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时,曹操为什么没有把袁绍的七万降军,收编过来统一河北?
官渡之战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官渡之战,袁绍有11万军队,而曹操投入战争的只有3到4万军队,但最终的结果就是曹操击溃了袁绍,可见人多并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因素。
曹操并没有坑杀袁绍的七万降卒,这七万人是袁绍军在战争中死亡的总人数,关于这个记载可以参看《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
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
这里的意思是说:袁绍军的余众诈降,被曹操全部坑杀,前后被杀者有八万人左右。
《三国志董二袁刘传》中也有记载,但没有记载具体的数字:
馀众伪降,尽坑之。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献帝起居注中也有记载:
辄勒兵马,与战官渡,乘圣朝之威,得斩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首,遂大破溃。绍与子谭轻身迸走。凡斩首七万馀级,辎重财物巨亿。
这里的意思是说:率领兵马与袁绍在官渡决战,依托本朝圣威,才得以斩杀大将淳于琼等八人,大破并击溃袁绍,袁绍与儿子袁谭只带着少数人逃走,总共斩首七万多人,获得财物无数。
不管是被斩首七万还是八万,都说明了一点,曹操杀了很多人,也无论袁绍军是诈降还是直接被曹操斩杀,反正曹操就是杀了。
曹操早年在任兖州牧时,曾经平定青州黄巾军,获得百万黄巾军及随行家属,并收编了其中的三十万可以战斗的人员,编成青州军,为曹操所用,何以三十万黄巾军能收编,七八万袁绍军不能收编?
官渡之战中,曹操军在白马之战中斩杀颜良,击溃数千袁军,在延津之战中斩杀文丑,击溃五六千袁军,在乌巢之战中斩杀淳于琼,击溃一万多袁军,官渡之战中一系列的战争加起来,曹操斩杀的袁军士兵差不多2万人。
袁军总共死了七八万人,袁绍逃到北方时,只带走了800骑兵,其余的五六万被杀的袁军,应该就属于被曹操坑杀的了。
三国志和后汉书上是说这些投降的袁军诈降而被曹操斩杀,当然有这个可能,既然是诈降,曹操肯定要杀了,但如果真是诈降,也应该是部分人,至少从袁绍阵营投降过来的张郃、高览等人都活下来了。
如果七八万袁军不是诈降,而被曹操杀掉的话,那么曹操就是另有原因的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根本原因就是:这些投降的袁军士兵家属大部分都在北方,他们投降曹操只是权宜之计,如果任用这批人分配给手下将领,率领他们去攻打自已的家乡,那么就会有很大的风险存在,万一在将来的战争中这批人倒戈,就会严重影响曹操统一整个北方的进程。
那三十万黄巾军与这七八万投降的袁军是不同的,黄巾军是拖家带口的,所有家属都随军,家属和军队全部都在曹操的掌控中,不会有袁绍军这样的风险存在。
当然这七八万投降的袁军中当然也有真心投降曹操的,但曹操可不想冒险,曹操必须把这个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曹操是成熟的政治家,虽然杀降这事会受到道德谴责,可曹操才不会在乎,屠城曹操都不在乎,何况杀降呢?
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沮授,沮授是北方人,又是袁绍手下的头号谋士,还是袁绍手下的监军,掌握着一部分兵权,曹操在官渡之战后俘虏了沮授,很欣赏的沮授的才能,力主劝降沮授,可是沮授不仅不同意,反而想偷偷溜走到袁绍身边去,曹操见无法挽回,才杀了沮授。
连沮授这样的人都不想留在获胜的曹操这里,更不用说那些被迫投降的士卒了,况且官渡之战后袁绍并没有死。袁绍是在官渡之战两年之后病死的,一是因为战争的失败郁郁而终,二是因为得了病,袁绍在去世前,还曾平定了北方境内的叛乱势力。
官渡之战七年后,曹操才真正收复了整个河北四州,曹操收复河北四州,靠的不是兵多将广,而是靠的谋略。
兵多并不一定就能收复河北四州,何况还是袁绍的降军呢?在官渡之战的2年内,袁绍还活着的时候,曹操并没有进攻北方,因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消耗很大,也需要时间恢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某种程度上说,粮草与士兵同样重要。
想要缩短占据北方四州的时间,曹操就得增大士卒的伤亡,并且粮食的供应更加困难,袁绍去世后,曹操是利用袁绍儿子之间的矛盾来彻底解决北方四州问题的,这样对于曹操来说就是利益更大化,而不是依靠士兵多一城一池的去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