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能打败宿敌赵国 范雎的计谋到底有多高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范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说起战国时期,就不得不提到长平之战,因为长平之战不仅是战国时期最巅峰的一战,在历史上,也称得上是巅峰之战,双方参战规模多达百万,死亡超过五十万,这样的超级大会战,恐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才被打破,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超过百万级别的战役也是寥寥无几。
甚至,引发这场大战的韩国上党郡郡守冯亭都没想到,他想出来的让秦国和赵国两虎相争计策,竟然会发展成这样;但让人疑惑的是,长平之战双方的总指挥官赵括和白起,最后都遭受不测,赵括是在最后领兵突击时战死,而白起则是因为功高震主,加上得罪了小人范雎,最终被秦昭襄王赐死。
不过长平之战的爆发,似乎有点莫名其妙,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人会想到会爆发如此大规模的大会战;仿佛是一系列的机缘巧合,才凑成了这场旷世大战。首先,赵国在经过赵武灵王、赵惠文王两代明君励精图治后,国力空前强大,战争潜力丝毫不弱于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
这里就不得不佩服赵武灵王,赵武灵王似乎早就预料到,秦赵之间必有一场决定国运的大战,所以才将君王之位禅让给儿子,自己则乔装成使者入秦,考察秦国地形,意图于九原出击绕开函谷关攻灭秦国。虽然后因种种问题搁置,但灭秦的意志却是传承了下来,而且后来赵奢还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让赵国上下都认为,秦国不过如此。
虽然赵国不怕秦国,但韩国怕啊,韩国本来就弱小,在秦国凌厉的攻势下,疆土丢失过半,韩王无奈之下只得将飞地上党郡送给秦国,希望秦国不要再来欺负自己了;其实秦国对韩国这样的请求也是很满意的。这本是一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时,但奈何上党郡郡守冯亭看不下去,于是他想出了一条毒计,将上党郡送给赵国。
因为对于韩国而言,虽然秦国老是欺负自己国家,但赵国也不是好东西,韩魏赵三家同出晋国,但赵国强大后,经常欺负魏国和韩国,要不是赵国的话,韩国也不至于这么弱。当时赵孝成王接见了冯亭后,虽然觉得有点不妥,但又受不了诱惑,他先是和赵豹商量,赵豹看得很透彻,当然不同意了,觉得冯亭包藏祸心,有祸水东引之意,甚至提议将冯亭送给秦昭襄王。
这明显和赵孝成王的内心想法是不符的,于是赵孝成王又找赵胜(平原君)和赵禹问此事,或许赵胜和赵禹也觉得不妥,但从赵孝成王的态度来看,明显是眼馋上党郡的,于是二人劝赵孝成王接受冯亭的上党郡;其中有一段很关键的对话,是赵孝成王和平原君赵胜之间的对话。
赵孝成王问平原君:“接受上党的土地,秦国必定派武安君白起来进攻,谁能来抵挡?”平原君回答说:“别人难与白起争锋。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野战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胜任。”于是,赵孝成王听从了平原君赵胜的计谋,封冯亭为华阳君,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以防备秦军来攻。
其实秦国早就不满赵国很久了,但一是怕打不赢,二是没借口;这一次,秦昭襄王彻底忍不住了,前后总共调集了数十万大军,做出攻打赵国的样子,其实秦昭襄王也没想真打,毕竟胜算不大,赵国廉颇可不是浪得虚名的人物,他只是想让赵国乖乖交出上党郡以及冯亭;但没想到赵国如此强硬,加上范雎的劝说,让秦昭襄王决定打一场大的。
最终,秦军从小打小闹扩展到后来的大规模决战,人数也从数十万变成了六十多万;而赵国也是不断加军,从十余万到二十余万,最终到了四五十万的规模;这基本上是双方压上了所有能征调的兵马。如果双方的主将依旧是廉颇和王龁,可能最终的结局就是双方都撑不下去了,以议和罢兵;但范雎此时出了一条毒计,一条彻底打趴赵国的毒计,那就是离间计和反间计。
先是从政治上孤立赵国,赵国强大时嚣张跋扈,想打谁就打谁,树敌不少,所以离间计很容易就成功了,直至长平之战战败,其他诸国也没来帮赵国;其次就是反间计,利用赵孝成王急切决战的心情,成功让赵孝成王用从未上过战场的赵括替换掉了宿将廉颇;而秦国这边也是暗中换帅,白起担任主将,王龁成为副将。
这一切,可以说除了范雎外,其他人都是莫名其妙,事情的发展,早已超出秦昭襄王和赵孝成王的预料,但骑虎难下,他们也不得不坚持,就看谁挺不住,先出来求和;但一切都在范雎的预料之中,也难怪后来的李斯会对范雎有如此至高的评价;包括后来杀白起,也是范雎计划的一环,可惜的是,邯郸之战时,信陵君魏无忌打破了范雎的计划,使得灭赵失败。
赵括战死是必然,那范雎为何非要杀掉白起呢?很多人说是因为范雎心胸狭隘、收了赵国贿赂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范雎作为一位真正的大才,虽然睚眦必报,但那是对私,对公方面,他还是分得清的,为何长平之战后不乘胜追击?为何杀白起?为何长平之战后要等数月再发动灭赵之战?其实这都是有计划的,这个计划,就留在下回再说吧。
长平之战隐藏了什么秘密?其实这个秘密也很简单,从厚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可能的话,那一切都可能是范雎的计划,包括攻打韩国,逼迫韩国割让上党郡,然后引导上党郡郡守不顾王令,将上党郡私自献给赵国,引得秦赵大战;这么说的原因只有一点,当时冯亭凭什么不顾韩王之令,私自将上党郡献给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