炆来继承皇位。如果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来说的话,继承太子最为合适的人选应该是朱元璋第二个儿子秦愍王朱樉,他也是孝慈高皇后所出,朱标死后,他才是嫡长子,才是合法的继承人。

刘三吾那胡说八道的建议,恰恰正中朱元璋的下怀,他也有意让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但是他仍然非常担忧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那么多儿子,个个能征善战,会服气年纪轻轻的侄子朱允炆登基当皇帝吗?有一件事情让他特别担心朱允炆,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说有一次,朱元璋和儿孙们一起观礼,看到门前仪仗里的马匹,朱元璋便出了个对联的上句,说“风吹马尾千条线”,让儿孙们对下句,朱允炆极为聪明,马上对出了下句,“雨打羊毛一片毡”,你看风对雨,吹对打,马尾对羊毛,千条线对一片毡,确实工整。旁边的四子朱棣脱口而出,说“日照龙鳞万点金”,此句不仅工整,而且还有气魄,绝非朱允炆所能比的。一个是强势的叔叔和一个是柔弱的太孙,确实令朱元璋确实有些担心。史书上还记载,朱元璋临终的时候,还对朱允炆说“燕王不可不虑”,由此可见,朱元璋一直不放心自己那些儿子们,特别是四子朱棣。

他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为何还成了明朝皇帝?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分封诸王,帮助朱允炆登基扫除障碍。 朱元璋为什么在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子全部封到各地当王呢?我觉得他有两个目的:一是让他们分驻边疆各地,帮助朱允炆一起维护明朝边境安全,确保大明繁荣稳定。二是亲王封到各地,虽有自己三千人到一万九千人护卫军,但是朱元璋还明确的规定,说王府护卫军听王指挥,王府以外的封地军队不听诸王调遣,而且规定诸王一辈子不能出封地,否则格杀勿论,防止他们反叛皇帝。

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们都分封在各地为王,但是他又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朝中出了奸佞之臣,欺负甚至反叛朱允炆,那该怎么办?

第五,朝中有奸佞,诸王可以节制诸军,亲君侧。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全分封各地后,只剩下朱允炆在京城孤苦伶仃,怕其势单力孤,受朝中大臣的欺负,故而在《祖训》当中又加了一条,规定“遇有大事,诸王可以节制诸军”,就是说诸王平时不能节制护卫军以外的军队,也不能出自己的封地,但是一旦朝中出现了奸佞小人或是危急的事情,便可以节制军队,出封地入京平叛,清除小人。但是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后来,燕王朱棣就是以“遇有大事,诸王可以节制诸军”为理由,打起了朝中有奸佞,我引兵入京帮忙清理为理由,在北京起兵反叛建文帝。

朱元璋深谋远虑,做足了功课,终于将皇太孙朱允炆扶上了皇位。却没料到,刚登基不久的建文帝,听信文臣之言,大力削藩,最终惹怒了燕王朱棣。第二年,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两人一打便是四年,史称”靖难之役“。最终,朱棣取得天下,成为了大明的第三任皇帝,史称明成祖。而建文帝在南京城破的那天起,便神秘失踪,再无音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1/41057.html

“他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为何还成了明朝皇帝?” 的相关文章

牛弘是什么人?他对隋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牛弘是什么人?他对隋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牛弘,北周、隋朝官员。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我们知道,当领导的秘书,最重要的,是要记住领导说的话,记住领导交办的事情。如果领导吩咐了一件事,你过一会儿就忘了,领导肯定很不高兴。古代当皇帝的秘书,更应该对皇帝交办的事情记清楚。要是没有记清楚,忘记了,那是要杀头的。可是...

有哪些与胡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胡威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胡威(?—280年),字伯武(又作伯虎 ),一名貔,淮南寿春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名臣,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胡威早年就自勉立志向上,与父亲都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历任侍御史、安丰太守等职。后升为徐州刺史,在任上,勤于习政,使教化之风盛行一...

雍正上位后囚禁了几个兄弟 乾隆上位后为何将人给放了

雍正上位后囚禁了几个兄弟 乾隆上位后为何将人给放了

对乾隆为什么要放了雍正圈禁起来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康熙的儿子被圈禁的皇子有: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其中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蜀汉统一天下刘禅会是明君吗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蜀汉统一天下刘禅会是明君吗

还不知道:如果蜀国统一,刘禅会被视为明君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豪雄迸发,天下英雄逐鹿大江南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时势,孙家三代占据江东,天险护佑,民意顺遂,落魄皇室刘备知人善用,从微末之中崛起,占据富饶的巴蜀之地,国富粮食足。天下三分,孙刘联合...

孙尚香是怎么死的 跳河自尽是不是真的

孙尚香是怎么死的 跳河自尽是不是真的

对孙尚香是怎么死的历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喜欢看《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应该都知道孙尚香与刘备的爱情故事吧。很多人对孙尚香的死感到惋惜。下面,就来讲述一下孙尚香是怎么死的吧。孙尚香是自己跳入河中而去世的。孙尚香跳河是为了刘备,当时,孙尚香已经是刘备的夫人了,孙尚...

曹操请华佗治病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华佗

曹操请华佗治病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华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华佗死于曹操之手,当年曹操为什么非要斩杀华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中国历史时期有很多的名人都是意外而造就了非凡的人生的,其实他们本心本质并不在此,比如名医华佗。华佗作为中国封建历史时期最为著名的一位医生,他留下了很多的传说...

田千秋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田千秋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有人说一个人的命运不是由上天决定的,也不是由别人决定的,而是你自己。田千秋,西汉人,出生年月不详,《汉书》中称他为“车千秋”。他的祖上是战国时期的齐国王族,之后田氏一脉徙居长陵。尽管祖上身份极为显赫,但到了田千秋这一带也没有太大的成就,早就荣光不再。征和三年之前,他都一直是高寝郎,在皇陵里守护着先帝...

历史上金国凤与曹变蛟都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金国凤与曹变蛟都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的记载中,特别夸赞了两位武将,一位是金国凤,一位是曹变蛟:赞曰:金国凤之善守,曹变蛟之力战,均无愧良将材。然而运移事易,难于建功,而易于挫败,遂至谋勇兼绌,以身殉之。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