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在孙权眼中,张昭一直是东吴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3-31)40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昭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三国时期,是一个名士辈出的时代。孙吴政权自古便有着”江东子弟多才俊”的美誉,其著名谋臣更是数不胜数。周瑜、张昭、鲁肃、陆逊、陆抗等人,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谋士。尤其是张昭,他在孙策时期便已是江东首屈一指的人物。孙策去世后,他更是忠心耿耿地辅佐孙权稳定局势,为东吴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张昭为东吴政权立下了大功,但很多人还是对他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就是张昭在赤壁大战前夕,大敌当前之际,曾经主张投降。从古至今,人们都是赞颂那些敢于抗争的人,而抨击那些投降求和的人。在“主和派”和“主战派”之间,人们也更加青睐于主战派。因此,后世的三国爱好者大都轻视张昭,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说张昭沽名钓誉,甚至,还戏称他为“带投大哥。”

为什么在孙权眼中,张昭一直是东吴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张昭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于汉末避乱江东。孙策在江东创业时,辟张昭为长史,以管仲视之。孙策临终时,将孙权托付于张昭、周瑜,遗言“内事托子布,外事全赖公瑾”。 张昭性格严肃,对孙权多有直谏。赤壁之战之际,张昭主降,孙权深感失望。但此后仍对孙权各项决策发挥重要作用。

其实,张昭并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更不是一个热衷于虚名的人。张昭是徐州人,年少的时候,他学习刻苦,勤学不辍,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琅琊人赵昱和东海人王朗一是成名已久的名士,他们两个与张昭交谈之后,都对张昭赞不绝口,说张昭日后的成就不可 *** 。成年之后,张昭被举荐为孝廉,获得了步入仕途的资格。

但是,他认为自己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于是推辞掉孝廉这一称号,然后静下心来继续钻研学问。慢慢地,张昭的名气越来越大,连徐州刺史陶谦都听说了自己治下有个名字叫做张昭的才子。为了表示对张昭的欣赏,陶谦亲自举荐张昭,想重用他。但是,一心求学的张昭视功名利禄为浮云,直接回绝了陶谦。陶谦大怒之下,派人囚禁了张昭,想要逼张昭为自己做事。

最终,还是赵昱赶忙从中斡旋,这才救出了张昭。

为什么在孙权眼中,张昭一直是东吴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后来,群雄之间纷争不断,战火很快烧到了徐州一带。为了避难,张昭和家人一起渡过长江,来到了南京一带。割据江东的孙策听说张昭到来的消息后很是高兴,没过多久便授予张昭长史和抚军中郎将的官职。与此同时,张昭也被孙策的雄才大略所折服,开始竭尽全力地为孙策做事。有了张昭的帮助,孙策少了很多后顾之忧,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军事上。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遭人暗算,受了重伤,将要不久于人世。弥留之际,孙策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并诚恳地嘱咐道:“如果孙权能力不足,你就取代他,成为江东之主。如果我们无法在对外作战中获取胜利,你不要有太大的顾虑,直接领着大家归顺曹操就行了。”孙权即位后,张昭像辅佐孙策那样辅佐他,使得东吴的政局没有因孙策的辞世而分崩离析。

当时,孙权还不到十九岁,说话和行事都略显稚嫩。朝廷的一些大臣趁机拉帮结派,想要制造混乱,以此来搞分裂。这些人多次拉拢张昭,但都被张昭严词拒绝了。可以说,如果没有张昭,东吴根本撑不到赤壁大战的那一天。

为什么在孙权眼中,张昭一直是东吴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至于说赤壁之战前的投降一事,这完全是出自张昭的一片公心。

其一,曹操当时给孙权写信,用的是天子的名义。孙权如果抗拒不降,那就是违抗朝廷的命令,在打仗之前就输了理;

其二,曹操打败袁绍之后,已经成功地统一了北方,士气正旺。此时同曹操交战,恐怕很难获得胜利;

