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周忱:野史里的糊涂官,在正史上拯救了明朝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2-23)340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周忱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昆曲名作《十五贯》,至今传唱数百年。剧中那不畏强权的知府况钟,也就“圈粉”了数百年。但剧中况钟的顶头上司,那位智商不在线胡乱冤枉好人的巡抚周忱,自然也在观众里拉了仇恨。甚至早年间的戏班子里,还有过扮演周忱的演员,演完后被愤怒观众打的尴尬事。不过对比真实历史,这周忱巡抚,却是被抹黑了。

因为,野史里的“糊涂官”周忱,在正史里不但是一代能臣,更公认是大明王朝遇到“瓶颈期”时,立下大功的救国英雄。

“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明年,成祖择其中二十八人,令进学文渊阁。”周忱的履历还是很值得骄傲的,在靖难刚结束就成为庶吉士,此时的朱棣正是求贤若渴,幸运且努力的周忱就来了。

出乎意料的是:周忱入阁是毛遂自荐,在讲究论资排辈的明代官场,让人惊掉下巴。就在士大夫们嘲笑其幼稚的时候,朱棣竟然同意了:“忱自陈年少乞预。帝嘉其有志,许之。”

事实证明,朱棣没有看错人,这个“主动要官”的青年,为的不是高官厚禄,却是一个救国救民的理想。

周忱:野史里的糊涂官,在正史上拯救了明朝

一、韬光养晦

朱棣给周忱的最初的官职是刑部主事,接着是员外郎,官职不算高,周忱也不抱怨,兢兢业业老实干活。在这当中,周忱的才能也显现出来,很多大臣纷纷举荐,是金子肯定会发光,但有一人每每在关键时候横加阻拦。

有些人估计会说,阻拦周忱升迁的这个人一定是个奸臣,事实则正好相反,“坏周忱好事”的人,却是永乐年间的重臣,一直对周忱栽培有加的夏元吉。而每次“坏完事”后,夏元吉都是一句话解释:这个升迁的机会太平常,根本无法发挥周忱的才干啊!

如此这番“坏事”,一转眼,二十年就过去了。

这二十年里,周忱任劳任怨,在永乐年间至宣德年间的朝局更迭里,他已从昔日毛头小伙,变成两鬓斑白的中年人,也出落得更加成熟稳重。1430年,一直“坏周忱事”的恩师夏元吉,却突然与重臣杨士奇等人一起,把周忱推到一个重要的岗位上:工部右侍郎,奉命巡抚江南。

这等于是在大明帝国最富庶的地方,担任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在朝中官员看来,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大肥肉,大家抢破头的机会。但对于杨士奇夏元吉等重臣,甚至对于此时在位的明宣宗来说,这“肥肉”,是对周忱的一大考验,更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责任。

因为等待周忱的,是大明朝一个天大的难题:江南赋税问题。

二、披荆斩棘

江浙地区本是富庶之地,但明朝建立的时候,因为恼恨当地人曾支持死敌张士诚,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对江浙地区的征税非常重。江浙地区的赋税是其他省份的几倍或几十倍,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是官税,加上土豪劣绅的盘剥,百姓已经不堪重负,是死的死逃的逃。

到了明宣宗登基后,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一边是百姓负担沉重,富庶的渔民之乡,竟出现大批百姓流离失所的惨景,当时仅一个太仓州,户口就只剩了一千五百多户,比朱元璋时代缩水了七成。周忱刚到任时,还有大批百姓伏在他面前痛哭 *** 。许多一边却是朝廷赋税亏空严重,江南地区拖欠国家的税赋已经累计十年以上。等于是大明朝的“钱袋子”,一下被戳了大窟窿。周忱的这个“肥差”,就是去补窟窿的。

