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孙皇后是什么出身?她是怎样影响大明百余年国运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3-09)27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皇后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大明风华》中,朱瞻基与孙若微两人本是势同水火的仇人,随着剧情的铺开,朱瞻基对她可谓暗生情愫,最终,孙若微嫁入宫中,母仪天下。

实际上,历史上的孙贵妃出身山东邹平一个平民家庭。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以美色出名。朱棣的亲家母,也就是太子朱高炽夫人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有次去永城县衙,见到了孙氏,一时惊为天人,又打听到这小女孩具有贤淑之德,这孩子将来要是嫁给了自己的外孙多好。

彭城伯夫人可以随意出入太子府,就把这想法说给女儿张氏了,然后张氏禀明朱棣,明成祖也很痛快,原则上就同意纳为皇太孙妃,嘱咐张氏一定把这孩子教育好。就这样,刚满十岁的孙氏进宫了。七年后,明成祖册封皇太孙妃,受封者则是名不见经传的胡善祥,而孙氏只封了一个贵妃的称号。

孙皇后是什么出身?她是怎样影响大明百余年国运的?

史书没有记载孙氏在王府中这几年的生活,但是可以推测,七年的宫中历练,孙氏对各种人情事故应是熟稔于心。三年后,胡善祥无过而被废,接替她的就是这位孙氏。没过几年,正值壮年的朱瞻基晏驾,朝中一度盛传将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张太后召集大臣汇聚于乾清宫,指着9岁的朱祁镇,说这才是新皇帝。宫中再无流言,政权平稳过渡到明英宗时代。

几年后,诚孝张皇后过世,孙氏开始过问朝政,幼时的经历,让她处理起纷繁复杂的政务得心应手。孙氏在历史上名头并不怎么响亮,这点和她对大明王朝的贡献不成正比。发生于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凸显了这位女强人的眼界与卓识。土木堡之变起因很简单。

根据明朝的规制,藩属国前来朝觐时,朝廷要按照使者团的人数进行回馈,人数越多,馈赠也相应的越多。瓦剌利用这个规则,逐渐加大使团人数。到了1449年,瓦剌派出了2500人谎称3000的庞大使团,并将其贡马的价格抬高。主管封赏的宦官王振嫌他们人多,就不想多给他们钱,另外还把贡马的价格削去五分之四。没得到好处的瓦剌部族不干了,以此为由头发兵南下。

明英宗紧急征调二十几万人马,宣称五十万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擒获。战败的消息传回来,京师震动,人心惶惶,迁都之论甚嚣尘上。国不可一日无主,孙太后做的之一件事就是任命郕王朱祁钰监国,第二件事情就是坚守京城。这两件事,都起到了稳定局面的作用,显示了孙太后理政能力的成熟。刚开始的时候,以翰林徐珵为代表的官员认为“天命已去”,因此极力主张南迁,并把自己的家人秘密送到了南京,京城众多商贾富户开始南逃。

孙皇后是什么出身?她是怎样影响大明百余年国运的?

但以于谦为代表的主战派坚持固守。甚至就连司礼监的太监李永昌也说到:是也。陵庙宫阙在此,仓廪府库百官万姓在此,南迁,大事去矣。且陛下不闻宋靖康乎?据《明实录》记载,从瓦剌逃回的明朝官员也说道:北京已立皇帝,要领人马来交战,终无讲和之意。我今调军马再去相杀,令彼南迁,与我大都。

瓦剌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占领京城,恢复故元。这个时候明朝如果放弃京城,燕云十六州再度失守,将变成两宋格局,南迁后,大明王朝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朝代,而成了割据一方的势力。显然,朱姓皇族承担不起这个骂名,孙太后下定决心坚守北京,朝廷内外开始了步调一致的防务事宜。

土木堡距离乾清宫不过110公里的路程,明英宗却能被瓦剌劫掠而去,这还是京畿重地,可见大明王朝的防务能力有多么不堪。因此,坚守北京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于谦,这位京城保卫战总指挥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稳定军心,二是加强布防。明军新败,且明英宗被俘,对于整个明王朝的士气打击非常大,若是军心涣散,怕是京城无法坚守,北京保卫战一旦失利,对于大明而言,怕是有灭顶之灾了。

孙皇后是什么出身?她是怎样影响大明百余年国运的?

