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杨谅是什么来历?造反叛乱的他是什么结局?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1-26)270

你们知道杨谅是什么来历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

隋炀帝是将隋帝国带入灭亡的君主,其实在位时,不仅是末期有过大规模动乱,在他继位之初,他的亲弟弟杨谅便发动叛乱,曾经也是一度有攻入关中的势头,只不过杨谅此人,只能做一个太平盛世的宗亲,成为不了击败隋炀帝自立为帝的雄主,即便他有一定的资本。

首先说下,杨谅是和隋炀帝杨广是亲兄弟,在隋文帝杨坚继位后,杨谅是备受杨坚宠爱的,而且让杨谅成为了隋朝的国之重臣,被任命为雍州牧,加授上柱国、右卫大将军。

《隋书。文四子传》自山以东,至于沧海,南拒黄河,五十二州尽隶焉。特许以便宜,不拘律令。

杨谅掌管着隋朝北疆以及黄河以北的五十二州,同时杨坚给予了杨谅便以形式的特权,试问,这就相当于是后来的唐朝节度使了,拥有所辖之地的治理权和兵权,可能就是杨谅没有自行征收赋税的权力,但是杨坚已经是极力支持了。

杨谅是什么来历?造反叛乱的他是什么结局?

原因很简单,显然杨坚宠爱杨谅是必然,同时隋国初立,刚刚结束了南北朝百年乱局,前朝降将比比皆是,能打仗的有,能惹事的人也大有人在,怀有异心之人更是不在少数。

而北方和东北都有军事威胁,也就是突厥和高句丽对隋朝的边疆威胁,如此,杨坚必然要在北疆布置重兵,防御可能的入侵,这样的话,主管北部防御的武将必然可以掌握隋朝精锐力量,如果这个主将心怀异志,但凡隋朝发生内乱,其便可割据自立,直接对关中产生了威胁。

因此杨坚才会如此重用自己的儿子杨谅,有杨谅在,就可以消除其他武将掌控隋朝边防精锐的可能,杨坚活着的时候,这完全没问题,因为杨坚完全可以震慑住自己的儿子,而隋炀帝杨广继位的时候就不一定了。

所以说杨坚活着,杨谅就是维系隋朝北疆安定的宗室,杨坚若死,杨谅分分钟就有割据自立,图谋反叛的人物。

杨谅是什么来历?造反叛乱的他是什么结局?

《隋书。文四子传》谅自以所居天下精兵处,以太子谗废,居常怏怏,阴有异图。

杨谅在杨广成为太子后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处境了,毕竟自己的权势地位依赖的是杨坚,而随着杨坚身体越发虚弱,杨谅必然知道,自己的处境堪忧。

尤其是在隋文帝薨逝的前一年,杨谅的四哥蜀王杨秀被废,他领兵在外,根本不知道这到底是杨坚的意思,还是杨广的意思,但是杨谅是知道一点,不论是谁的意思,目的很明显,那就是帮助杨广继位,肃清所以可能危及杨广帝位的人。

那么杨谅就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会成为杨广的目标的,所以说他在杨坚还活着的时候,就开始筹谋反叛,为日后对付杨广做准备。

《隋书。文四子传》遂讽高祖云:「突厥方强,太原即为重镇,宜修武备。」高祖从之。于是大发工役,缮治器械,贮纳于并州。招佣亡命,左右私人,殆将数万。

杨谅依靠杨坚的信赖喜爱,向朝廷索取了大量人力物力,为自己修缮城池,打造兵器,并且招纳了流亡之士,得到了数万人。

这里就要注意了,显然杨谅这是在私自募兵啊,这数万人可不是隋朝征集的,而是杨谅利用杨坚给予的钱财,自行招纳,那么这数万人更多的就成为了杨谅的私兵,这也是他敢于在杨坚时候,就起兵反叛的原因。

同时杨谅还任用前朝降将,比如梁将王頍、陈将萧摩诃,前朝降将对于隋朝的忠诚度也是不高的,因此杨谅稍加拉拢的话,就可以组建属于他杨谅自己的势力集团。

因此杨谅在杨广还没有继位的时候,就已经做足准备了,所以在隋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后,杨谅看到召自己归京的诏书后,二话不说就起兵反叛了。

《隋书。杨素传》谅退保并州,素进兵围之,谅穷蹙而降,余党悉平。

只不过很快杨谅的反叛就被平定了,本来杨谅的势力集团堪称是隋朝的边疆重镇,其若反叛,隋朝势必天下大乱,而杨广刚刚登基,地位未稳,隋朝有陷入大乱的可能。

但问题是,杨谅在杨坚之下,还可以做一个安定北疆的宗室,还有点功绩,可是说动统帅大军,攻必克,战必胜,杨谅还是不够格的。

杨谅是什么来历?造反叛乱的他是什么结局?

