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兴唐名将李光弼为什么没有像郭子仪长寿?在自己五十来岁就抑郁而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2-22)450

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光弼。

郭子仪和李光弼同为兴唐名将,功勋不相上下,而人生结局却相差很大。郭子仪在85岁那年安详离世,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而李光弼却在57岁那年抑郁而终,心中始终有遗憾。如此的反差,怎能不让人唏嘘不已。

若论在安史之乱中的战功,郭子仪是逊于李光弼的,李光弼在史书上被认为“战功推为中兴之一”。而且就前半生的人生经历来说,李光弼是比较顺遂的,即便打了败仗,也并没有受到影响(既没有解除兵权,也没有降职),但郭子仪则坎坷的多,他数次被解除兵权、降职,好在郭子仪始终忠于朝廷,心胸豁达,具有远见卓识,被认为“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兴唐名将李光弼为什么没有像郭子仪长寿?在自己五十来岁就抑郁而终

郭子仪比李光弼大十一岁,李光弼能在安史之乱中崭露头角,还是源于郭子仪的推荐。在冯梦龙的《智囊全集》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大意是安思顺在任朔方节度使的时候,郭子仪和李光弼都在安思顺的军中担任牙门都将,但是两个人互相看不顺眼,即便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也是互相瞪眼,恨不得对方立刻消失不见。后来郭子仪接替安思顺做了朔方节度使,李光弼怕郭子仪打击报复,想离开却又不敢,一直在犹豫。不久,唐玄宗让郭子仪率军出征,李光弼见不能再犹豫了,就面见郭子仪,说:“我情愿一死,只求你能赦免我的妻儿老小。”而郭子仪快步走到李光弼面前,扶着李光弼的肩膀说:“现在国家正在遭受战乱,皇上也迁往别处避难,没有你的帮助,我又怎么能打胜仗呢?现在不是心怀私怨的时候啊。”

这个故事的真假姑且不乱,但两个人的对对话中不难看出两个人的性格。李光弼正直、刚强,但过于看重自己的权势;而郭子仪在国家面前,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在乎身外之物。

兴唐名将李光弼为什么没有像郭子仪长寿?在自己五十来岁就抑郁而终

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因功获得食实封2000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于凌烟阁。这是无上的荣耀,当然伴随着荣耀而来的还有宦官们的羡慕嫉妒恨,鱼朝恩和程元振都害怕李光弼战功太卓著而威胁到自己,于是开始排挤李光弼。李光弼曾亲眼见到郭子仪是怎么被鱼朝恩害得失去了兵权,也见识到了程元振是怎么把来瑱害死的。于是李光弼格外忌惮宦官们。

当时大唐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把大部分的兵力都调离了原来的重镇,河西、陇右军也被召回平叛,以至于和陇之地空虚,吐蕃趁虚而入。而宦官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最终代宗不得不跑去了陕州,然后下令让李光弼到陕州护驾平叛,但是李光弼惧怕宦官们给他使绊子,竟一直拖延出兵,代宗又重新启用郭子仪,赶走了吐蕃。代宗回到长安后,任命李光弼为东都留守,而李光弼再一次寻找借口拒绝赴任,反而带兵回了徐州。即便代宗召李光弼入朝,李光弼也拒绝了。

李光弼的做法不过是在保护自己,坚守在自己的地盘上以免被宦官陷害,但这种行为落在别人眼中就是拥兵自重。昔日信服、拥护他的那些老部下渐渐也不再敬畏他、服从他,这让他更加苦闷,终于在764年病逝。距离安史之乱被平定不过一年半的光景。

