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最后为什么会忧郁成疾而亡?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3-20)390

“儿皇帝”石敬瑭,靠着契丹建立政权,为何忧郁而亡?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一、唐末之乱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代名词。五代十国起源于黄巢农民起义,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但是兴起的各地军阀却呈现尾大不掉的态势,中央政权空虚无力,渐渐成为摆设。

这个时期跟汉末乱世很像,东汉末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为镇压各地起义,地方军阀被授予募兵和区域管理的权力,汉室逐渐衰微。但是,唐末这场乱世的影响,远远比汉末大得多。五代十国的持续时间更长、涉及的疆域和人口更多,并且为少数民族政权制造了侵略机会。后来结束乱世的宋,面对的依旧是一个烂摊子,在数百年里,宋朝持续受到外族侵扰和欺压。

二、追随嗣源

在五代十国的群雄中,石敬瑭是一号人物,也是后晋的开国皇帝。

石敬瑭,出生太原,从小不爱说话,喜欢看书,尤其钟爱看历史书和兵法书,偶像是战国的李牧和汉朝的周亚夫。

长大之后,石敬瑭通过征兵进入到李嗣源的军队里。没过多久,饱读兵书、勇武过人的石敬瑭就得到李嗣源的器重。因此,李嗣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还特意将石敬瑭调任到自己军中指挥,把他当做心腹爱将。此后,石敬瑭跟随李嗣源,为李克用和李存勖(xù)南征北战。

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最后为什么会忧郁成疾而亡?

根据史料记载,李嗣源是晋王李克用的义子,位列“十三太保”之一,也是李存勖的义兄弟。李家子弟全都是骁勇善战的将军,而当时,篡了大唐政权后建立后梁的朱温想要一统中原,却始终被李氏一门牵绊,最终到死都没有完成心愿。

而在对战后梁军队的各个战役中,石敬瑭没有一场缺席,或是在后方出谋划策,或是在前方身先士卒。不止如此,石敬瑭还多次救下李存勖和岳父李嗣源的性命,根据多处史料记载,后梁大将刘鄩曾经有机会打败李存勖和李嗣源,斩获二人首级,但都是在危难时刻下,被石敬瑭救下二人。

三、建立后晋

公元923年,骁勇善战、收复河南与河中地区的李存勖建立后唐,随后歼灭后梁、平定前蜀,将后唐版图扩大到了更大。在对后梁战役中,石敬瑭表现英勇、战无不胜,军队上下皆称“战神”。

然而,在平定了各地政权之后,李存勖开始懈怠和享乐,暴虐无度、贪图酒色,引起了赵在礼兵变。而后,李存勖派李嗣源去镇压兵变。不料在路上,李嗣源的军队也发生了兵变。士兵们劝李嗣源称帝,原本,李嗣源并无异心,面对这种情况只想回朝跟皇帝说明清楚。但是,石敬瑭看得很清楚,他劝说李嗣源,大体意思是将士领兵在外,士兵发生变乱,将军难逃关系,更何况即使李嗣源想说清楚,皇帝也不一定听得进去,不如顺势南下占领要地,登基称帝。

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最后为什么会忧郁成疾而亡?

李嗣源恍然大悟,听取了石敬瑭的建议,最后果真如石敬瑭所计划的一样,攻占洛阳之后称了帝。自此,深得信任的石敬瑭步步高升,最后加封河南节度使,成为了李嗣源政权起源地的掌权人。

四、求援契丹

公元933年,李嗣源病死,石敬瑭沉痛不已,但新的一轮大洗牌很快就开始了。当时,李从厚继位是为后唐闵帝,李从珂发动兵变,杀入洛阳推翻了李从厚的帝位,李从厚从洛阳出逃被石敬瑭所抓,最后李从厚被带回洛阳,死于李从珂之手。

尽管如此,李从珂反而对石敬瑭越发忌惮,石敬瑭在参加完李嗣源葬礼后,也不敢提出要回去治地,怕引起李从珂怀疑。同时,石敬瑭的妻子是李从珂的妹妹,被李从珂指示监视石敬瑭。

于是,石敬瑭用了一招“美男计”收服了妻子的心,然后故意不吃不喝把自己熬出重病脱相的状态,通过妻子之口告诉李从珂和曹太后。李从珂很孝敬曹太后,最后听了太后的话放走了石敬瑭,为后唐灭亡埋下种子。

等石敬瑭回到治地后,李从珂马上意识到自己放虎归山了,于是经常下诏要调任石敬瑭,但是石敬瑭屡屡装病,拒绝调任。时值契丹实力正盛,于是石敬瑭暗地里勾结契丹。

最后,李从珂和石敬瑭的矛盾彻底爆发。李从珂派遣大军攻打石敬瑭的驻地,石敬瑭向契丹求援,许诺以燕云十六州为回礼,并且每年向契丹上贡大量金银珠宝,并认契丹皇帝为父亲。

在契丹大军的援助下,石敬瑭守住后唐攻势,随后反攻后唐,获得胜利,推翻了后唐政权,建立了后晋,并遵守承诺把燕云十六州交给了契丹,当起了儿皇帝。

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最后为什么会忧郁成疾而亡?

