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国一打六,是六线作战 秦国最后为什么还能统一天下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2-26)350

你真的了解秦国统一天下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两线作战,乃兵家之大忌。那么当初秦国一打六,是六线作战,为什么没有失败,反而胜利了?

秦国一打六,是六线作战 秦国最后为什么还能统一天下

这显然是误解了两线作战的意思,所谓两线作战是指同时在两个方向作战。比如二战时期的德国,原本在西边和英军鏖战,结果又转头去打了苏联,结果被东西两面夹击,腹背受敌。

而从秦国的地理位置来看,其是不可能出现六线作战的局面的。秦国在灭掉西南地区的巴、蜀等诸侯国以后,将自己的对敌方向基本上稳固在了一个方向,那就是东边。而秦国和六国打,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和楚国相对的武关,一个是东出韩国的函谷关。

所以,秦国最多出现的也就是一个两线作战。

然而在历史上,由于武关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秦国和六国的战斗大都是函谷关方向,所以秦国事实上只是一线作战。此外,所谓的一打六,也并不存在。历史上秦国虽然灭掉了六国,但秦国从未同时和六国作战过,更没有实现过一锤六的壮举。

秦国一打六,是六线作战 秦国最后为什么还能统一天下

事实上,在整个战国时代,无论哪一个国家,都没有强大的一国对抗六国的实力。哪怕是战国后期击败了赵国的秦国,其实力已经膨胀到吊打东方六国任何一家,但其面对着多国伐秦一样的怂。

比如公元前247年,魏国公子信陵君,统率五国联军,说是五国联军,事实上真正出力的也就赵魏楚三国,他们于河外大败秦军,将秦军赶回了函谷关。

当然,历史上秦国有击败过五国联军的壮举。即公元前241年,由楚相春申君为主帅,赵将庞煖率领赵、楚、魏、燕、韩等五国伐秦,于函谷关下为秦军所败。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

但是当时秦国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齐国当时乃是秦国的盟友。两国一西一东,将其他五国包围在中间,使之无法全力以赴。

秦国一打六,是六线作战 秦国最后为什么还能统一天下

所以为了报复,庞煖回过头来,把齐国给锤了。

(赵悼襄王)四年,庞暖将赵、楚、魏、燕之锐师,攻秦(蕞),不拔;移攻齐,取饶安。

讲到这里,其实涉及到战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合纵连横。

所谓合纵,就是六国联合起来打秦国,由战国中期名士公孙衍和苏秦提出,他们有感秦国的强大,所以欲联合东方六国共同对抗秦国。

“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

而合纵之势一旦达成,秦国基本上就只能认怂。公元前318年,魏国国相公孙衍联合韩国、赵国、魏国、齐国、楚国、燕国还有西部的义渠国一起联合攻打秦国,六国攻进了函谷关,秦国差一点就灭国了,秦国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割地求和,才保存下来。

事实上,根本不需要六国联合,仅仅是魏、赵、韩三国的三晋联盟,或者说齐、楚为首的齐楚联盟,那都够秦国喝一壶的。

秦国一打六,是六线作战 秦国最后为什么还能统一天下

所以为了抵挡合纵,秦国采取了“连横”策略,其核心就是挖墙脚,从而瓦解敌人的联盟。比如战国后期的齐楚联盟,不仅实力强大而且地理位置优越,不像被打残的三晋那般好欺负。于是张仪出使楚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再加上许诺献地六百里,使楚怀王与齐断交,从而一举拆散了齐楚联盟。

当然,张仪是个骗子,楚怀王一怒之下,发兵攻打秦国,然后被秦国联合其他国家暴打,赔了夫人又折兵。

当然,这其实是秦国一直以来惯用的套路。当初面对三晋联盟,秦国也很少正面硬刚。更多的时候是专挑韩国和魏国这两个软柿子捏,至于强大的赵国,暂时不会去招惹。

秦国和赵国决战前,其实已经在伊阙之战中,由白起率军歼灭了韩、魏两国的精锐主力。此外楚国也被打得迁都,被迫和秦国结盟。

就这样,秦国不断的通过连横策略,使六国无法达成坚固的联盟关系。然后一步步的蚕食削弱六国的力量,等到秦始皇发动灭六国之战的时候,东方六国已经没有了翻盘的实力。

当然,即使是这时候。秦国也没有一打六,而是远交近攻,一个国家一个国家蚕食消灭。大致策略就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

秦国一打六,是六线作战 秦国最后为什么还能统一天下

远交近攻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关键策略,其最初是范雎为秦昭襄王提供的一种外交和政治策略,意思就是对于距离秦国远的要联合交往,对于距离秦国近的要攻打。这项策略成为秦国的国策,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仍然是秦国最有效的策略。

为什么是这个策略呢?

