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嘉铨:被皇帝嫉妒太长寿,他最后什么结局?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古代,由于医疗卫生水平的限制,活到七十岁确实是件不大容易的事。不过,你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人因为活到了七十岁,所以被皇帝问罪从斩的有趣故事吗?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一、我们的主人公——名儒尹嘉铨
这个故事发生在清代乾隆年间。乾隆年间有个官员叫尹嘉铨,此人博学出众,所以自居名儒。宋代的朱熹曾以儒家的思想理论为基础,编辑了一本儿童教育读本,叫做《小学》。而尹嘉铨在任期中,曾上奏乾隆皇帝要求八旗子弟每日去研读朱熹所著的《小学》,他还给《小学》加了不少独到注解。他要求旗籍子弟读《小学》的建议,和给书中注解所体现出的学术水平,都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
尹嘉铨退休后回了老家河北保定。退休后的同年四月份,乾隆巡游经过了保定。退休后脱离权位后的尹嘉铨无事可做,一听说乾隆西巡来到了自己老家这块,激动极了,一心想着能参加接驾面圣——只要能接驾面圣,即便自己退休了,也能在父老乡亲面前风光一把。可没成想,乾隆并没有下旨召他觐见的意思。于是尹嘉铨决定想个由头,让皇帝回应下自己。他拟了份奏折。奏折的内容是想为自己也曾经在朝为官的父亲,在祭祀儒家圣人的文庙中求个祭祀位。尹嘉铨的这个举动,按我们今天的语境,就是“没事找事”、“找存在感”。
尹嘉铨的想法估计是不管乾隆皇帝同不同意,自己的这个举动都能给自个儿博个孝名。谁知乾隆看到了尹嘉铨的奏章大怒,朱批回复说,文庙祭祀是国家大事,把你爹放在文庙里同诸位圣人一般供世人和皇家祭祀,这怎么可能呢?你这言论本应该拿去治罪,念在你是出于孝心,我就不和你计较了。你在家安分守己点,再敢妄言,我就治你的罪。
二、尹嘉铨的“古稀之死”
得到回复的尹嘉铨本该消停了,但可能是脑子不大清醒,以为乾隆真是个仁君,所以他又上了一次奏章,继续申请自己父亲从祀文庙这件事。乾隆最终勃然大怒。朱批回复说,你还敢狗叫狂吠成天喊着这事?我饶不了你!(原文:“竟大肆狂吠,不可逭矣。”)
乾隆震怒,后果很严重。乾隆下旨,将尹嘉铨下狱抄家。在抄家过程中,在乾隆的示意下,朝廷内的学士们仔细地检阅了尹嘉铨平日所著的书文,检查了半个月,硬是从里头挑出了一百三十多处悖逆言论,用以当作尹嘉铨悖逆犯上的罪证。最终,尹嘉铨被处死刑。值得一提的是,尹嘉铨在他的书作《名臣言行录》中自称古稀老人,不巧的是,乾隆在自己七十岁时作的诗中,也自称“古稀老人”,而尹嘉铨“胆敢”和乾隆一样自称古稀老人的行为,被认为是犯忌。最终,尹嘉铨成为了中国历史的唯一因为“古稀罪”而死的人。尹嘉铨死后,其所著的书籍都被列为禁书,均被销毁和收缴。
三、尹嘉铨之死与清代政治
那么,从尹嘉铨的“古稀之死”,我们能发掘出哪些清代背后有趣的现象呢?
尹嘉铨的死,是清代已久的“文字狱”的一个体现。乾隆时代有关文字狱的有趣现象,可以从“尹嘉铨事件”中略显一二:抓捕了犯人后就开始查抄犯人家里。查抄的目的不在于犯人的财产,而在于犯人的藏书和另外的文字。如果能从中发现“狂吠”之语,那就一定要据此狠狠地治罪。尹嘉铨身为儒学大士,自然著书颇多。这字一写多了,难免就有一些不太妥当的言论。所以官吏们深知乾隆的圣意,拿着他的著作愣是查了半个月,找出了一百三十多处不当言论(包含了“古稀老人”),最后才要了他的命。毕竟皇帝杀人,也要讲究个由头。名儒大士尹嘉铨估计死都没想到,自己最引以为豪的学识和著书,最终成为了他的断头刀。尹嘉铨“古稀之死”的一案,虽然死的人最少,但确实是乾隆最在意,最用心的一起文字狱案了。
如尹嘉铨一案,清代有着大量的以言治罪、以书杀人的文字狱行径。纵使是我们的孝子名儒尹嘉铨,最终也被乾隆皇帝看作是狂吠的狗。我们常说乾隆是一代明君,这种说法倒也正确——自清代以来的几大明君,就他们的行径和思想来看,他们确实是高明的暴君、聪明的封建独裁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