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位去长安朝见皇帝的节度使:朱泚有多厉害?
藩镇割据主要是代表了军人集团的整体利益,对节度使而言,未必是多好的事。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因为藩镇割据出现了,兵骄逐将,将骄逐帅,那可不是说着玩的,节度使干得不好,随时可能被小弟火并。
因为类似的原因,有一个军区的节度使死了,人们都拥戴某个大哥当节度使,这个大哥说死说活也不想当。因为当节度使,死于非命的概率实在太大了。
如果你这里地缘不佳,你敢擅自当节度使,通常会被皇帝抓去砍头的;甚至皇帝没有动手,你的小弟也会砍下你的头当垫脚石。
就算这里地缘不错,皇帝砍不了你的头,你不能让自己小弟满意,难免也会被自己的小弟砍了头。
比如说幽州这种地区,它的地缘非常好。皇帝也奈何不了幽州节度使,问题是,节度使李怀仙、朱希彩都死于非命了。甚至往前翻,安禄山、史思明都死了全家。
甚至是你能让小弟满意,而且也能挡住中央军的围剿,但是在中央军的围剿下,皇帝一再高呼,谁砍你的头,就可以取代替你的位置。你觉得,你的小弟会不会动心?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人突然被小弟拥戴上了节度使的位置,内心会是什么感觉?估计比较复杂。
你说他不高兴,那是假的。问题是,你说他不害怕,那也是假的。
总的来说,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利旁有倚刀,贪人还自贼。一个人如果连点冒险的精神也没有,哪能在乱世中混出点名堂呢?一个人如果连个 *** 的心理准备都没有,哪敢随便爬上节度使的位置呢?
安史之乱结束后,幽州的之一任节度使是李怀仙。但是没有几年时间,李怀仙就让小弟杀了全家。月,壬辰,幽州兵马使朱希彩、经略副使昌平朱、弟滔共杀节度使李怀仙,希彩自称留后……大历三年,麾下朱希彩、朱泚、泚弟滔。。。。。。。共斩怀仙,族其家。
朱希彩火并李怀仙上位后,在节度使的位置上没坐几年,也让小弟火并了。
卢龙节度使朱希彩既得位,悖慢朝廷,残虐将卒;孔目官李怀瑗因众怒,伺间杀之。众未知所从;经略副使朱营于城北,其弟滔将牙内兵,潜使百余人于众中大言曰:“节度使非朱副使不可。”众皆从之。遂权知留后,遣使言状。冬,十月,辛未,以为检校左常侍、幽州·卢龙节度使。
大家火并朱希彩后,就拥戴朱泚当了幽州节度使。朱泚虽然没有极力拒绝这种美事,却难免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危机感。因为前两任节度使都是稀里糊涂的被小弟火并了。
总的来说,这个年代的大哥很难当,小弟很难带。
经过一系列的深思熟虑,朱泚爬上节度使的位置后,就决定向皇帝靠拢。
因为有皇帝给你站台,谁想火并你,多少会有些顾忌的。因为他们敢火并你,皇帝会替你作主的。
当然了,这种选择的危险在于,你实在有出卖整个军人集团的嫌疑,因为在军人集团的角度,你这就是好好的人不当,就想当狗啊!
