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本可免一死,赵光义是什么时候起了杀心?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煜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李煜(937年-978年),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于南方的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也被人称为南唐后主。
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宋太祖赵匡胤派大将曹彬攻克了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灭亡,李煜随之被俘,与皇后小周后一同被押送至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赵匡胤作为一个仁慈之君,给李煜封了一个略带羞辱的封号——违命侯,然后就让李煜住在了汴京城内一个华美的庭院,而且赵匡胤知道李煜喜酒,给他的饮食中,还专门供奉了每日三石酒,让李煜如同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刘禅一样,当个安乐公安享晚年。
只是好景不长,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饮酒后,突然暴毙,然后赵光义作为弟弟,提出“金匮之盟”,登基称帝,是为宋太宗。
赵光义称帝之初,也懂得收买人心、礼贤下士,他一改北宋立国之初重武轻文的风气,下令优待大江南北的士子文人。
对李煜,赵光义在即位后一个月,下令废去李煜“违命侯”的封号,改封“陇西郡公”,公侯爵子男,按照爵位等级来看,李煜改候为公,似乎地位有所提升,但实际上,李煜的处境却陷入某种难言的境地。
例如,李煜的小周后,虽然在降宋后按惯例被封为郑国夫人,名号虽然很华贵,但却毫无意义,小周后时常被赵光义强行召入宫内,肆意调笑,百般欺辱。
李煜面对此情此景,虽然十分痛苦和自责,却无能为力,他充分体会到了亡国原来是这样一件痛苦的事情,李煜心有所感,因而写了许多怀念故国的诗词。
由于李煜的政治和文学地位,他写的这些诗词很快就被传到大江南北,在众多文人之间传诵。
李煜写的这些诗词只是伤感自己的亡国,他并没有反抗赵氏的大宋王朝之意。然而,此时的北宋正处在刚刚统一天下后不久的阶段,人心未稳,赵光义的皇帝宝座还坐得不算安稳。当赵光义得知李煜这些诗词在民间大肆传播后,心中升起阵阵怒火。
在赵光义的眼中,李煜被俘后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地方。北宋对待一个战败后亡国的君主已经宽容到了很大的地步,不但为他修建了堪比皇宫的住所,还以高官厚禄地养着他。
然而,李煜居然还心有不甘,写出这些诗词来挑战他的自尊,这实在是太过分了。
而且,赵光义也没有赵匡胤那样的胸怀,能一笑置之地不把当这回事。因此,赵光义已经暗暗地对李煜存上了怀恨之心。
赵光义一开始也并没有对李煜采取行动,他先是召来李煜的旧臣徐铉。徐铉与韩熙载齐名,人称“韩徐”,他历仕过南唐三主,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
此时的徐铉已为宋臣,奉命撰写《江南录》。赵光义命徐铉去探望李煜,并将两人对话如实禀告。
徐铉如今已非唐臣,虽然心有疑惑,却不敢抗旨不遵,只好前往幽禁李煜的地方。
徐铉虽已变身宋臣,但心中依旧留恋旧主,昔日的君臣相见,自然是感慨万千。
当两人相见后,徐铉要给李煜行礼,李煜赶紧止住,说自己如今只是降王,如果徐铉给自己仍以旧臣的身份行礼的事被赵光义知晓,说不定就是一场大祸从天而降。
徐铉看到旧主被俘后如此小心谨慎,忍不住长叹,而这长叹,又勾起了李煜的回忆,他心中百感交集,后悔地说:“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南唐书》载:内史舍人潘佑上书切谏。佑素户部侍郎李平交厚,国主以为事皆由平始,先以平属吏,遣使收佑,佑自杀,平缢死狱中,皆徙其家外郡。)
那两位冤死的南唐旧臣对李煜和南唐忠心耿耿,却死在了自己效忠的君王手里,李煜现在也后悔起来,当初要是他们没有被自己逼迫地自杀,也许南唐的命运有所转机也说不定呢。
徐铉对李煜的感慨也是默然无声, *** 一番后起身离去。徐铉离开后即被赵光义召入宫中,详细询问他们的交谈。
徐铉惶然之下不敢有所隐瞒,只能事无巨细地将两人的对话一一告诉赵光义。
赵光义听到徐铉复述李煜所说的话后,勃然大怒,想这李煜身在汴京,享受着大宋的荣华富贵,竟然还敢思念故国,悔杀忠臣!
此时的赵光义已经不是因诗词而对李煜怀恨在心了,而是对李煜杀心陡起。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赵光义命素来与李煜交好的秦王赵廷美代表自己,将赏赐的美酒送给李煜,而这美酒里包含了烈性毒药,李煜饮后当即毒发身亡,年仅4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