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为什么要选择出家当和尚 梁武帝最后又是怎么死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梁武帝萧衍出家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梁武帝萧衍所创建的梁朝,又称作萧梁,在南北大分裂时期中处于转折时期,梁朝兴衰是这个大分裂时期的关键,而梁朝的兴盛衰亡也同梁武帝有关,正是因为他后期醉心于佛学而荒废朝政,才酿造了最后的悲惨结局。
舍道事佛
南朝是中国佛教兴盛的之一个高峰,有诗为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首《江南春》是由唐朝杰出诗人杜牧所作,道明了南朝当时佛教的兴盛,在如今小学五年级的教材里应当能找到。
之前梁武帝萧衍信奉的并不是佛教,据文献记载,他在建立梁朝前后是信奉的道教,之后在天监十八年才“舍道事佛”,并不是《舍道诏》中提及的天监三年,更大的疑点便是诏中提及了萧纶这个名字。
而萧纶作为梁武帝萧衍的第六子,在当时根本都还没有出生,天监三年是公元505年,而萧纶在大约公元507年才出生。加上自天监四年起,梁武帝为求长生,让邓郁造了十年的神丹,最后邓郁试药毒死了。
长生无望是梁武帝不再相信道教的一个原因,《佛祖统纪》记载梁祖早在天监十六年就有弃道信佛的想法,而天监十八年是梁武帝萧衍转而崇佛的时间,直接体现在了梁朝接下来的年号上,普通而又并不普通,因为这个年号就叫“普通”。
天监十六年的时候,梁武帝想要特立独行的做一位“白衣僧正”,也就是非僧人的佛教领袖,遭到了高僧智藏的严词呵斥,理由是梁武帝还没有受戒拜入佛门。后来梁武帝准备取得“黑衣”资格,在天监十八年四月八日,梁武帝受戒成为一名真正的僧人。
崇佛原因
一个国家的领袖都成了僧人,佛教的兴盛已成了必然,梁朝时佛寺大约有将近三千所,僧尼近十万。这一切都同梁武帝的大力扶持有关系,而不管是人力还是财富上的大量注入,都会对国家实力造成影响。
造成这一切的正是梁武帝“事佛”这个原因,而梁武帝绝不是单纯的想要研究佛学,实则是为了削弱来自国家内部的威胁,例如统治阶层的王公贵族,下层的平民百姓。
统治者之所以推崇儒释道三教,完全就是因为其中的思想更容易控制人民,而南朝道教起不到麻痹人民的作用。之前八万之乱时孙秀更是带着五斗米教众人造反,不管原因是什么,造反就是统治者不想看到的。
为了替代道教的作用,梁武帝才决定改变自己对待三教的态度,将政策重心全部倾向于释教。佛家讲究修行,不贪慕世间荣华富贵,平常做好人好事,造反这种忤逆之事是佛家理念所忌讳的。
因此梁武帝才会选择佛教,用来作为自己的统治工具,他本就不打算真正的出家,每次出家都会被大臣花重金赎回来,看似是真正的信佛,细思则感觉十分诡异。梁武帝之所以会有四次出家的经历,完全是因为他想为上至王公、下至平民的这些人做一个表率。
侯景之乱
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是成为帝王的那一天就存在的不变真理,梁武帝万万没想到历史后来的发展,现实完全没有按照他想象的剧本走,“侯景之乱”无情葬送了南梁这一位因大力崇佛而衰败的垂暮老人。
侯景本是东魏一员大将,因为与同僚不合叛降梁朝,自然少不了对梁朝的一番恭维之言。梁武帝见此,为了更好地宣传梁朝待遇丰厚,便把侯景封为河南王,期待有更多的人慕名而降。,不过梁武帝万万没想到他这一次的举动实则是引狼入室。
侯景生性奸诈,没多久就发现了皇子间因为权力而产生的矛盾,他一看有机可乘,便找到有野心的西丰侯萧正德进行商议,答应事成之后让萧正德当这个皇帝,于是两人便合谋发动了这一次叛乱。
最后叛军包围了梁武帝的台城,而当时守城的任务由萧正德负责,结果自然是叛军像进自己家一样进了城,台城就此沦陷,梁武帝也被围困在皇宫净居殿当中。
梁武帝每天以蔬菜为食,蔬菜吃没了就只能吃鸡蛋,说其是饿死的有点不太可能,《资治通鉴》中记载当时还有几百枚鸡蛋。最有可能的是梁武帝本就八十六岁高龄,又受到了侄子背叛、江山没了的 *** ,最后越想越气被活活气死。
参考文献:
《梁武帝崇佛亡国再认识》钱汝平
《论梁武帝崇佛之原因》张桂丹
《关于梁武帝";舍道事佛";的时间及其原因》赵以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