当时石敬瑭手下有一个大将叫刘知远,在当时求援契丹时就劝说其实石敬瑭不用成为儿皇帝,多给一些金银珠宝就可以了。但是石敬瑭不听,执意要自降身份,并且遵守约定将燕云十六州交给契丹。从此,契丹版图扩大,实力更强大了。

后来,契丹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过分了,导致石敬瑭和大将刘知远之间常常有矛盾。到了石敬瑭晚年,一方面在政治上缩手缩尾,害怕得罪契丹,一方面又怕不听手握重权的大将刘知远的话,刘知远会起兵反叛,常常忧虑不已,最后忧思成疾,在深深的猜疑和纠结中死去。

五、历史后话

无论如何,在整个五代十国时期里,石敬瑭确实算得上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物,但是他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石敬瑭的所言所行,没有真正地站在一个华夏民族的角度去思考,而是一切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他认为不过是出卖了一些个人的尊严,用“儿皇帝”的屈辱去换取皇位和援助,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燕云十六州的百姓之苦,也没有从更长远的视角里考虑到契丹人没有地形阻隔后,后世将如何大举侵略中原地区。

这些问题,文才武略的石敬瑭有可能想到,但是他并不重视,而且还低估了人的贪心,以为给了燕云十六州,契丹人就会满足,所以最后在契丹人的求索无度和大将的反对之下忧郁而死,落下千古的历史骂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3/53238.html

“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最后为什么会忧郁成疾而亡?”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汉高祖刘邦一共有多少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汉高祖刘邦一共有多少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刘邦驾崩后,八个儿子命运多舛。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汉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前195年6月1日),六十一岁的汉高祖刘邦在长安的长乐宫病逝。那他的妻子皇后吕雉是如何对待他的八个儿子的呢一,皇长子刘肥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其母为外妇曹氏,因此他未能成为皇太子而是于汉...

诸葛亮为人那么厉害 后代为何如此平庸

诸葛亮为人那么厉害 后代为何如此平庸

对诸葛亮那么厉害,为何他的后代却很平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的一生是传奇。还在水景先生手下读书的时候,因为他那逆天的智商和浩瀚,水景先生感叹,谁能得到他,谁就能安定天下。诸葛亮出师后得到卧龙的称号,因此蛰伏在龙中,看大势所趋。刘备第三次来茂禄请他下山时,诸葛亮...

刘备看错三个人差点葬送霸业 他们分别是谁

刘备看错三个人差点葬送霸业 他们分别是谁

还不知道:刘备一生看错三个人,一个智谋堪比诸葛亮,一个武力三国第一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第一:收容吕布,丧失称霸的绝佳机会。公元195年,在兖州闹腾2年的吕布终于被曹操击败,无家可归的他向南投靠了当时已是徐州之主的刘备,同年袁术因为不满刘备占了徐州发兵来打,于是他...

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

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

众所周知古时候官员的俸禄都是按品级来制定的,宋朝重文轻武,那么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一代名将岳飞古时候官员受贿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主要就是因为大家的俸禄不高,每个月的工资也都只够日常基本的开销,如果另外有别的花销,就需要你另想办法了。有了...

在攻打楚国前,王翦要了什么样的奖赏?

在攻打楚国前,王翦要了什么样的奖赏?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翦为求自保,向秦王要田要地要房屋的事情,在后世广为流传。这事讲的是,秦王在灭赵国、残燕国、亡魏国之后,准备攻打强大的楚国。于是他问王翦怎么打?王翦说,得给60万兵力。秦王觉得兵力太多了,于是问王翦的副手李信。李信说,只需要20万兵力就...

演义中刘备哭哭啼啼的 正史上的刘备军事能力如何

演义中刘备哭哭啼啼的 正史上的刘备军事能力如何

对三国演义中只会哭的刘备,历史上,他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刘备除了在平黄巾军表现还算可以外,后来打仗几乎是屡战屡败,直到诸葛亮出山以后才有所改观。所以很多人对刘备的感觉,就是除了会哭之外没什么大本事,甚至有人还戏称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

康君立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康君立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康君立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十二太保,与八太保李存璋两人是十三太保里最早跟随李克用起兵的功臣。康君立在帮助李克用崛起的过程中立了很大功劳,最后仅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被李克用赐死。为何立下大功的康君立会因为一句话被杀呢一,...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孙邻(~249年),字公达,吴郡富春人,孙坚长兄孙羌之孙,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长子,孙策和孙权的堂侄,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贲去世,孙邻继承其爵位。孙邻九岁时,代理豫章太守,进封都乡侯。后升任夏口、沔中督,威远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