这困难,周忱早有心理准备。可到任之后,才直到准备严重不足。他原本以为,只要能减免江南税赋,就能解决问题。谁知奏折送上去,就被朝中高官骂的狗血淋头:江南税赋制度,是朱元璋定的“祖制”,岂能说减就减。换句话说,要是能减,还用你来当巡抚?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周忱却是新官上任先碰钉子,外加祸不单行:他到任的之一年,江南税赋又欠收。好些别有用心之徒,还给周忱起绰号叫“周白地”。但周忱却不急不怒,只是轻松一句回怼:“今年呼我周白地,明年教汝米铺地”,可见襟怀坦荡。

但只有襟怀,也解决不了问题。于是,经过与自己的搭档,野史里的“青天”况钟(苏州知府)一番精密筹算,周忱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法宝:平米法。

其实实事求是说,江南税赋虽重,但也没有重到离谱。之所以闹成这样,关键还因江南当地的富豪大户巧立名目甩锅,把各种不合理税赋甩到穷老百姓身上,自己逃国家税还中饱私囊。但周忱的“平米法”,恰让这帮人废了武功。

周忱:野史里的糊涂官,在正史上拯救了明朝

何为平米法?老百姓规定缴纳的粮食叫作“正米”,但押运粮食途中也有粮食消耗,比如被老鼠吃了、被雨水冲走等等,这些消耗叫作“耗米”。之前这些江南大户们,就是通过把“耗米”加到老百姓身上,肆意的横征暴敛,也把江南经济推到民不聊生边缘。但周忱这大招放出后,“耗米”按照财产水平,由富户们更多负担,百姓缴税大大减轻。以往想怎么盘剥就怎么盘剥的好日子,彻底没有了!

如此一来,效果立竿见影。在不加派任何赋税的情况下,不到五年时间,江南拖欠朝堂的赋税就全部缴清。而且“府储余米多至不可清”。这笔每年盈余不少的钱粮,周忱除了拿来修桥铺路,甚至还设立“低息贷款”。贫困农户可以找 *** 借贷,逾期不还也可以宽限。江南的社会经济从此高速发展起来,出现了“物阜民康,公私饶足”的好景象。当年“米铺地”的诺言,真做到了。

周忱能有此成就,不止因为平米法够狠,更因他做事极接地气。身为一方巡抚,他在江南任职二十二年,雷打不动的一个习惯,就是得空就换上便服,默默扎进田间地头,找百姓“问所民间疾苦,为之商略处置”。地气牢牢扎住,政策也就顺利铺展。

周忱的办事手腕,更堪称古代官场典范。他虽然常年劳于案牍,却没变成书呆子,智商情商都是顶级。身边的下属甚至小吏,都敬他如敬重父亲,往往相处没多久,就对他服服帖帖。某些下属的把戏,更是逃不过他的眼睛。一次有下属给他报灾,说运粮船遭到风浪损失不少,周忱当场就一句戳穿:你当本官不懂天气?你说的那天那地,根本就是大晴天,一丝风都没有。一句话就吓得下属乖乖招认。

这样一个有决心有手段的强人,在当时的江南,也成了神一样的存在。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难,更见证了周忱国之重器的价值:土木堡之变。

三、人走茶凉

一场“土木堡之变”,瞎指挥的明英宗沦为的俘虏。气焰熏天的瓦剌铁骑,兵锋直指帝都北京。虽然在大英雄于谦的主持下,北京城很快调集了二十万精兵,决心与瓦剌死战。可“皇帝不差饿兵”啊。真要打起仗来,钱粮物资怎么办?别担心,有周忱。

就在这个国难临头的时刻,远离京城的周忱,立下了关键一功:他把多年积存的江南府库钱粮快速送至京城,刚刚遭受大败的明王朝,这下一通大补血。库存钱粮足以支撑数年战事。“补血”后的明军,这才战斗力满血飙升,把兴冲冲杀来的瓦剌大军,打得头破血流窜逃。一场险些叫明王朝“提前变南明”的大难,就此平安闯过。

