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权臣宇文护的权力有多大?曾三次弑君的他为什么不自己做皇帝?
很多人都不了解宇文护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古代对于有志之士来说,没有比当皇帝吸引力更大的事情,多少人为了这把龙椅,争得头破血流,不惜白白丢掉性命。可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人物,他权倾朝野,将皇帝掌握在手中,明明皇位唾手可得,可他就甘心做个权臣,实在令人费解。
这个人就是北周著名的权臣宇文护,相信大家对他并不陌生,因为他曾经三次弑君,并且都成功了,最重要的是次次全身而退。这样的“危险”人物,却临死都没能篡位,那他到底是想不想篡位呢?又为什么不篡位呢?
这就要从宇文泰去世说起了。
宇文泰去世时,由于自己的儿子宇文觉尚且年幼,他只好将宇文氏的权力,委托给侄儿宇文护。宇文护也一直保护着宇文觉,让他得以平平安安长大。奈何宇文觉不知感恩,也不知励精图治,整天就想着,如何才能除掉宇文护这个权臣。
宇文护先是杀了西魏恭帝拓跋廓,拥立宇文觉成为皇帝,建立北周政权。可宇文觉认为自己就是个傀儡,什么事都不能做主,而权力和功劳全都是宇文护的。可宇文护一心想维护宇文家族的政权,很多事也就帮宇文觉处理了。就是因为双方的不理解,导致彼此之间矛盾逐渐恶化。
宇文护是个聪明人,他看出宇文觉不满自己揽权,于是动之以情对他说:“天下至亲,无过兄弟,若兄弟尚相疑,它人谁可信者!”意思是说:“我们是兄弟,你怎么能连兄弟都不相信,反而去相信外人!”并表示自己是真心辅佐宇文觉,说得宇文觉哑口无言。
虽然宇文觉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不服气,他一次次挑衅宇文护,最终宇文护忍无可忍,还是选择杀了他,立宇文毓为帝。
这宇文觉好歹也是皇帝,宇文护就算再嚣张,群臣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吧。然而当时的政权就是这样,有实力者居之。对于废不废皇帝这件事,公卿们的态度是:“此公之家事,敢不唯命是听!”意思是说:“这是你们宇文家的家事,你自己决定就是了,我们只有唯命是从!”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一来宇文护当时确实权力很大,大臣也确实信服他,二来公卿对于宇文觉是有意见的,不然尽管宇文护再跋扈,也不能让群臣都同意废帝。
就这样宇文毓又当了皇帝,然而他和宇文觉一样,整天就想着除掉宇文护,最后还是被宇文护拉下来杀了。这前前后后,宇文护就三次弑君,在宇文毓死后,他又拥立宇文邕登基。
那么宇文护曾拥立几代皇帝,结果说明他们都没治国的本事,宇文护既然杀了他们,为何还要再立新帝,而不篡位自己做皇帝呢?道理很简单。
一、宇文护临危受命,他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当初宇文泰将权力交给他,希望他好好保护宇文一族,因此他才会辅佐宇文泰的后代,看到他们无能,也只好另选贤能。
二、宇文护并非大家理解的那样权倾朝野。虽然北周军权大都掌握在他手上,但在废帝的事情上,他还是必须和公卿们商量,征求大家的同意,如果他真的想篡位,名不正言不顺,还是会有很多人反对。
三、宇文护维护的不是某个皇帝,而是北周政权,是宇文氏的利益。这一点从他的举动就可以看出,他三次弑君,说明并非忠于某个皇帝。而自己始终没有称帝,反而屡次尽心辅佐皇帝,小心翼翼维护着宇文氏的权力,巩固北周的政权,说明他维护的是宇文氏,是辛辛苦苦建立的北周政权。
四、宇文护或许根本无篡位之心,因为当时宇文泰诸子不断扩张势力,宇文护并没有出面阻止,而是任其发展。如果他真有篡位的想法,这一点不是很矛盾吗?所以宇文护任由宇文泰诸子扩张势力,也是出于维护宇文一族的利益。
五、宇文护没有杀宇文邕,就是因为宇文邕识时务,也是个有能力的皇帝,所以宇文护愿意辅佐他。
只可惜宇文邕与之前的皇帝一样,视宇文护为眼中钉,但是他比前两位聪明,知道静待时机,运筹帷幄。等到于谨去世,宇文邕知道时机已经成熟,对宇文护展开突然袭击,这时的宇文护犹如瓮中之鳖,最终死于宇文直的刀下。
史书记载“帝令宦者何泉以御刀斫之,泉惶惧,斫不能伤。卫公直匿于户内,跃出,斩之。”
也正是因为当初,宇文直在扩张势力的时候,宇文护出于维护家族利益考虑,没有将他扼杀,反而一直重用他,结果导致,自己死在宇文直的手上。
所以说,宇文护其实是个可怜人,他一心想要维护宇文家、维护北周,却不被自己家里人理解,反倒是群臣还挺支持自己。这无疑是一个家族的悲哀,也是北周的悲哀。如果不是宇文护,宇文觉、宇文毓这些小皇帝,恐怕早就得罪八大上柱国,北周也恐怕早就没落了。
由此可见,宇文护才是头脑清醒的人,他不惜忍辱负重,巩固着宇文氏的利益,使北周得以快速发展。只可惜在皇权利益面前,令家族观念变得淡薄,家族关系逐渐恶劣。宇文护的死,无疑将北周的灭亡,推上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