在杨坚活着的时候,他给了杨谅两次统帅大军,去刷战绩,锻炼能力的机会,但是杨谅都没有把握住。

《隋书。文四子传》十八年,起辽东之役,以谅为行军元帅,率众至辽水,遇疾疫,不利而还。

十九年,突厥犯塞,以谅为行军元帅,竟不临戎。

一次是征讨高句丽,但是军中发生疾疫,所以撤军,另外一次是最离谱的,杨坚命杨谅统军抵挡突厥入侵,但是杨谅一直没有去前线部队,可以说杨谅缺乏统领大军作战的能力,当过监军还有些可能,其实他一直做的也就是监军的事,也就是限制其他将领拥兵自重。

而这也就导致了杨谅在起兵谋反后快速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一个早早就为谋反做准备的人,却在谋反之时,在大战略上优柔寡断,过于乐观,最终导致了快速衰败。

《隋书。文四子传》王頍说谅曰:「王所部将吏家属,尽在关西,若用此等,即宜长驱深入,直据京都,所谓疾雷不及掩耳。若但欲割据旧齐之地,宜任东人。」谅不能专定,乃兼用二策。

其实王頍的建议就是两种打法,一种是快攻快打,趁隋朝反应不及时,集中所有兵力攻入关中,占据京师,一次彻底摧毁隋朝的反击,另外一种就是各地自立,坚守不战,和隋朝打消耗战。

但是杨谅却没有做出抉择,什么叫“兼用二策”,这就是犹豫不决的意思啊,毕竟这两种打法是完全相反的,只能选择一种,如何兼用两种,这不是说用什么人的问题,而是说杨谅在大战略决策上,完全是优柔寡断的。

杨谅是什么来历?造反叛乱的他是什么结局?

《隋书。文四子传》未至蒲津百余里,谅忽改图,令纥单贵断河桥,守蒲州,而召文安。

所以说在原本制定了渡过黄河,攻入关中的战略后,杨谅在实施过程中临时更改了命令,又不渡过黄河了,反而烧断河桥,坚守蒲州,也就是黄河的重要渡口,显然杨谅又想坚守不战,以待时机了,其实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坚守不战,势必要寻求外援,比如向北方的突厥求援,可是杨谅貌似没有这个打算。

正是杨谅集团攻守的战略抉择出现了问题,隋朝可以稳步调军,并有杨素率领部队,渡过黄河,接连即便杨谅所部,而杨谅谋反必须获得胜利才能稳住军心,随着接连的战败到来,杨谅所部将士也就没有死战之心了,最终反叛被平定,杨谅也是被囚禁至死。

可以说杨谅就是一个缺乏军事谋略的宗室,在杨坚活着的时候,可以坐视朝廷的一只眼,安插在北疆,稳定边防,但是他想要谋反,自立为帝,其个人能力就差得太远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1/43922.html

“杨谅是什么来历?造反叛乱的他是什么结局?” 的相关文章

郭祚:北魏重要谋臣、改革家,协助孝文帝谋划汉化改革

郭祚:北魏重要谋臣、改革家,协助孝文帝谋划汉化改革

郭祚(449年~515年),字季祐,太原晋阳人。北魏大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和重要谋臣之一,曹魏名将郭淮弟郭亮七代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少年孤苦贫困,姿貌不伟,涉历经史。尺牍文章,见称于世。二十岁时,为并州主簿,得到并州刺史孙小的赏识。孝文帝即...

羊琇:西晋时期外戚、官员,研究学问而有智谋

羊琇:西晋时期外戚、官员,研究学问而有智谋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与才女辛宪英之子,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从父弟,西晋名将羊祜堂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学问而有智谋。年轻时,与司马炎同门。司马炎任抚军将军后,以为参军,迁左卫将军,封...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始皇的后宫,一直是一个谜。后宫里有多少嫔妃,分别都是些什么人,这些后妃叫什么名字,《史记》中一概没有记载下来。别说后妃的名字,就是秦始皇的皇后是谁,都不清楚。很多人说,秦始皇没有立皇后。就算...

曹操明明是最爱惜人才的人 曹操为什么没有去请诸葛亮出山

曹操明明是最爱惜人才的人 曹操为什么没有去请诸葛亮出山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不去请诸葛亮出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每次提起三国,就不得不让人想起诸葛亮,这个能掐会算的卧龙先生硬生生为资质平庸的刘备指明了方向,还帮他建立了蜀国,甚至在他死之后还稳住了朝堂。而让人不解的是,曹操明明最为惜才,怎么会放过这样的人才反而让刘备捡...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邦和韩信做了同一件事,结果完全相反,一个安天下,一个失人心,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和韩信实际上是一对生死冤家。当年韩信落魄,被项羽看不起的时候,是刘邦拉了他一把,让他做的大将军。后来刘邦彭城之战惨败后,韩信又拉了刘邦一把。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开辟新战...

失去荆州就意味着失去天下 刘备为什么不派赵云去守荆州

失去荆州就意味着失去天下 刘备为什么不派赵云去守荆州

还不知道:荆州之失是天下之失,刘备为何不让赵云守荆州?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蜀国之所以没能完成统一大业,很大的原因在于丢失了荆州这个军事要地。荆州不仅可以进攻东吴还可以进攻曹魏,而且是粮食生产之地,对蜀国来说是极大的助力,拥有着这样的地区,蜀国的胜算也就...

杜夫人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杜夫人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自古美人配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封建社会的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在家从父,嫁人从夫。那个时候属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这个特殊的标签,也成了压在女性身上的一把沉重的枷锁。所以,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很多女性会在战争当中为了洁身自好而选择以死明志,换句话说,她们成了...

钱易:北宋时期翰林学士,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钱易:北宋时期翰林学士,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钱易(968-1026),字希白,杭州临安人,北宋时期翰林学士。为吴越王钱倧子,钱昆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十七举进士,以少年“轻俊”被黜,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宋真宗咸平二年进士。通判蕲州,奏请废肉刑,为真宗采纳。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通判信州。累擢知制诰、翰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