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助武则天登位的大功臣,最后什么结局?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1-28)270

李世民死后,把武才人安排到感业寺当尼姑。

感业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乡后所寨,现感业寺小学即建于寺内。是唐代禁苑内的皇家寺庙,现存有石栏和武则天汲水井一口。

为何寺名“感业”,因为该寺是隋炀帝建造的。隋炀帝年号“大业”,修大运河,攻高句丽,自己也被自己的伟大业绩感动了,因此造寺,取名“感业”。

李世民为何安排武才人出家,其实是一种“殉文化”的变种。李世民晚年更爱两才人,一位武才人,一位徐才人,就是徐惠妃。徐惠妃就殉节了。“帝崩,哀慕成疾,不肯进药,曰,帝遇我厚,得先狗马侍园寝,吾志也。永徽元年卒,年二十四,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何谓“狗马侍园寝”,就是像狗和马守卫家园一样终身跟随在主人身边,不离不弃。

因此武则天出家,也是殉节的一种变相表现形式,意为“从一而终”,一生只能有李世民一个男人。因为出家人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是清心寡欲青灯古佛青菜萝卜青丝白头度过一生的。

武才人感业寺出家

武才人在感业寺具体干啥?就是读经念佛,安静李世民的亡魂。因此李世民死后,李治继位,就要在李世民的忌日去感业寺烧香,祭拜父亲亡灵。结果就遇到了在这里出家的武才人。

李治在李世民病重时入宫侍候李世民,于是认识了同样在李世民床前侍奉的武才人。“见才人武氏而悦之”。“悦”,《说文系传统论》解释道:“悦,犹说也,拭也,解脱也。若人心有郁结能解释之也”。

有人分析说,因为武媚娘和长孙皇后长得很像,因此催生了李治的恋母情结。而李治生性内向温和,不善表达,因此需要有人开导抚慰。而武媚娘比李治大三岁,所谓“女大三,抱金砖”,恰恰担任了这个姐姐兼母亲的角色。因此李治对武才人念念不忘,都是厄普洛斯情结作祟。

助武则天登位的大功臣,最后什么结局?

李治初见武媚娘,一脸依赖

于是有了下面这一幕,李治庙里见到武才人:“武氏泣,上亦泣”。为何哭,心痛才哭。为何心痛,知音难觅。

好多电视剧把李治演成色狼,把武媚娘演成色鬼,二人一见面就要如何如之何,其实不然。李治和武媚娘是有真感情的。李治真的从内心中需要这么一个强势女子。

王皇后知道后,“阴令武氏长发,劝上内之后宫”。就是说,并不是李治要让武才人还俗,而是王皇后要让武才人还俗入宫。

王皇后为啥这么做,为了跟萧淑妃争宠。王皇后无子,李治正宠萧淑妃,因此王皇后希望武媚娘能把萧淑妃的威风压下去。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被忽略,那就是萧淑妃是正一品,离皇后只有一步之遥,而武才人只是正五品,差着好几级。王皇后目下更大的竞争对手是萧淑妃而不是武媚娘,因此她才想出这一招。

王皇后,也有心机

武才人入宫后,很会玩,把王皇后哄得团团转。王皇后于是很高兴,老在李治面前夸武才人懂事,“武氏巧慧,多权数,初入宫,卑辞屈体以事后。后爱之,数称其美于上”,于是没多久武才人就大被宠幸,拜为昭仪。

昭仪是正三品,离皇后位置又进了一步。更重要的是,“后及淑妃宠皆衰”。李治就喜欢武媚娘,不喜欢王皇后和萧淑妃了。

然后就是三个女人一台戏,兹不赘述。总之,武媚娘的手段要比王皇后和萧淑妃高很多,李治信武昭仪,不信王、萧。但是“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就是说,李治根本没有废后的想法。武昭仪一看,小打小闹不行,必须祭出大杀器。于是有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幕,就是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

对于这件事,新旧唐书都记载了,资治通鉴也采信了,风月君看过好多唐史大家的分析文章,都没有替武后翻案之意,可见此事是可以相信的。资治通鉴写的生动活泼,我们试引如下:“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诉其罪。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

这一段大家不想看可以略过,反正电视里演了千百遍,相信大家都背会了,不赘。总之此时李治才决定废后的。

王皇后探视武昭仪女儿,结果被嫁祸

但是李治要废后,必须过长孙无忌这一关。

这里有个问题,长孙无忌为何支持王皇后而不支持武昭仪,陈寅恪先生说是因为派系。王皇后属于关陇派,和长孙无忌一派,而武昭仪属于山东派,和李绩(徐茂公)一派。

这话风月君不敢苟同。陈先生的学问博大精深,高山仰止,不是风月君这种后学小子可以质疑的。风月君这里只是提出自己的想法而已。

《新唐书/后妃传》明确写道:“高宗废后王氏,并州祁人,魏尚书左仆射思政之孙”;“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并州文水人。父士彟。”