其三,曹操麾下二十多万将士,而孙权和刘备加起来也只有五万左右。从兵力来看,曹操是有压倒性优势。

张昭身为文臣,不仅要考虑江东基业,还要考虑江东的众多百姓。敌我实力如此悬殊,如果冒然开战,获胜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张昭老成持重,肯定不会拿众将士和百姓的生命去冒险。那些指责张昭的人,平心而论,如果将你们放到当时张昭的位置上身临其境,面对四倍于自己的敌人,你们能坚定地持主战吗?恐怕,坚持主战的人寥寥无几。

赤壁之战获胜后,孙权虽然对张昭有些意见,但还是非常认可张昭的能力。张昭辞官回家后不久,蜀国的使臣来到吴国耀武扬威,吴国的大臣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驳倒他。孙权见状,不禁叹息道:“如果张昭在这里的话,这个人怎么能如此威风!”

嘉禾五年(236年)三月,八十一岁的张昭离开了人世。孙权听说后很是悲伤,赶忙前去吊唁,还特意吩咐手下,必须用太牢礼来祭奠张昭。在孙权的心中,张昭是东吴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3/55019.html

“为什么在孙权眼中,张昭一直是东吴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的相关文章

司马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死后都遭遇了什么?

司马光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死后都遭遇了什么?

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对于司马光的了解,大多数人对他的记忆都是来自于司马光幼年时候砸缸的故事,其实在此之后,这位聪明的孩子也非常有出息,成为了北宋时期的宰相。然而相比于名垂青史,司马光在死后的结局却有些惨不忍睹。故事画:司...

钱谦益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投降了清朝

钱谦益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投降了清朝

钱谦益,中国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钱谦益曾经是东林党魁首,是文坛领袖。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他是一个风流才子,流连烟花柳巷,与秦淮八艳是好朋友。后来他明媒正娶秦淮了八艳之一柳如是。柳如是是然是妓女,但是她有才学,有气节。柳如是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刘秀人称外号位面之子 刘秀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刘秀人称外号位面之子 刘秀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

刘秀为何被称为位面之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通常而言,我们总是在网络玄幻小说中了解到这个名词“位面之子”,最开始是08年的《魔兽世界》开始运用这个称呼,到现在网络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称呼或是类似的。那么什么是位面之子呢?简单来说就是在这一个...

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李善长就是朱元璋故意要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李善长当时已经77岁了,而且已经辞职退休回家了。这样一来,他在朝廷中不可能再有发言权。没有发言权,自然不会影响到朱元璋的统治,朱元璋根本没有必要除掉他。其二,李善长退休以后,就一心一意地栽花养草,不问...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了多少人?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了多少人?

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定都南京、国号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开国前后,明太祖朱元璋封赏的开国英烈、勋贵中,有好多兄弟伙的。朱元璋自己没有亲兄弟帮助打江山,部下中却有不少亲兄弟齐上阵,为建立明朝抛头颅、洒热血,也为自己和家族争取富贵荣华。其中有那么一部分亲兄弟们在明朝开国后...

李贺的一生有多悲惨?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李贺的一生有多悲惨?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后世称李昌谷。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李白号称“诗仙”,李贺号称“诗鬼”,相比较两人的诗风不难发现,李白的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豪放飘逸,而李贺的诗却很消极,风奇崛凄清。李白活了61岁,而李贺只活了27岁,属于英年早逝。...

朱元璋真的大肆屠杀功臣了吗?真相是什么?

朱元璋真的大肆屠杀功臣了吗?真相是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汉族,原名重八。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从历史记载看,明太祖朱元璋可以算得上是开国皇帝中屠戮功臣最狠的帝王。特别是在并称为“胡蓝之狱”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中,开国功勋们遭到了绝望般的大清洗,牵连人数都是数以万计。由此,朱元...

乾隆和嘉庆时期爆发白莲教起义 该起义是怎么出现的

乾隆和嘉庆时期爆发白莲教起义 该起义是怎么出现的

对波及乾隆和嘉庆两朝的白莲教大起义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1795年,也就是乾隆六十年,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禅位给了皇十五子颙琰,改元嘉庆,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乾隆当时虽然是太上皇。但依旧掌控着实权。但在转年,白莲教在四川、陕西、湖北三省交界之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