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曾发誓太监不得干政,后来为何还是发生了?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3-16)270

宦官之祸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似乎并没有确切的记载,只知道之一个弄权的宦官叫赵高,之后历朝历代或多或少都有宦官弄权的影子。

西汉稍微好点,但东汉就不行了,东汉几乎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之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因为动荡,宦官弄权的案例相对较少,隋朝因为二世而亡,宦官来不及表演,而留在唐朝表演。唐朝的宦官权势熏天,唐后期干脆直接拥立皇帝,皇帝都拿这些个宦官没办法。宋朝鉴于前朝之祸,限制了宦官的权力,但北宋后期,依然有宦官权倾朝野,比如童贯。

元朝更不用说,宦官弄权,几乎导致亡国,所以到明朝的时候,朱元璋跟大臣们发誓说,决不允许宦官弄权,洪武十年,朱元璋下令禁止宦官子弟读书写字。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特意铸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铁牌上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可见朱元璋的决心,而当时宦官的权力的确一度跌入了历史的低谷。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朱元璋对宦官专权的严格限制。

朱元璋曾发誓太监不得干政,后来为何还是发生了?

洪武十年的时候,当时朱元璋批阅公文,当时他身边的一名老太监,出于好心指出公文之中的错误。朱元璋也的确知道老太监所言是正确的,但事后朱元璋对此人的做法是,驱除皇宫,遣回家乡,归还原籍。

所以说,朱元璋对于太监,哪怕没有错,只要有一点越权,都不放过,那么,朱元璋决心这么大,明朝该不会出现宦官专权了吧。

大错特错,不仅宦官专权上演,而且还滋生出了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这样的大太监,这几个人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极其高,尤其是刘瑾和魏忠贤。刘瑾把持着东厂、西厂和内行厂,目中无人,无人敢惹,而他大肆贪污,结果还上了中国古代富豪榜。至于魏忠贤,更不得了,别人都直接称呼他为九千岁,到处建生祠,排除异己,成立阉党集团,无法无法。

那么,朱元璋这么严格防范宦官专权,为何还是没用?其实,原因就出在朱元璋自己身上,因为他的一个决定,导致出现权力漏洞,宦官就这样抓住这个漏洞,作威作福。这个漏洞就是他废除了宰相。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了,因为他个人集权的需要,帝国需要把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大明立国初期,朱元璋也尝试过设立丞相,但无论是汪广洋、还是李善长,还是胡惟庸,都不行,都让朱元璋很不满意,没办法,最后他只好干脆废了算了,并且还叫后世不得要,结果这个制度传到了清朝,清朝也不设丞相。

秦汉建立并延续到明朝初期的丞相制度,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朱元璋曾发誓太监不得干政,后来为何还是发生了?

丞相没了,这么多工作谁来做?皇帝自己做,天下大事那么多,皇帝做的完吗?做不完。怎么办?内阁诞生了。内阁不是行政建制,没有制度保障,内阁充其量只是皇帝的秘书处,皇帝顾问,皇帝秘书。原则上是没有任何权力的,权力在皇帝手中,他们只是协助处理,他们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而不是制度保障。

这个制度刚开始没问题,因为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是一个工作狂,对工作尽职尽责,但朱元璋父子之后,明朝的皇帝是越来越不行,不是钟情于炼丹,求长生,就是爱玩,哪有闲工夫来处理国家大事。但国家大事总要有处理,怎么办?

于是聪明的明朝人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强内阁、票拟。什么意思呢?以前公文呈上来,都是皇帝自己看,自己处理,现在皇帝没时间看,也闲工夫处理,于是叫内阁,皇帝的秘书,他们阅读完后,给出处理意见,用一个小纸条写好,贴在公文上面,一起呈给皇帝,皇帝看完后,没问题,就照抄一遍,这叫批红。批红后盖上印章就是圣旨了。

这个办法是不是很好,两全其美,皇帝也不用干活,内阁的权力也加强了。好是好,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问题是,明朝的皇帝懒到连抄一遍都不愿意了,反正都是抄一遍,与其自己辛苦的抄一遍,为何不找人抄一遍呢?找谁呢?

