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魏忠贤掌权时,朝堂真的很安稳吗?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1-26)230

明朝熹宗年间,朝中的大权由宫中宦官魏忠贤掌握,权势滔天,满朝文武人称“九千岁”。魏忠贤在位期间敛财无数,构陷官员,把整个朝堂的风气弄得是乌烟瘴气。

一直到崇祯继位后,魏忠贤才被拉下马。但是让人奇怪的是,魏忠贤掌权时,辽东战区形势一片大好,魏忠贤倒台后,清军把明朝打得节节败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魏忠贤掌权时,朝堂真的很安稳吗?

魏忠贤掌权时杀伐果断,稳住了朝纲

魏忠贤掌握大权的时候,把东厂和西厂牢牢地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权力滔天的魏忠贤,掌权之时排除异己,所用的手段也极其残忍。在党政问题上,魏忠贤把自己狡猾狠毒的一面彰显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对魏忠贤的评价多为负面的原因。

但是魏忠贤掌权的时候,也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魏忠贤杀伐果断,在掌权之后,让已经残破不堪的朝纲得到了恢复,朝中的党派之争较为少见,官员们也不敢轻易地造次。

魏忠贤靠着明熹宗掌握了权力,明熹宗又何尝不是靠着魏忠贤重新保住了皇权。

俗话说乱世当用重典,虽然魏忠贤的行事作风不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朝臣,稳定了朝纲,让当时的明朝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局势。朝廷内部的情况得到了稳定,自然可以专心地对抗外敌。

魏忠贤恢复了赋税政策,填满了明朝的国库

了解明朝历史的都知道,明朝晚期朝廷和皇帝面临更大的问题,就是国库里的银两不够。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萌芽诞生,全国最有钱的地方就是江南地区,天下的金银几乎都聚集在了这里。

魏忠贤掌权时,朝堂真的很安稳吗?

朝廷入不敷出,很多事情就无法按时执行,更不用说前线的战事了。但是魏忠贤上台之后,短时间内就把明朝的国库填满了。

在明朝万历末年,东林党取消了工商税和海税,对于商人而言减少了开支,但是也影响了朝廷的收入。魏忠贤上台之后重新恢复了工商税以及海税,并且因为手中掌控着东厂,所以收税轻而易举。

虽然政策出台后遭到了反对,但是多数都遭到了魏忠贤的无情镇压。靠着雷霆手段,魏忠贤从江南富商的手中捞走了不少银子,一部分落在了他自己的手中,另一部分则是进入了国库,让本不富裕的国家有了好转。

朝廷有了足够的资金,自然可以把资金投入到军队建设和前线战事中。最明显的对比就是崇祯除掉魏忠贤之后国库再次空虚,为了筹措军费不得不向满朝文武求救,即便如此都没能凑够足够的军费支援前线,所以魏忠贤能够填满明朝国库,给前线战事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魏忠贤赈灾修缮黄河,稳定了明朝内部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南遭遇旱灾的时候,魏忠贤免除了灾区的赋税,并且从国库中拨款救灾;在东林书院被烧毁后,魏忠贤又拨出了银两,去修缮经常泛滥的黄河。掌权时从没有给百姓增加过赋税,这些都是在魏忠贤的领导下做出的善事。

明朝末年的灭亡,除了有外部的敌人,内部也遭遇了动荡。崇祯上位除掉魏忠贤后,东林党再次登上政治舞台,并且开始全面否认魏忠贤的所作所为,一些对国家有利的举措也被废除。

原本良好运行的赋税制度再次崩塌,收不到足够税款的朝廷,开始增加百姓需要缴纳的赋税。

对于原本生活就已经不容易的百姓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除此之外,土地兼并问题严重,身处更底层的农民只剩下了被剥削利用的价值,再加上天灾频频发生,百姓们根本无法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朝各地的百姓纷纷起义,举起了反抗明朝的大旗。明朝辽东的战事还没有眉目,又要抽出时间应付农民起义军,面临的局势也越来越差。虽然最后起义军被消灭,但是明朝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再去面对后金的时候,已经无力对抗。

但是魏忠贤在位的时候,百姓们的赋税没有增加,虽然生活依旧艰苦,但是至少有活下去的条件,如果不是因为被逼到了绝路,在古代没有人愿意去冒着生命危险对抗朝廷,尤其是古代看重自给自足的老百姓。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杀伐果断稳定了朝纲,恢复赋税制度填满了国库,又没有增加百姓的压力,朝廷和地方都较为安定,自然可以专心去处理辽东战事。虽然前线的将领和士兵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但是如果没有魏忠贤奠定的局面,恐怕也难以和后金抗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1/43764.html

“魏忠贤掌权时,朝堂真的很安稳吗?” 的相关文章

裴行俨:隋唐时期将领,屡立功勋,受到小人栽害

裴行俨:隋唐时期将领,屡立功勋,受到小人栽害

裴行俨(?—619年),字守敬,河东郡河东县人,隋唐时期将领,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跟随大将张须陀,骁勇善战,有万人敌之称。屡立功勋,受到小人栽害。大业十三年(617年),投靠瓦岗起义首领李密,授上柱国、绛郡公。武德元年(618年),兵败于偃师县,...

袁盎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袁盎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上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为了国家而将生死置于度外,这些人值得敬佩和怀念,这些人不畏强权,从而流芳千古。袁盎,汉初楚国人,他的父亲从前是个强盗,后来迁徙到了安陵。在吕后执政时,做过吕后侄子吕禄的家臣,吕氏一族被灭门之汉文帝即位后,被哥哥袁哙保举担任中郎。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

李斯最后的结局有多惨?为何无一人替他求情?

李斯最后的结局有多惨?为何无一人替他求情?

秦朝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封建基础。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李斯在秦朝的历史颇为励志。李斯是秦朝后期有名的人才,可以说是嬴政的左膀右臂。秦始皇没有死的时候,李斯的人生是“开挂”的人生,秦始皇一死,他先是被人胁迫,后来遭排挤,最后被腰斩,李斯的晚期,正...

常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常璩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常璩(约291年 — 约361年),字道将,蜀郡江原人,东晋史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常璩出生于西晋末年。成汉时期,常璩曾担任散骑常侍。公元347年,成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常璩劝汉皇帝李势降晋。成汉灭亡后,常璩入晋,却受到东晋士族的歧视、轻藐,因此专注于修史,撰写成《华...

秦宓: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秦宓: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秦宓(mì)(?-226年),字子敕。广汉郡绵竹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宓善舌辩。早年仕于益州牧刘璋麾下,后降刘备。刘备伐吴时,秦宓劝阻,刘备大怒,欲杀秦宓。因诸葛亮及时求情,才保住性命,仅被下狱,后被释放,拜左中郎将、长水校尉。吴蜀同盟后,...

朱棣为呵会发动靖难之役?与姚广孝有何关系?

朱棣为呵会发动靖难之役?与姚广孝有何关系?

靖难之役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朱棣当年想造反,其实他的心中是十分犹豫的。犹豫的原因,是因为害怕造反无法成功。毕竟他只是一个藩王。从古至今,藩王造反的不少,但获得成功的则寥寥可数。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藩王在用一个小小的...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对于嫡长子可谓寄予无限厚望。公元618年,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寓意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李世民即位之后,立封李承乾为皇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立储,却也隐藏着些许危机。翻看历史我们知...

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南巡有何好处,朱厚照为何一定要这么做?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朝的武宗南巡又称之为正德南巡之争、明武宗南巡之争。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是年二月,刚从北部边地太原、宣府巡视回来的朱厚照,又决意南巡,并于二月二十五日正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