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灭楚向秦始皇要六十万大军 嬴政为何不担心王翦会造反
对王翦和秦始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召集将领们商讨灭楚之战,在此之前,韩国、赵国、魏国相继被秦国灭亡,其中最能打的赵国是被王翦和李信共同率军灭亡的,魏国则是王翦儿子王贲灭亡的,此时的天下,只有秦、楚、燕、齐四国了,秦国统一天下看起来只是时间问题了。
秦始皇先问李信灭楚需要多少军队?李信回答说:20万足够。当秦始皇问王翦灭楚需要多少军队时?王翦回答说:非60万不可。秦始皇作为当时的更高决策人,如果能用最少的兵力达到目的,当然会优先采用,况且当时秦国已经灭亡了三晋,难免心生骄傲之心,秦始皇本人也认为灭楚20万军队足够,所以听从了李信的建议,而王翦则因为秦始皇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告老还乡。
王翦
于是,李信与蒙恬兵分两路率军20万攻打楚国,楚将项燕尾随李信大军三天三夜,再加上昌平君在郢都的叛乱,导致秦军后方不稳,项燕攻打李信,导致秦军大败,秦军被攻破两个军营,七名都尉被楚军杀死,可见战况之惨烈,秦攻楚首战,以秦军的完败而告终,这是秦灭六国以来,秦国遭受更大的失败。
秦始皇听说李信大败后,之一个反应就意识到自己错了,于是亲自到王翦的家乡请他出山,并亲自向王翦道歉,同时答应为王翦提供60万大军伐楚,作为一国之君,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向自己的臣子放低姿势,光是这一点,秦始皇就是一代明君,能知错就改。
但问题是60万大军可是秦国的倾国之兵,秦始皇能不担心吗?秦始皇至少担心两个问题:
一、王翦如果战败了会如何?
《大秦赋》中秦始皇剧照
秦国在战国晚期的人口也就是四五百万人,60万人的兵力差不多是人口的八分之一,就算秦国当时把韩国、赵国、燕国的降军加起来,60万兵力基本上是掏空了秦始皇的家底,秦灭赵只不过动用了30万大军而已,灭亡楚国要60万大军,这对秦国各方面的消耗都是一个强大的负担。
而且秦军只能战胜不能失败,一旦这60万人失败了,秦国别说统一天下了,被楚国反杀都是有可能的,兵败如山倒,冷兵器时代的国家命运往往就靠一两场战争来决定的,事实上,秦始皇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无论最终结局如何,秦始皇都打算让王翦试上一试。
二、王翦会不会有异心谋反?
从秦始皇的角度来看,他把倾国之兵交给王翦,肯定是有所担心的,如果王翦灭亡楚国再杀个回马枪,那将是秦国的灾难,如果王翦私下与楚国讲和,然后攻打秦国,那同样也是灾难,但是,秦始皇既然敢这么做,就不怕王翦会谋反,那么问题来了,王翦为什么不敢谋反?
秦将王翦
主要有几个原因:
1、王翦为人与秦始皇的用人。
王翦和白起的风格完全不一样,白起敢打敢冲,不打没把握的仗,主打歼灭战,并且不惜自身伤亡,但王翦为人谨慎,甚至有些谨慎过了头,王翦喜欢用谋略,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后的胜利,并且打仗非常沉稳,不搞冒险,尽量降低自身的伤亡,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王翦的风格,就是四个字:沉稳谨慎。
王翦率军灭赵,面对赵国名将李牧,王翦在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没有跟李牧硬拼,反正与李牧对峙一年多,在这一年多对峙的时间中,王翦采用反间计,迫使赵王迁自己杀了李牧,然后王翦再率军攻赵,三个月后灭亡了赵国,王翦宁愿等一年多时间,采用最为稳妥的办法--用反间计拿掉李牧,再与赵国硬接,这就是王翦灭赵的策略,其中透露着沉稳谨慎。
李牧虽强,但是赵国很弱,王翦并没有用绝对的实力来硬拼李牧,而是避开了李牧的长处,李牧能挡住王翦,但无法消除自己的愚蠢,但最终的胜利者是王翦,同样的道理,王翦灭楚提出了60万军队,也是想要用最稳妥的办法来灭亡楚国,而不是像李信这样冒险。
王翦用反间计拿掉李牧
所以王翦的性格决定他不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而是做事非常小心谨慎,沉稳过度的人,包括王翦在出征前不断向秦始皇要钱、要田、要地、要财物,这些行为都是为了让秦始皇对他信任,而不是怀疑,因为一个爱财的人,是不会有野心的,一个什么也不要的人,是会让君主怀疑的,这是王翦的沉稳谨慎,这样性格的将领是不会反叛的。
如果王翦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在秦国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秦始皇也是用人高手,用人还是能看出人物的性格特长的,王翦的数次要钱财田宅的行为让秦始皇明白,这是在表忠心,当然有了王翦的主观表忠心还是不足以让秦始皇放心的,还存在一些客观原因让王翦不敢有反叛之心。
2、秦国军制与法律。
秦军编制是五人为伍,设一伍长,十人为什,设一什长,50人为屯,设一屯长,二屯为百,设一百将,五百人设一五百主,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也称千人,二五百主之上设曲,曲的长官是军侯,曲之上设部,部的长官是校尉,校尉之上是将军,将军之上是主帅,等级森严,逐层管理。
秦军
主帅有命令传达是一层一层传递下去,主帅传达给将军,将军传达给校尉,校尉传达给军侯,军侯传达给二五百主,二五百主传达给百将,百将传达给屯长,屯长传达给什长,什长传达给伍长,最后就传达给所有普通士兵,每次出战前,都有明显的军事任务,但军事机密只有高层知道。
如果主帅谋反,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军队,但是这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不是主帅控制了手下几个将军,就能指挥所有军队反叛的,他得控制所有基层单位,但是,这就涉及到秦军会不会跟随主帅叛乱的问题,如果主将谋反,其中有几个校尉不同意,或者几个军侯不同意,对于主帅来说,都是一场灾难,而且要区别出哪些人忠于自己,哪些人忠于秦国是很难的事。
一旦有人不同意,就得除掉这些人,也就是说王翦想要谋反,首先得把军中不愿意叛乱的军官和士卒给清除了,别以为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秦军所有将士的家属全部在秦国,为什么要跟着主将一起叛乱?而且秦法严苛一旦叛乱就是族灭的罪行,你说主将之下的将士凭什么会跟着王翦一起反呢?除非秦始皇是个昏君,不得民心,但这是不可能的。
秦军将领
3、王翦有副将蒙武制衡。
王翦虽然是主将,但在军队也有人制衡他的,比如副将蒙武,蒙武是蒙恬的父亲,蒙骜的儿子,祖孙三代仕秦,这份忠心任何人比不上的,王翦敢反,蒙武之一个反对,此外,军中还有很多忠于秦始皇的将领,秦军是国家的军队,而不是王翦的私兵,王翦要先搞定蒙武再说吧,这都是不太容易的事。
况且王翦只是个军事将领,军事是政治的延续,秦灭楚之战也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其中一战,当时秦始皇在秦国的威望高涨,支持率很高,率领秦国统一天下也是大势所趋,王翦敢反,那是逆历史潮流,注定没有开始就会失败,不要小看秦始皇控制军队的能力与决心,借一万个胆子给王翦,他也不敢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