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太宗耶律德光是什么人?契丹王朝的第二位皇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辽太宗耶律德光是什么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氏有3个儿子(耶律阿保机共4子)。长子耶律倍,为人聪敏好学,性情外宽内挚,尤好读书,不喜射猎。能作文章诗赋;知音律,善绘画;还精通医药、针砭之术。太祖神册元年(公元916年)被立为皇太子。太祖灭渤海后建东丹国(即东契丹之意),耶律倍被封为东丹王,号称人皇子。次子耶律德光,相貌雄勇威武,精于骑射,长期随父外出征战,累立功绩,参预军国之务,年仅20岁时,就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三子耶律李胡,此时年仅15岁。
耶律阿保机与他的两个儿子耶律倍和耶律德光,对中原文化有着比较广泛的兴趣,都很熟悉汉文、汉字。阿保机就说得一口很好的汉语,只是在契丹族内部不说。但他在管理治下的汉族奴隶并驱使他们进行生产上,耶律阿保机采用汉族奴隶的筑城定居的生活习惯和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的生产模式。耶律阿保机也对中原的孔子非常崇敬,对佛、道两教也很信仰。他的大儿子耶律倍对契丹人传统的骑射等不感兴趣,其身上汉族知识分子的气息浓厚,被立为皇太子后,参预军国大政,尤表现出崇尚中原文化,倾心汉法。耶律阿保机修建孔子庙,于是命耶律倍春秋祭奠。
而述律后的契丹族传统思想则比较浓厚,推崇契丹民族传统,崇尚武力至上,强者为尊的统治秩序。她正是以这种思想倾向,来从她的儿子中挑选帝位继承人。耶律倍行为表现与述律后的意愿相违拗。耶律德光虽也和父兄一样,熟悉汉族文化,写得一手好汉字,但却更娴于骑射,在屡次的征战中获胜,赢得了契丹众将的钦佩,博得了母后述律平的另眼看待。耶律德光自幼对母后奉事恭谨。述律后病了不吃饭,他日夜服侍在左右。每当做了错事,述律后一瞪眼,他就表现出非常害怕的样子,惟母命是从,故尤为述律后所钟爱。
耶律德光虽已登上帝位,但他认为前太子、东丹王耶律倍和耶律倍的东丹国对他的帝位及统治还是存在潜在的威胁和挑战。这让耶律德光寝食难安。天显四年(公元929年),辽太宗耶律德光下令将东丹国的都城和人口迁徙到东平(今辽阳),并将东平升级为契丹国的南京。自此,东丹国封号虽未被废除,但已失去了自立国以来享有的半独立特殊地位,东丹王耶律倍也被监视居住。
耶律德光即位之时,契丹以西、以北、以东的各少数民族部族经过太祖天显初年的大规模征讨,大都臣服、归属于契丹的统治,契丹的主要劲敌是中原地区的后唐政权。耶律德光决定继续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不仅决心要实现太祖的遗愿,而且还要南下中原,一统天下。
天显九年(公元934年),后唐政权发生内讧。后唐凤翔节度使李从珂弑杀后唐闵帝李从厚,自立为帝。针对这一情况,生活在后唐的耶律倍派人给耶律德光送信,建议德光发兵后唐帝国。于是耶律德光亲自率大军南侵。正当耶律德光顺利进军之时,他的妻子萧氏产后得病,不久死去。接着发生了北府宰相涅里衮谋叛南奔的事件,迫使耶律德光中断对后唐的用兵,除留下部分军队继续攻打新州(今河北涿鹿)、应州等城外,大军班师北退。
事隔两年,天显十一年(公元936年),后唐内部再生变乱。后唐皇帝李从珂算计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欲削其权,石敬瑭起兵反唐。石敬瑭以向契丹称臣称子、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耶律德光发兵救援。耶律德光逐亲领五万铁骑南下。石敬瑭与契丹联军在晋阳(今太原)附近击败后唐军队。
其后,耶律德光更是率大军南下上党,助石敬塘灭后唐。后唐政权很快土崩瓦解。石敬瑭入居洛阳,寻迁都汴州(今河南开封,后升为东京开封府)。至此,耶律德光夺取河北,挺进中原的宏伟计划获初步成果。
灭唐立晋以后,耶律德光回到皇都临潢。石敬瑭则在耶律德光的扶植下,做了中原皇帝,对契丹毕恭毕敬,以示君臣有别。尽管如此,耶律德光对石敬瑭还是不放心,仍结好淮南南唐、江南吴越政权,以牵制石敬瑭,为自己争取时间休养士卒、整顿内政,为更大规模的南侵做准备。
耶律德光很重视农业的发展,不但支持汉族人在汉族地区发展农业,在草原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他也让人开垦土地,发展生产。耶律德光为发展生产,甚至把一些贵族私城改置为朝廷属州,设官治理,改善奴隶的处境。把于谐里河、胪胸河一带的土地,分赐给皇族为农田,发展农业生产。谕令有司劝导耕织,另外改革旧俗。
会同四年(公元941年)石敬瑭死后,后晋对契丹的态度发生变化,两国关系迅速恶化。嗣位的后晋皇帝石重贵,以景延光拥立之功,任命他为同平章事兼侍卫马步都指挥使,集将相于一身。以景延光为首的强行派不赞成过分屈从契丹,建议晋出帝对契丹只称孙不称臣,否认辽太宗耶律德光与晋出帝的君臣关系。晋出帝采纳了他的建议。耶律德光以此为由,出兵攻晋,欲实现他中原称帝的愿望。
而以张彦泽进城之后,纵兵大掠,擅杀桑维翰,命斩于市。杨光远之子杨承勋等先叛归晋,亦都被诛杀。后晋各地长官也被召至开封,耶律德光另派契丹将官和自己的子弟亲信担任地方官。晋出帝石重贵被废,与他的家属一起被押送到契丹本土,后迁居建州(今辽宁朝阳),直至终年。
耶律德光在东京登基以后,认为夺取河北、挺进中原、做全中国皇帝的愿望已经实现,江山已定,不仅没有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安抚民众,相反却做了一些激化民族矛盾、不利于稳固统治的事。他令契丹以牧马为名,四出掳掠,自筹给养,称为“打草谷”,使开封府附近数百里,成为白地。他还以犒军为名,下令在开封和各州“括借”钱帛,准备北运。他不信任后晋降臣,委派自己的子弟亲信为诸地长官。
耶律德光北返时,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得出所谓三失:各地搜刮百姓钱财,是之一失;让契丹士兵打谷草扰民,是第二失;没有早点遣返节度使去治理各镇,是第三失。”由此可见,契丹人进入东京汴梁,占领河北之地时,他们完全没有准备好去统治这样一大块领土,不是以主人的心态,而是以强盗姿态占据这个地区,没有制定相应合理统治策略。那么耶律德光失败北返是必然的结局。虽然耶律德光为后世子孙总结宝贵经验,然后来的辽国皇帝再也没有能认真地策划一次征服中国的战争,可叹白费辽太宗一番心思。
辽太宗耶律德光对于契丹的贡献很大,尤其在他继位之后,在许多方面促进了契丹政治和经济和发展。在政治方面他完善官制,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国,加上原来阿保机时期确立的官制,终于使辽的官制在部分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使之系统化。
耶律德光还使契丹的领土继续扩大,使契丹走向了强盛时期。他在位期间,契丹的农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此外,契丹的本民族文化也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契丹历史可以说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