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司马迁为什么没有对任安出手相救?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3-16)340

司马迁面对好友任安的求救,为什么不出手相救?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说到司马迁,很多人都不陌生,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读过他的《史记》。然而,在这部巨著背后,蕴藏着司马迁人生中最苦难的经历,是他用自己的尊严与血汗筑成的。如果没有读过他的《报任安书》,就无法深入理解他著书背后的辛酸与苦衷。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回给好友任安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司马迁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表明了自己无法帮助好友的苦衷:他必须苟且活下来,撰写他的心血《史记》。字字滴血,读来令人感慨。对于这封回信,更多人体味的是其中司马迁的沉郁愤懑的情感和坚定不屈的意志,以及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

但是细心地阅读后,我们可以发现,在整篇给任少卿的回信中,司马迁似乎花了绝大部分的篇幅讲述自己的苦难与志向,而较少涉及对友人的关心之类,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也就是说,为什么司马迁不肯帮任安向皇帝求情呢?原因有二:

司马迁为什么没有对任安出手相救?原因是什么

一、司马迁苟且活下只为撰写《史记》

首先,任少卿给司马迁写信的目的就是,希望司马迁在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实则为他求情。司马迁在信中也表明了自己的苦衷。司马迁曾遭遇过“李陵之祸”,为了帮好友李陵求情,吃了不少苦头。汉武帝本来就规定,不得有人来给李陵求情,一旦求情,立即处死。但是司马迁仍然前去冒险,好在汉武帝饶他一命,以宫刑代替了死刑。当在当时文人的价值观里,受辱比死严重得多。换成任何一个人,都宁愿掉脑袋也不愿意受腐刑,因为这是尊严问题。而司马迁为了继续完成《史记》,选择受刑苟且活下来,活在世人的观笑中。

李陵之祸

有了这之一次的前车之鉴,司马迁哪还敢帮友人求情啊。如果帮友人求情,必将遭受二次“李陵之祸”,在司马迁眼里,生命本身倒不是他最在意的,他只是担心无法将《史记》继承下去。司马迁于李陵之祸后的地位在《报任安书》中一句“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显露出来。

对他而言,记录历史是一种反抗;活着就是为了记录历史,忍辱负重换取的是无韵的离骚。纵使现实是黑暗的、苦难的,只要记录本身伟大,正义与美德就会生出光芒。对于太史公和《史记》,他们彼此赋予对方意义,为彼此寻找救赎,最后获得新生。

司马迁为什么没有对任安出手相救?原因是什么

二、司马迁的求情可能只是无用功

当年司马迁遭受“李陵之祸”之时,一个人在狱中等待救援。汉朝法律规定,重罪者需要罚款三十万金,司马迁家境贫寒。他身无分文,没有办法出去,面临着死刑与宫刑,他忍痛选择宫刑。这时候,他几乎是一个人承受着这些苦难的,那么他的知己任安呢?有一种说法是,任安有出手相救,但无奈家中积蓄也不够三十万,所以没有搭救成功。但是不管如何,他还是尽力了,这是任安对司马迁的情义,司马迁非常感激。还有一种说法是,任安没有出手相救,最终结果还是司马迁独自承受了苦难,没有收到好友的帮助。

受过辱刑的司马迁,充其量是个宦官,虽有中书令的职务,其地位也并不高。皇帝的意志谁都不敢违背,一旦违背就是违抗天意,死罪难免。一个小小的官员,真的足够改变汉武帝的决定吗?答案可想而知。如果冒险去为任安求情,自己丢了性命不说,更会将好友拖入更深的深渊。这样的险,谁又敢轻易冒呢?

再者,当司马迁收到任少卿的信时,任少卿受刑的时间也即将到了,司马迁并不能确定回信能否及时到达友人手中,那么他的回信更大的目的还是在于让友人死能瞑目。

读完《报任安书》,我们或许可以解决司马迁“为什么不救任安”这一疑惑了。在其中,我们感受到他一字一句中的血与泪,感受到他的苦衷与痛苦。

现在有些人对司马迁《报任安书》做出不当的猜测,认为司马迁见死不救,不是仗义人士该做的事,其实这样的判断是不全面、不正确的。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一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呢?我们必须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环境与背景。司马迁为了撰写《史记》,不惜自己的尊严与生命,只为将其流传于世。

