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的计谋才能怎么样?曾暗助曹丕称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贾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三国是乱世,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暂且不说能征善战、以一敌百的武将,光是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外的文臣谋士,就如天上的繁星般闪耀于历史长河之中。而贾诩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算无遗策,言无错语,堪称当时最聪慧的人之一。其计谋的灵感都得益于他善于洞察敌方的心理定势,反其道而行,来个出其不意。曾两次打败曹操,更暗助曹丕称帝。
贾诩是曹操集团的重要谋士,时人称他“有良、平之奇”。陈寿将他与著名的颍川士族领袖苟或、荀攸合写一卷,居于非常显赫的位置。他从东汉末年一直到魏文帝几十年间,一直处在政治的最中心,却能够独善其身,最终寿终正寝,相比其他众多谋士,可谓幸甚。
贾诩诩生于甘肃普通人家,这地方并非礼仪之乡。所以他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时被察孝廉为郎,后因病辞官。公元195年,董卓旧将郭汜、李漼一方挟持公卿,一方挟持皇帝,牵连而死的百姓数以万计。在这长战役开始之初,李漼由于手中有汉献帝,一度出于优势。可是,随着镇东将军张济从陕西前来参战,使得伤痕累累的李漼和郭汜不得不暂时停止争斗。
李漼也好,郭汜也好,当然知道张济耍的什么把戏,一旦汉献帝前往弘农,李漼和郭汜就将沦落为叛贼,天下诸侯必群起攻之。形势非常紧张,三方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谁也不敢抢先下手。但是贾诩只凭借一句话,就改变了当时的局势。贾诩说:“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相率而西,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事济,奉国家以正天下;若其不合,走未后也。”
贾诩说得不错。一旦李漼等人放弃兵权,一个负责治安的小小亭长,就能把几个人抓了。可是如果率领大军攻打长安的话,那事情就完全不同了。正因为贾诩的建议,李漼和郭汜兵犯长安,并且开始了长达三年的统治,李漼和郭汜在长安,比起董卓的残暴,有过之无不及。
之后贾诩投靠张绣,开始了他奇谋妙策的人生。 建安三年,曹操南征张绣,包围了张绣据守的穰城。此时,曹操获悉袁绍想乘虚袭击许都,迎献帝而号令天下,便立即从穰城撤兵。张绣率兵尾随追击曹军,刘表也派荆州军配合,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不想曹操竟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不甘失败,决计率兵追击。在听从贾诩的计谋之后,聚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就这样接连两次将曹操打败。
这让曹操开始注意贾诩,并且张绣之所以投降曹操也是因为贾诩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张绣降曹,会避免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这是送给曹操的更大见面礼。之后更是在官渡之战中帮助曹操坚定战胜袁绍的必胜信心。在大军粮乏不继、曹操有退兵之意而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分析道:“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贾诩的“四胜论”对袁、曹双方统帅政治军事才能的对比分析,准确精辟,大大坚定了曹操取胜的信心。战后,贾诩升任太中大夫。
最重要的是贾诩在曹操继承人的问题中巧妙回答,曹操代汉自立的步伐加快。但在选立继承人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定。曹丕暗中问计于贾诩,他建议应低调做人,恭谨处事,以孝为先,不违子道。特别是曹操向他征求意见时,贾诩以袁绍和刘表废长立幼的失败教训,希望曹操不要步其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