看见了吧,王皇后和武昭仪是老乡,都是并州人。王皇后是太原祁县的,就是乔家大院那个地方。武昭仪是吕梁文水县的,跟祁县隔河而望。二人是老乡,按照郡望分析,都属于关陇派。因此派系一说是不大成立的。

乔家大院所在地祁县,正是王皇后老家

那么为何长孙无忌要支持王皇后,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性格。王皇后“性简重”,何谓简重,简单稳重,好相处。而“武才人有权数,诡变不穷”,不好相处。给你你愿意跟一个简单稳重的女人共事,还是跟一个狡诈多变的女人共事?这是长孙无忌反对废后的根本原因。

李治于是大做长孙无忌工作,先跟武昭仪二人降尊屈纡,来到长孙无忌家串门,吃饭,“酣饮极欢”,当场给长孙无忌三个儿子封了官,还赠赐了十车“金宝缯锦”。就是金银珠宝绫罗绸缎,都是值钱玩意。然后跟长孙无忌说起王皇后不生孩子,想让长孙无忌表个态,但是长孙无忌“对以他语,竟不顺旨”,扯开话题,顾左右而言他,不拾这茬。李治和武昭仪热脸贴个冷 *** ,“不悦而罢”。

武昭仪又让自己老妈杨夫人出面,多次亲自去长孙无忌家做工作,皆无果。“屡有祈请,无忌终不许”。要知道杨夫人可是隋炀帝一脉,代表关中杨家,说话也是有点分量的,现在为了女儿的前程,只好拉下老脸,也算豁出去了。

李治又让礼部尚书许敬宗做长孙无忌的工作,结果被长孙无忌厉声大骂。

助武则天登位的大功臣,最后什么结局?

长孙无忌,一脸倔强

李治一看搞不定长孙无忌,只好找重量级帮手。于是本文主人公出现了。

永徽六年,也就是李治当皇帝第六个年头,武昭仪入宫第五个年头,九月的一天,下班之后,李治“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入内殿”议事。就是下班了大家来我这儿加个班,说点事。

其实大家都知道要说啥事。于是“绩称疾不入”。李绩,也就是徐茂公推说自己病了,要回家吃药,没进去。

无忌等至内殿,上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

遂良对曰:“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上不悦而罢。

大意是说,王皇后是你爸亲自给你娶的,你爸临终前拉着你的手,把你和她托付给我。你难道忘了吗。再说了皇后没听说有啥过错,怎么能轻易废掉。

其实褚遂良这话说的一点道理没有。道理在李治这里。李治说得明白,王皇后生不出儿子,武昭仪生了个儿子。古人有“七出三不去”之说,第二出就是“无子”,“为其绝世也”。就是说一个女人只要生不出儿子是可以休掉的。李治就拿这一条说事。但是褚遂良却说什么老婆是你爸给你娶的因此不能废。用孝道来压李治,其实压不住。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不出孩子是更大的不孝。

至于褚遂良说的皇后无大错,掐死武昭仪孩子算不算大错?这虽然是一桩疑案,但是有口难辩,所有证据都对皇后不利。因此褚遂良就是强辞夺理。

第二天李治又说这事。不想褚遂良表现更差。遂良曰:“陛下必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万代之后,谓陛下为如何!愿留三思!”上大怒,命引出。昭仪在帘中大言曰:“何不扑杀此獠!”

褚遂良意思,你实在要换老婆,为啥要换武昭仪,天下女人又不是死光了,你可以换个别人啊。武昭仪以前是你爸老婆,天下皆知。千百年之后,你让世人怎么说你呢。

褚遂良可能是逼急了才这么说的,但这话却是犯了大忌,叫做“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么没水平的话说出来,搞的长孙无忌也很被动。有事说事,就事论事,你不能揭短不是。因此连一向温和内敛的李治也怒了,命人当场拉了出去。武昭仪更是气得要死,在帘子后面大喊,为啥不把这家伙当场打死。

獠为南北朝以来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蔑称,相当于“南蛮”之类。褚遂良是杭州人,因此被武昭仪称为“獠”。那时候互相看不起,南方人称北方人为“伧佬”。所谓“南獠北伧”。

褚遂良书法,临摹右军《兰亭序》,一板一眼

然后长孙无忌的队友韩瑗和来济也来劝谏,皆无功而返。

直到此时,徐茂公(李绩)才出手。

有一天徐茂公入见,李治问,我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大家伙都说不行,你看咋地。

徐茂公只轻轻说了一句话:“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你娶老婆你自己看,没必要问别人。这句话看似很寻常,却很中要害。于是“上意遂决”。