如果没有这个牵挂,我相信司马迁说不定就会出手相救,毕竟在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并不是生命本身。但是他有更重要的任务要去做,他没办法割舍。我认为,在人类历史的传承面前,小情小义只能退一步,取舍得当,才是司马迁更高明也最悲壮的一点。因此,对于司马迁,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心理,而不是妄加揣测。

司马迁为什么没有对任安出手相救?原因是什么

司马迁撰写《史记》的背后,也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首先,他告诉我们正确的生死观。每个人都将归于死亡,但是有的人死得轰轰烈烈,有的人死得悄无声息,有的人死得悲壮激昂,有的人死得毫无价值。活在这世上,就是要追求自己的价值。为了实现价值,必须要先有远大的目标。

另外,司马迁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是曲折的,但是是发展的。每个人都要在一生中遇到多多少少的曲折,当我们处于困境之时,我们会迷茫会绝望。但是,当我们回看历史的长河,看到那些曾经闪耀过的群星,他们都是从磨难中磨砺出来的。没有那些曲折的故事,怎么会有流传千古的《史记》呢?

司马迁为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篇价值不菲的历史,更是留下了他伟大的,远超于物质的伟大人格,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成为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标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3/52468.html

“司马迁为什么没有对任安出手相救?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黄月英既然是丑女 诸葛亮为何还要娶她

黄月英既然是丑女 诸葛亮为何还要娶她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愿娶一“丑女”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从古至今,谁不认识诸葛亮,他就是一位睿智的神祇,浑身上下都笼罩着一层又一层的光环。刘备三思而后行,只为招揽他这个人才。诸葛亮也没有让刘备失望,他在刘备的带领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诸葛亮处变不惊,当城中没有人...

有哪些与崔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崔林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中尉崔琰从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清河崔氏。在曹操平定冀州时被授为坞县县长,迁冀州别驾、丞相掾属。曹操成为魏王后,担任魏国御史中丞。魏文帝即位后,历任尚书、幽州刺史、河间太守、鸿胪卿。...

汉末时期皇甫嵩是什么样的存在?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汉末时期皇甫嵩是什么样的存在?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皇甫嵩早年事迹未见史载,因平定黄巾之乱而名声大振。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说的是刘关张桃园结义,然后刘备和关羽、张飞跟随卢植讨伐黄巾崭露头角,刘备之所以投奔卢植,是因为之前刘备曾经是卢植的学生。其实在历史上真正剿灭黄巾的是皇甫嵩、...

张皇后:蜀汉后主刘禅第二任皇后,也是敬哀皇后的妹妹

张皇后:蜀汉后主刘禅第二任皇后,也是敬哀皇后的妹妹

张氏(生卒年不详),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二任皇后,敬哀皇后张氏之妹。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建兴十五年(237年),张氏的姐姐、蜀汉后主刘禅第一任皇后敬哀皇后去世。 同年,刘禅将张氏纳入宫中,封为贵人。238年...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三国演义》的塑造下,姜维是“幼麟”,是诸葛亮倾心培养的接班人,以至于有人都认为诸葛亮死后,蜀汉大权就是姜维在掌握。历史上诸葛亮去世,继任的是蒋琬(234-246年),然后是费祎(246-...

薛综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薛综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薛综(176~243年),字敬文,沛郡竹邑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儒、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少时避乱交州,师从南安太守刘熙。跟随士燮归附孙权,出任五官中郎将,出任合浦交阯二郡太守。从征九真郡,授谒者仆射、半州长史、贼曹尚书、尚书仆射、选曹尚书、太子少傅,兼任选部职责。赤...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为何不杀曹操夺回大权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为何不杀曹操夺回大权

还不知道:汉献帝为何不刺杀曹操夺回大权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从登基第一天起,就是权臣手中的傀儡,先后多次被不同的权臣所控制,他当了31年的傀儡皇帝,然后被权臣逼迫禅让帝位,最终他安享富贵,得以善终,这位皇帝就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

历史上雍正最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乾隆为什么都要除掉?

历史上雍正最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乾隆为什么都要除掉?

历史上雍正最宠信的三大朝廷重臣,乾隆为什么都要除掉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其实这是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王上任之后打击上一任皇帝的臣子都快成了基本操作了。首先我们先来讲一下大家最为熟悉的李卫。李卫算是雍正捡回来的,因为雍正觉得这个人正直有正义感而且不拘小节,就把李卫带到自己的身边,李卫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