如果节度使都像朱泚这样玩,站在中央 *** 的角度看,藩镇割据马上就要结束了;问题是,站在军人集团的角度,无能的文人、邪恶的太监,开始要全面破坏国防了。
这就好像,南宋初年,张俊作为军方大佬,竟然主动向皇帝交出兵权,这叫什么事呢?站在赵构、秦桧的角度,自然会给张俊戴上大红花,夸他是帝国的军人模范,问题是站在军人角度,就是因为有他这种狗一样的东西,才会让军方大佬都得把权力交出去。关键是,从此以后,文职系统开始全面控制军队,大宋帝国遂中兴无望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朱泚向皇帝靠拢后的一系列操作,实在是堪称完美。
事实上,翻开晚唐历史,如果说有哪个拥兵大佬有机会复制郭子仪的成功,就我理解,一个是朱泚、一个就是李怀光。
这两个人,在一段时间内,是那样的接近郭子仪的成功,但是都在关键时候掉链子了。郭子仪在皇帝危急之际,那是依然紧握手中钢枪,坚定地站在皇帝身后;朱泚、李怀光在皇帝危急之际,却是蠢蠢欲动,忍了再忍,终于还是决定对皇帝落井下石。于是,接连两块巨石都没有打死皇帝,反而被皇帝反杀了。如果他们当时坚定的站在皇帝身后,谁敢说他们一定无法复制郭子仪的成功呢?
朱泚占据幽州那种地缘极佳的地方,竟然不谋求割据,而是积极向中央 *** 靠拢,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当然了,因为朱氏兄弟后来都走上了邪路,所以在说朱泚这样做的时候,史书习惯性的说,这是因为朱泚让他弟弟忽悠了,所以才会这样做。换而言之,他弟弟想当取代他当幽州节度使,就忽悠他到中央 *** 报道。
朱泚可不是拿嘴说自己忠于皇帝,而是率领五千幽州精兵,亲自到中央 *** 报道。
朱泚这样做,表达了两种诚意。
之一、这相当于幽州节度使亲自到中央 *** 当人质来了!
第二、幽州的五千精兵离开自己老巢,进入中央 *** 的地盘,为中央 *** 效力。
这种诚意够不够大?如果关东几大强藩都是这样玩,大唐帝国削藩工作就等于进入收尾阶段了。
对于朱泚表达出来的态度,皇帝自然也得表达自己的诚意。
于是,皇帝接受朱泚提出的一个条件,那就是让朱泚的弟弟接替他当幽州节度使。这种条件,是双方都有利的条件。
乙巳,朱表请留阙下,以弟滔知幽州、卢龙留后,许之。
对于朱泚而言,意味着他离开了幽州,但是幽州还控制在自己亲信手里。
对于皇帝而言,这意味着幽州节度使,变成了一个亲中央 *** 的节度使。一切是显然的,幽州节度使的亲哥哥就在中央 *** 当人质,关键是,幽州节度使亲哥哥,可不是普通人,因为他就是前一任幽州节度使。
当然了,仅此是不够的。
于是皇帝还让朱泚在中央 *** 当了宰相,更让朱泚兼任西北大军区的节度使;而且还是禁军高级主管,更是中央军委主要成员。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屯奉天,赐禁中兵以为宠。迁检校司空,代李抱玉为陇右节度副大使,仍知河西、泽潞行营兵马事。
朱泚此时的成就,怎么看也是复制郭子仪成功的前奏。
皇帝这样对朱泚,自然是希望让自己对幽州的渗透力更强一些,更是希望用事实让各大军区的主管,看到向中央 *** 靠拢的价值。总而言之,你们只要愿意放弃藩镇割据的地位,那可不是简单拿着优厚的工资奖金当富贵翁;再总而言之,大唐皇帝开出的价码,比后来大宋太祖皇帝开出的价码更让人心动。
但是,客观环境不同,大唐皇帝开出这种丰厚的价码,各大军区依然不为所动,相反因此酝酿出了大的动荡。因为这些节度使都清楚的知道,朱泚只是用出卖军人集团共同的方式,换取了自己了荣华富贵。
现在军人集团都一副与皇帝分庭抗礼的样子,朱泚占据幽州那种地区,还积极向皇帝靠拢,皇帝自然会给他绝对丰厚的回报。如果军人集团都因此争相讨好皇帝,皇帝还会这样对他们吗?估计不会了!
到时,不要说皇帝会不会让这些拥兵大佬继续高高在上了,就是会不会让这些拥兵大佬拿着优厚的工资奖金退休,也没有人敢保证。因为到时等待这些军方大佬的,难免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秋后算账。
写到这里,按我一贯的观点,必须得解释清一个问题。那就是,朱泚这种选择,符合朱泚的利益,如果它危害整个幽州军区的利益,幽州将士凭什么支持他这种选择?