从未上战场的周忱,却是这场护国大战里,无可争议的功臣。

但随着明王朝的转危为安,等待这位功臣的,竟是突如其来的打击:由于明代宗登基,昔日支撑周忱改革的大公公王振(这是王振难得做的一件好事),也被钉在耻辱柱上。周忱竟也惨遭清算。由于他的改革,得罪了江南太多利益集团,因此也被他们罗织罪名诬陷,终于在景泰二年被勒令退休,两年后病故家中。

而新上任的江南巡抚李敏,则马上否定了周忱的一切功绩,“忱既被劾,帝命李敏代之,敕无轻易忱法。”很快江南再次回到了原来的样子,百姓继续忍受着高额的赋税,官绅的盘剥变本加厉。最终留下的只有百姓对周文襄公的无尽怀念,和那些周公祠堂。

“民益思忱不已,即生祠处处祀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2/48597.html

“周忱:野史里的糊涂官,在正史上拯救了明朝” 的相关文章

胡惟庸如此胡作为非 朱元璋为何会放任他

胡惟庸如此胡作为非 朱元璋为何会放任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何朱元璋要放任胡惟庸胡作非为?背后到底有什么考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胡惟庸做丞相是从洪武六年开始任右丞相,到洪武十年改任左丞相,一跃成为了百官之首,而此时也正是他独断专行开始的时代。朱元璋正是为了防止丞相权力过大,才设置了左右丞相,相互制约,为...

韩暨:曹魏大臣,在监冶谒者任内,推广使用水排

韩暨:曹魏大臣,在监冶谒者任内,推广使用水排

韩暨(jì)(159年-238年4月10日),字公至。南阳郡堵阳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汉韩王韩信的后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韩暨早年被举为孝廉,屡辞公府辟命。后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宜城长,丞相曹操平定荆州后,又转为丞相士曹属、乐陵太守、监冶谒者...

嘉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在位时期的君臣关系如何

嘉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在位时期的君臣关系如何

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1521年5月27日 —1567年1月23日 在位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嘉靖晚年的时候,梦想长生不老,因此不理朝政,一门心思学道教的做法,设坛求福。当时有很多人为了升官,迎合他的想法,向他献青词,献祥瑞,忙得不亦乐乎。也...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历史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废的?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嫡长子,母为文德皇后长孙氏。 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世民对于嫡长子可谓寄予无限厚望。公元618年,李承乾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寓意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李世民即位之后,立封李承乾为皇太子。看似波澜不惊的立储,却也隐藏着些许危机。翻看历史我们知...

符存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后唐做出了哪些贡献?

符存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后唐做出了哪些贡献?

符存审,五代后唐名将,被李克用收为义子并赐国姓。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符存审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九太保,在辅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对抗朱温、灭后梁的战斗中立了大功,不愧后唐名将。可符存审在死前一直想回洛阳见皇帝李存勖一面,但直到病死幽州也没能完成心愿。为何为后唐立下大功的符存审直到死也没能达成...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朝历代宫廷斗争都非常激烈,九子夺嫡则是清朝皇位争夺的代表作。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毙鹰事件”是康熙彻底厌恶并放弃八阿哥胤禩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康熙对胤禩极尽辱骂,用了非常多恶劣的词语,说他“心高阴险”“密行险奸”“行止卑污”。说他是“辛者库贱妇所生”,不但骂胤禩,还把胤...

历史上庞统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庞统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有云:“伏龙、凤雏,两人得一 ,可安天下。”伏龙即卧龙先生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庞士元的号。能与诸葛亮齐名,庞统的智谋应该是不容怀疑的。确实,伏龙、凤雏作为正副军师,一度共同辅助刘备建功立业。但诸葛亮是三国演义...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赵禹的品性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一意孤行自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的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某件事,是个贬义词。赵禹,西汉司法官。斄县人。早年间赵禹有些才华,以佐史的身份出任京都官府吏员,之后成为周亚夫的属官,不久之后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相继担任了御史、太中大夫等职。在那之后他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