鉴于此,于谦火速调整了六十多名将官,并且大胆启用从大同前线的败退之将石亨等人,传檄河南、山东等地兵马入京勤王,并在京畿一带调集了足够的粮草,用于长久守城。在京外布防方面,于紫荆关、居庸关分别布置了一万余人作为外围防御。层层设卡的作用就是拖延了瓦剌也先大军的进攻速度,当也先出现在京城德胜门时,于谦的布防正式结束,北京保卫战同时打响。

瓦剌南下的目的就是想趁明朝士气低落的时候一鼓作气拿下京城,现在明军已然不是五十天之前的状态了,本就没有围城打援经验的瓦剌,开始撤退,明军顺势追击,斩杀瓦剌残军约三万余人,北京保卫战取得彻底胜利。英宗北狩,孙太后立即钦命郕王朱祁钰监国并下定决心固守京城,这在当时都是需要相当的战略勇气的。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对于大明王朝的意义更是无需多言,这两大正确的部署,也是显示了孙太后卓越的战略眼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3/51202.html

“孙皇后是什么出身?她是怎样影响大明百余年国运的?” 的相关文章

王衍:西晋末年重臣,位高权重却只为保全自己

王衍:西晋末年重臣,位高权重却只为保全自己

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人。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衍出身琅琊王氏。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朱元璋,明太祖,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宰相制度是在朱元璋的手上废掉的。朱元璋最初废宰相制度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过,他由此创造了一段历史。他的做法,对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最初之所以那样做,其实初衷并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是因为他不满意自己选...

诸葛亮死后谁成为了他的接班人?为什么是蒋琬?

诸葛亮死后谁成为了他的接班人?为什么是蒋琬?

蒋琬 字公琰,三国时期蜀汉宰相。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诸葛亮为完成先帝遗诏,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而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 。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便任命蒋琬为尚书...

郭从谦是什么出身?李存勖的死跟他有何关系?

郭从谦是什么出身?李存勖的死跟他有何关系?

在古代,伶人大多身份低微。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同光四年(926年),后唐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发动兵变,率领全副武装的部下对兴教门发动了突袭。郭从谦同守卫皇宫的禁军大战,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攻破兴教门,杀死了“战神天子”李存勖。郭从谦只是一个小小的指挥使,为何能轻易除掉久经沙场的皇帝李存勖呢一,跟随...

霍弋:蜀汉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霍弋:蜀汉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霍弋(生卒年不详),字绍先,南郡枝江人,霍峻之子,三国时期蜀汉至西晋初时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时,霍弋为太子舍人。后主登基后,霍弋为谒者。诸葛亮北驻汉中时,霍弋被用为丞相府记室。诸葛亮死后,霍弋为黄门侍郎。刘禅立太子后,霍弋为中庶子。尽言规谏太子,甚为得体。后...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说樊哙 刘邦是怎么想的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说樊哙 刘邦是怎么想的

还不知道:刘邦病重之时,为何派人诛杀大将樊哙?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是一手建立西汉政权的汉高祖,而在建立西汉的过程当中同乡樊哙对他的帮助也很大。并且最终汉朝成立之后刘邦封樊哙当汉朝的大将军。但是到后来刘邦年老病重的时候却派人去斩杀樊哙,主要是因为樊哙是吕后的妹...

三国时期马超与颜良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三国时期马超与颜良二人的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超和颜良都是汉末三国猛将,当然,张郃和徐晃作为曹魏五子良将,自然也不差,但是,在演义中,马超二十合击败了张郃,颜良二十合击败了徐晃。马超和颜良,同样都是二十合打败对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究竟谁更厉害呢?先看马超二十合打败张...

雍正难道看不出乾隆无能吗 雍正为什么还要传位给乾隆

雍正难道看不出乾隆无能吗 雍正为什么还要传位给乾隆

还不知道:雍正有十个儿子,为何选弘历继位,他看不出弘历贪图享乐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每个朝代的皇子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往往会斗得头破血流,到清朝也不例外,比如雍正就是从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最终才当上皇帝,后来雍正选择继承人时,却显得并不明智。按照古人的礼...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