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和李世民为什么都鲜卑姓氏 他们和鲜卑族之间是什么关系
还不知道:杨坚和李世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隋唐从哪里来的。
唐朝是从隋朝手里接过的江山,隋朝是从北周过来的,北周是从西魏过来的。西魏从北魏分裂出来的,那么北魏是谁建立的呢,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
鲜卑族为什么能在中原建立政权,得益于两汉时期对草原霸主匈奴人不断的打击,导致匈奴人逐渐没落最终西迁,没有西迁的匈奴融合在草原上各游牧民族中,其中兴起于东部兴安岭一带的鲜卑族在草原上独大,成为蒙古草原的新霸主。
两晋时期,中原王朝没落,各少数民族趁机开始在中原划地盘。而占据蒙古草原的鲜卑族南下,成为最后的赢家,一举将黄河流域纳入自己的地盘,拓拔鲜卑建立了北魏。
拓拔氏建立北魏,主动学习更先进的汉文化,改鲜卑姓氏为汉姓,比如拓拔氏就改为汉姓元。穿汉族的衣服,学习汉族的文字,和汉族人通婚。
民族融合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个相互的过程。鲜卑族在不断的汉化的同时,当地的一些汉家士族也不断的鲜卑化。
鲜卑的统治者为拉拢这些汉家士族,通过赐姓、通婚方式来增加与汉家士族的交融。以表示都是一家人,不分彼此。如杨坚为代表的弘农杨氏家族,李渊为代表的陇西李氏家族通过以上方式,获得政治地位。
一,赐姓。
杨坚是弘农杨氏之后,东汉太尉杨震14世孙。北魏时候,杨坚的四世祖杨元寿是北魏的武川镇司马,到了北周文帝宇文泰时期,其父杨忠因为起义关西有功,被宇文泰赐鲜卑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因此杨坚的名字就叫“普六茹坚”,字那罗廷。听起来是地道的鲜卑名字。在《隋书》明确记载杨坚在未掌权时,就叫普六茹坚。到了普六茹坚掌权时,就不再用普六茹这种鲜卑姓氏了,包括其他被赐予鲜卑姓氏的家族,也一并不再使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春二月壬子,令曰:已前赐姓,皆复其旧。”
李世民的大野姓,比杨家的“普六茹氏”还早。李世民的曾祖李虎原本是北魏的左厢大都督,到了西魏大统16年,被西魏文帝元宝炬封为“八大柱国”之一,陇西郡公。因此李虎被赐姓“大野”,然后李世民的爷爷叫作“大野”,父亲被叫做“大野渊”。但自杨坚代北周后, *** 又全部恢复了汉姓。“大野渊”恢复叫李渊,而李世民没有史料记载他曾经叫过“大野世民”。
二,通婚。
杨坚娶的老婆就是鲜卑贵族独孤信的女儿,那么隋炀帝杨广,身上就有鲜卑血统。
同样李渊身上也有四分之一鲜卑血统,其母独孤氏有一半是鲜卑血统。李渊的嫡妻窦氏,其母就是宇文泰的第五女襄阳公主。那么,李世民的嫡妻长孙皇后就是鲜卑人。
由此,从南北朝开始,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民族进行民族大融合,已经很难分得清什么是纯正的 *** 和鲜卑族了。
其实,很多少数民族其实原本就是中原人种的分支,根据《史记》记载:匈奴、突厥、鲜卑以及更早的山戎、鬼方、东胡后来的吐谷浑、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其先祖都是夏商周三代部落的分支,因为地域环境的改变,他们的习俗也久而久之发生了改变,他们逐水草而居,漂泊在中原文明的四周,进而发展成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汉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相对游牧文明具有先进性,同时汉文化又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对各种外民族,都可以兼收并蓄,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汉民族本身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结果。
早在两千多年前,华夷之辨就是根据礼仪来区分华夏和蛮夷的,只要夷人认同华夏之礼仪,那就是华夏人,如果华夏人不懂礼仪也等同于夷人。这就是从华夏文明不讲血统论,而讲文化认同论。为什么我们文化传统没有断,就因为文化的认同论,不管谁入主中原,只要他们选择汉化,学习汉文化,就是华夏文明的一分子,所以华夏的大家庭越来越来大。
所以得出的结论,无论杨坚叫普六茹坚,还是李世民叫大野世民,都不重要,因为他们信仰的都是汉文化,都是汉民族更优秀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