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朝野的吕不韦为何会选择自杀?真相是什么
大家好,说起吕不韦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前段时间热播的《大秦赋》,想必大家都看得异常过瘾吧。作为《大秦》系列影视剧的最后一部,讲述的正是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的事情。如同秦惠文王时期的张仪以及秦昭襄王时期的范雎一般,在嬴政与其父亲秦庄襄王时期也有一位大才,便是大名鼎鼎的吕不韦。
说起吕不韦的一生,可谓是十分的传奇,有人说他是赌徒,也有人说他是最早的投资家。但不管怎么样,吕不韦确实从一介商人变成了大秦的相国,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且他对秦始皇嬴政前期统一六国,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不过权力越高,往往越容易出事。
在嬴政时期的“嫪毐”一案结束后,虽然吕不韦受此事牵连,但罪不至死。可是为什么吕不韦在收到嬴政的一封流放信后,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尽。不由得让我们又想到了另一件事,秦始皇病逝后,赵高假传圣旨令远在边塞的扶苏自杀,而扶苏也就真的自尽了。难道在古代一封信的作用真的那么大吗?两人选择自杀的原因又是否一致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吕不韦这个人,他原本只是一个商人,出生于我们今天的河南地区。对于商人大家都知道,一切为了利益二字,吕不韦也一样,前期他通过低进高出积累了很多财富,本可以过着舒服自在的日子。不过,当吕不韦在赵国邯郸做生意遇到异人时,却打起了对方的主意。
异人为秦国派到赵国的质子,而他的父亲有二十多个孩子,异人在其中并不出众。另外,因为秦国与赵国常年打仗,处于赵国的异人自然不受重视,日子过得胆战心惊。但是作为商人的吕不韦为什么会选中异人呢?就算他要攀上秦国国君,也可以选一位比较有竞争力的王子。但是按照吕不韦的话来说,他这叫做“奇货可居”。就这样吕不韦在与异人达成协议之后,前往秦国说服异人父亲最宠爱华阳夫人,最终还真的成功了。回想当初异人曾许诺他事成便与其共享秦国,当然了这怎么想都是不可能的。在异人上位之后,吕不韦顺理成章当上了相国。
不过,异人在位并没有多长时间便去世了,继位的正是嬴政。而因为嬴政生母正是吕不韦当初献给异人的,并且在异人死后,吕不韦常常与太后私通。所以,后人还常常怀疑吕不韦是否为嬴政的生父。
当时的吕丞相可谓是风光无比,食十万户邑,光是奴役就有上万人。另外,那个时候的人们都喜欢收养门客,像战国四公子他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门客,甚至还形成了攀比风气。吕不韦在当上丞相之后也开始收养门客,但他却另有目的,便是为了著书。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吕氏春秋》,就是当初吕不韦召集门客所著的。
随着嬴政逐渐长大后,收回了所有大权,不再受吕不韦限制。吕不韦害怕自己与太后之事被嬴政知晓,特意选择了门客嫪毐进献给太后。但终究还是被人告发,嬴政处死了嫪毐三族以及他和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原本想顺势除掉吕不韦,但因为吕不韦对前朝有功,只好先将他赶回封地。
即便相国职位被剥夺,可吕不韦的影响力还在,大臣们都比较信服他,这可惹得嬴政不开心了,于是才写了那封只有30个字的信。信中的内容大致为,指责吕不韦有什么功劳,可以享受十万户邑,并且被人尊称为“仲父”,并将其全家流放到蜀地。
可是吕不韦在看到这封信后,也明白嬴政的用意,虽说他现在只是被流放,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赐死了。嬴政既然想要稳定政权,自然是不能留下他的。所以吕不韦在看到那封信之后,便饮毒酒自杀而亡。与后面公子扶苏在看到假圣旨自杀不同,扶苏可能是愚忠或是无奈,而吕不韦更多的是看透生死,知道自己逃不过,不如一了百了,这也是一种洒脱。
回想吕不韦的一生,他本可以凭借做生意安度一生,但却选择了一项极其危险的“生意”,所幸成功了,但也注定了他最后不得善终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