李治下了决心后,许敬宗就在朝堂上宣扬:“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一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一个农民多收了三五斗都想着换老婆,何况一个天子立个皇后。用得着这么多人操闲心嘛。

那么徐茂公和许敬宗说的对吗,也不对。因为自古以来立后不是家事,是国事。跟立太子一样。皇帝皇后太子,乃是三位一体,犹如鼎之三足。皇帝立后能跟农民换老婆相比吗。

当然说对也对,因为你是皇帝,你想换老婆还是换太子,自己拿主意就行。别人也无非说说而已。

徐茂公为何支持武昭仪,陈寅恪先生说,因为徐茂公属于山东派(瓦岗派)领袖,几乎所有的山东派都支持武昭仪。长孙无忌属于关陇派领袖,而几乎所有的关陇派都支持王皇后。

因此,王皇后和武昭仪的废立问题,背后其实是山东派和关陇派的角逐。而最后让李治下决心的人,正是徐茂公。

为何徐茂公有这个魄力?因为李世民临终托孤,把李治托付给长孙无忌和徐茂公二人。徐茂公也是托孤重臣之一。

因此徐茂公才是真正决定武昭仪一生命运的人。如果徐茂公不支持武昭仪,她就很可能就当不上皇后,也就不会成为一代女皇,那么之后的中国历史就会改写。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1/44264.html

“助武则天登位的大功臣,最后什么结局?” 的相关文章

太平公主实力如何 李隆基为何与她联手对付韦后

太平公主实力如何 李隆基为何与她联手对付韦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玄宗为什么要联合太平公主才敢对付韦后?太平公主很厉害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看看唐玄宗在对付韦后的时候,是什么身份。唐玄宗,在清朝以后,为避康熙名讳,一般称为唐明皇,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点“盛唐”、“开元盛世”的开创者。然而,不...

执意处死蓝玉,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

执意处死蓝玉,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从草根最后逆袭为一代君王,他可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而是其手下有一帮誓死追随于他的人,否则朱元璋就是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成功。而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开国新君...

宇文神举是什么人?周宣帝赐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神举是什么人?周宣帝赐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神举,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族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大成元年(579年),北周宣帝宇文赟派人赐死了名将宇文神举。宇文神举是北周名将,在平灭北齐的过程中立下巨大功劳,还平定北齐余部的叛乱,巩固了宇文赟的皇位。那为何宇文赟还要害死忠心耿耿的堂伯宇文神举呢,一,出身名门宇文神举出身鲜卑贵...

徐晃能被曹操奉为战神 徐晃最后为何死得如此憋屈

徐晃能被曹操奉为战神 徐晃最后为何死得如此憋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徐晃曾被曹操奉为战神,为何死得如此憋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许多优秀的武将。而在这其中徐晃作为曹魏势力当中五子良将之一,可以说也是非常优秀的一名武将了。而纵观徐晃的一生,可以说是纵横沙场,战功赫赫。为曹魏的建立与壮...

李卫作为雍正时期的宠臣 乾隆又是怎么对待他的

李卫作为雍正时期的宠臣 乾隆又是怎么对待他的

还不知道:雍正皇帝去世之后,乾隆是如何对付雍正宠臣李卫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皇帝生前,有四个最受其信任的大臣,这就是鄂尔泰、李卫、张廷玉和田文镜。除了田文镜死于雍正朝外,其余三人都延续到了乾隆一朝,其中又以李卫最先去世,年仅51岁。雍正皇帝去世后,把依然活...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还不知道:项羽自刎后,刘邦却为他大哭不已,到底是惜英雄,还是收买人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遭围堵,遇到旧时吕马童,说道:“我听说刘邦重金悬赏我的脑袋,你是故友,我便送你了!”说罢,自刎而死。但奇怪的是,一心希望项羽死的刘邦,却哭了起来。...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死后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口含七粒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谈起三国时期,一定会被那段时期所发生的事迹所惊艳。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那段时期里一些经典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故事,也让那个乱世增添了靓丽的一笔。而我们谈起三国里的人物时,大...

雍正为什么和十三弟胤祥关系那么好 究竟到什么程度

雍正为什么和十三弟胤祥关系那么好 究竟到什么程度

历史上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他们俩关系好到了哪种程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更何况陪伴的还是在历史上向来以对待兄弟刻薄出名的雍正,别看雍正对待其他兄弟动辄夺爵圈禁,甚至将八弟胤禩和九弟胤禟折磨致死,连同母的亲弟弟胤禵都被...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