太监啊,准确来说叫秉笔太监。皇帝身边的人不就是他们嘛,结果权力就落到了太监手中。

太监负责抄一遍,问题是,他们有这么老实,完全照抄吗?很难讲,我改动一点,动点手脚,谁知道?就算知道改了,谁敢说?皇帝都盖章了,你说,岂非说皇帝错了,还要不要脑袋了?

而且当时明文规定,秉笔太监有编辑和修改的权利,比如病句、错别字之类的。这就等于默许了他们可以篡改票拟。更何况明代内阁大臣本来就欠缺法定的地位和权力,只是政务的补助机关,透过票拟、条旨来辅政。所有的票拟最后决定于皇帝的朱批,皇帝说你这个意见不好,我要改,你能怎么着。

更可况皇帝长期不见大臣,所有的消息都是通过太监来传递的,而且有些皇帝就算知道了,也无妨,因为他们久居深宫,也没什么主见和是非观点,太监说得好,说的皇帝开心就行,就算是错的,皇帝喜欢,谁又能说什么呢?

所以久而久之,太监就成了“真皇帝”,这就是明朝宦官专权的根源所在,而这个根源在于朱元璋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就导致这个权力漏洞。

因此,朱元璋才是明朝宦官专权的始作俑者,千算万算,还是算错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3/52527.html

“朱元璋曾发誓太监不得干政,后来为何还是发生了?” 的相关文章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

还不知道:乾隆弟弟弘昼为何人称荒唐王爷?历史上他是真荒唐还是明哲保身?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56年,79岁的愉妃被安排侍寝,太监一脸惊讶,以为皇帝年老眼花看错了,立即贴近乾隆耳根大声说:“陛下,愉妃娘娘快80了,你换个年轻的吧!”万万没想到,乾隆一把打翻桌上的...

荀攸是什么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荀攸是什么出身?曹操有多看重他?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操帐下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郭嘉、贾诩,其中以荀攸最为曹操倚重,为其“谋主”。既然荀攸是曹操的首席军师,为何没有郭嘉他们那么出名呢一,出身名门荀攸出身颍川荀氏,为广陵太守荀昙之孙,名士荀彧堂侄。荀攸早年丧父,因此跟随祖父荀昙一起...

蹇叔入仕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能名垂青史?

蹇叔入仕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能名垂青史?

秦穆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他在位期间麾下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蹇叔,在蹇叔的用心辅佐下,秦穆公最终成就霸业。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蹇叔的出仕,可与其他人出仕不同,有的人为了名利,也有人是为了权力,当然还有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位蹇叔是因...

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还不知道: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孙吴...

谢奕:东晋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谢奕:东晋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谢奕(309-358年),字无奕,陈郡阳夏人。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和东晋才女谢道韫之父。出身陈郡谢氏。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良师益友桓温谢奕年轻就有名誉,初任剡县(今浙江绍兴嵊州)县令,后入...

许褚多次败给了张飞 许褚为什么能和典韦齐名的猛将

许褚多次败给了张飞 许褚为什么能和典韦齐名的猛将

对许褚多次败给张飞,为何还能被称为一流猛将,和典韦齐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三分,强雄贵功业而贱人命,以天地为炉,万物生灵为薪炭,血泪并煎其中。也正是在东汉末年的动荡局势中,无数的英雄豪杰涌现了出来,其中,不乏优秀的武将,而对于他们之间实力...

魏延作为蜀汉晚期的少数大将 魏延最后为何会被杀

魏延作为蜀汉晚期的少数大将 魏延最后为何会被杀

对魏延作为蜀汉后期为数不多的大将,为何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延是蜀汉后期为数不多的大将,在五虎上将相继去世,加上青年将领稀缺,魏延无疑成了蜀汉的中流砥柱。诸葛亮每每出征,都以魏延为先锋大将,但是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何自断臂膀,杀掉了魏延?长相问题的魏延魏延为救...

华佗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曹操为什么一定要弄死华佗

华佗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曹操为什么一定要弄死华佗

对曹操为何一定要华佗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传承,各行各业都体现出古人超然卓绝的智慧,其中中医更是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展示的淋漓尽致。在我国古代,中医领域人才辈出,曾有众多名医共享美誉,而其中家喻户晓的非华佗莫属。华佗不仅在内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