所以,朱泚必须得给自己手下将士一个比较满意的解释。而这解释,其实从当时的结果也可以看出来。因为这样一操作,幽州节度使的哥哥,将在中央 *** 获取了巨大的发言权,这对幽州得有多大的好处,这还用细分析吗?
当然了,幽州节度使的哥哥成为中央军委主要成员后,可以选择出卖幽州军区的利益;幽州节度使也可以跟着自己哥哥,选择出卖幽州军区的利益。问题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时,你千万不要以为兵骄逐将、将骄逐帅、帅骄则叛上是说着玩的。总而言之,节度使算个毛啊?抱着皇帝大腿的节度使哥哥算个毛啊?就是皇帝,如果敢侵犯幽州军区的利益,皇帝又算个毛啊?
从这层意义上,基于幽州军区的角度,他们接受这种事实,只是希望幽州军区能在中央 *** 拥有巨大的发言权,而且事实也证明,幽州军区因为这一波操作,江湖地位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但是不管怎么说,幽州节度使亲自率领幽州精兵,进入中央 *** 直辖的地区任职,而且受到皇帝空前优厚的礼遇、待遇,对于瓦解整个关东藩镇割据,有着绝不可低估的意义。
且不说,这等于中央 *** 在河北地区插入一个大钉子。关键是,看着幽州节度使这样做的结果,竟然是换取了如此惊人的利益,其它军区难免也会怦然心动的。
事情发展到此,多少意味着河北藩镇格局出现了天大的漏洞。如果顺着这种节奏玩,皇帝肯定会把藩镇割据的格局捅破。
在这种背景下,河北藩镇难免会做出激烈的反应。因为不做出激烈的反应,这样发展下去,河北藩镇就要马上成为历史了。
事实上,朱泚刚到中央 *** 后不久,整个河北地区就开始酝酿着动乱了。
在这种背景下,魏博田承嗣开始积极行动起来,而昭义军区很快就干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因为昭义军将士,竟然把他们的节度使赶走了;单纯的看这一点,并没有稀奇的,因为在那个年代,这种事实在称不上多惊天动地。
问题是是,昭义军人驱逐节度使后,竟然想让魏博田承嗣接管昭义军区。这种玩法绝对称得上惊天动地,因为翻开整个晚唐史,这种事,几乎可以得上空前绝后了。
我前面一再说,皇帝对藩镇容忍的底线就是互相兼并!关键是,安史乱后,藩镇一个比一个牛,但是也没有人敢随便触犯这种天条。当然了,因为类似的原因,藩镇割据困扰大唐帝国150年,但是实在奈何不了皇帝,因为河朔三镇被人吹得神乎其神,也无非是三五个军区共同控制着一个河北省,就他们这种实力,没事撩逗一下皇帝是可以的,真想把大唐帝国推翻了,实在有点自不量力了。
幽州倒向中央 *** 一边,昭义军区就比较尴尬了,因为昭义军区在河北最西部,相当于河北藩镇的门户。现在河北藩镇格局出现了天大漏洞,皇帝只要试图解决河北藩镇割据,下一站肯定就是昭义军区。
在这种背景下,昭义军区就驱逐自己的节度使,并强烈要求魏博军区兼并昭义军区。
因为昭义军区作为河北藩镇的门户,面对河北藩镇格局破裂的危机,它必须得采取强硬措施。而昭义军区本身不足以抵抗中央 *** 的渗透,所以就决定让魏博军区兼并昭义军区。
魏博军区兼并昭义军区的结果,就是把幽州倒向中央 *** 的价值抵消了。因为这意味着着,处于河北藩镇门户位置的军区力量加强了。中央 *** 再想向河北地区渗透,还是不知如何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