兴唐名将李光弼为什么没有像郭子仪长寿?在自己五十来岁就抑郁而终

反观郭子仪,无论兵权在不在,官职在不在,他都不在乎,至少表现出来的是不在乎。只要皇帝需要他,他永远都在,平定安史之乱有他的功劳,后来他又退吐蕃军,平定仆固怀恩叛乱,退回纥兵等等。代宗怀疑他,他就把肃宗给他的一千多件诏书全部呈给代宗看,以证明自己的忠心;代宗让他做尚书令(唐朝只有李世民做过),他就坚辞不受,低调低调再低调;宦官鱼朝恩把他父亲的坟墓挖了,代宗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他就对代宗表示是他自己做的不够好,是他没有管束好自己的部下,以至于士兵们损害了不少百姓的坟墓,现在轮到他的父亲了,那也是上天在惩罚他,和别人没有关系。

这样的一个功勋卓著又为国着想,心胸豁达之人,又怎么能不被皇帝信任?所以即便他曾数次被解除了兵权,但关键时刻皇帝还是会起用他。而他,成了古代功勋极高的武将的一个特例。在宦官当政的年代居然活到了85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2/48441.html

“兴唐名将李光弼为什么没有像郭子仪长寿?在自己五十来岁就抑郁而终” 的相关文章

周延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周延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周延儒是明朝大臣,崇祯帝朱由检在位时任内阁首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明末崇祯朝,出现过许多奇葩事,导致崇祯朝的朝局很不稳定,明朝的灭亡,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应该归咎于内部的混乱。比如,崇祯皇帝换宰相频繁,在他执政的十七年时间里,一共更换了五十多位内阁大...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何进兵权在握,为何不直接杀了十常侍,却要引董卓进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曹操、刘备和孙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新格局,那么何进就是这场政治洗牌的荷官。为了能在汉灵帝死后的东汉政局中大权独揽,掌握着天下所有兵权的大将军何进,决心铲除敌对势力宦官集团。有人...

步骘:三国时期重臣,驻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

步骘:三国时期重臣,驻守西陵二十年,深得人心

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年避难,进入江东,担任讨虏将军(孙权)主记。历任海盐县长、车骑东曹掾、徐州治中、鄱阳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将军...

吴起变法后楚国经历十代君主 他们都有什么作为

吴起变法后楚国经历十代君主 他们都有什么作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吴起变法后,楚国历经10位君主,他们分别有什么作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变法成为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大家熟悉的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而走向强大。公元前221年,正是因为商鞅变法后,六位秦国君主打下的基础,秦始皇嬴政得以奋六...

隋炀帝在后世的评价怎么样?隋朝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隋炀帝在后世的评价怎么样?隋朝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杨广是一个亡国之君,他在位期间,连续大兴工役,掘长堑、置关防、营建东都、广筑离宫、开...

商鞅和白起都没有能善终 张仪为什么能够只身而退

商鞅和白起都没有能善终 张仪为什么能够只身而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为秦国重臣,商鞅和白起都没能善终,为何张仪能全身而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白起和张仪都是秦国重臣、功臣,商鞅主持变法改革为秦国发展成为强国奠定了基础;白起为秦国征战一生,斩敌百余万,攻城近百座;张仪出使诸侯,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

许褚多次败给了张飞 许褚为什么能和典韦齐名的猛将

许褚多次败给了张飞 许褚为什么能和典韦齐名的猛将

对许褚多次败给张飞,为何还能被称为一流猛将,和典韦齐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三分,强雄贵功业而贱人命,以天地为炉,万物生灵为薪炭,血泪并煎其中。也正是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局势中,无数的英雄豪杰涌现了出来,其中,不乏优秀的武将,而对于他们之间实力...

刘备攻打东吴时孙权两次求和 刘备为什么没有答应

刘备攻打东吴时孙权两次求和 刘备为什么没有答应

还不知道:刘备伐吴,孙权主动交出凶手并两次求和,为何刘备仍然不肯罢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刘备伐吴的过程中,孙权总共有过两次求和行为!至于为何刘备就是不肯罢手,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换做是你,你也不会答应!刘备伐吴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刘备和孙权的关系还是挺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