首先燕国和齐国距离秦国尚远,秦国在消灭三晋之前去攻打这两个国家并不现实。所以秦国早早的便和两国交好,而且还暗中挑拨两国与其他国家的矛盾,比如燕国和赵国,齐国和楚国,以期他们不要达到多管闲事的目的。

至于魏国和楚国,这两个国家都是秦国邻国。其中楚国实力较强,贸然作战,很可能会被拖入战争泥沼。同时楚国和秦国世代联姻,有着联盟的基础。而魏国作为秦国世仇,被秦国经年累月的打击,不足为虑。

当然,韩国其实比魏国更惨,基本上都已经成为了秦国的傀儡,那为何还要首先攻击他呢?

秦国一打六,是六线作战 秦国最后为什么还能统一天下

这就只能怪韩国运气不好了,谁叫他的国家就在函谷关外,掐住了秦国东出的咽喉。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为了避免韩国背了,后捅刀子,只有先灭掉,反正费不了多大事儿。

事实上在秦灭六国之战中,虽然韩国是秦国之一个消灭的国家,但是赵国才是秦国的首要目标。这个赵国太顽强了,虽然经历了长平之战的惨败之后,国力远远不如秦国,但依然是秦国更大的对手,与秦国打得有来有回。而且和楚国不一样,赵国和秦国都是互相不妥协,见面即是生死血战。

所以灭掉赵国这个实力强劲,且仇怨深厚的对手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历史上赵国并不是第二个被灭掉的国家。邯郸被攻破之后,公子嘉逃到了代地,坚持抵抗,一直到公元前222年才被灭掉,当时还尚在的国家,就只有齐国了。

说这么多,总结来讲就是一点,秦国灭六国并不是粗暴的一打六,甚至于连平推的算不上。其间也还涉及许多的策略和利益交换。秦国能够打败东方六国,统一天下,除了国家实力的强大外,与秦国实行的战略正确息息相关。总体来说,秦国不仅没有以一打六,而是实行了非常正确的战略。

秦国一打六,是六线作战 秦国最后为什么还能统一天下

所以,秦国一统天下,实力只是一部分,策略也很重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2/49186.html

“秦国一打六,是六线作战 秦国最后为什么还能统一天下” 的相关文章

洪都大战陈友谅最后也没能反败为胜,是因为什么?

洪都大战陈友谅最后也没能反败为胜,是因为什么?

陈友谅作为一名坚定的反元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他为抗击元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洪都大战是陈友谅在和朱元璋的征战中最好的机会,同时也是最大的败笔。为什么说这是陈友谅最好的机会呢?朱元璋在和陈友谅展开决战之前,形势对朱元璋非常不利。不仅仅因为朱元璋人数很少,不仅仅因为陈友谅更熟...

纳兰明珠对康熙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有何过人之处?

纳兰明珠对康熙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有何过人之处?

“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帝论功行赏纳兰明珠名列前茅,是为大清立下奇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犹如一扇多彩的屏风,推开这扇隔板,你会发现历史原来如此瑰丽多彩,让人神往。历史还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射出许许多...

刘焉:东汉末年宗室、军阀,入主益州,担任益州牧

刘焉:东汉末年宗室、军阀,入主益州,担任益州牧

刘焉(?-194年),字君郎(《华阳国志》又作君朗)。江夏郡竟陵县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焉初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因益州刺史郄俭在益州大肆聚敛,贪婪成...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还不知道:朱高炽在位不足1年,为何能名垂青史?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泱泱华夏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历史记载的皇帝多达四百二十余人,这其中确实有许多残酷嗜杀的暴君与沉迷声色的昏君。但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前进,就是因为一直以来,历史大河中不乏有许多开明、智慧、果...

嘉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在位时期的君臣关系如何

嘉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在位时期的君臣关系如何

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1521年5月27日 —1567年1月23日 在位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嘉靖晚年的时候,梦想长生不老,因此不理朝政,一门心思学道教的做法,设坛求福。当时有很多人为了升官,迎合他的想法,向他献青词,献祥瑞,忙得不亦乐乎。也...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崇祯和魏忠贤相比,他到底差了哪一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历史上始终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年崇祯皇帝不应该杀害魏忠贤,若是魏忠贤在位的话肯定崇祯皇帝不会把大明王朝给整垮,可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后果,虽然当时的朝廷可能会依旧的乌烟瘴气,但会有一种另外的...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秦惠文王要杀商鞅的时候 商鞅就没有想过要造反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惠文王车裂商鞅之时,商鞅就没想过主动起兵造反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制定的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国君(当时还没有皇帝)的最高权利。要维护国君的最高权利,一个内容就是杜绝“造反”事件的发生。商鞅制定法律的时候,穷尽心血,把一切能想到的漏洞都堵上了...

顾谭:三国时期东吴太常,特别受太子孙登看重

顾谭:三国时期东吴太常,特别受太子孙登看重

顾谭(205年—246年),字子默,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太常,顾邵之子,丞相顾雍之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顾谭少年时和诸葛恪、张休、陈表同为太子孙登的学友。而顾雍因为高见卓识,特别受太子看重。位在太尉范慎、谢景、羊衟之上,从中庶子转任辅正都尉。赤乌年间,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