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一家四十多口忠烈为国战死,揭秘孙承宗传奇的一生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4-04)34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孙承宗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

崇祯十一年(1638年),满清兵向大明王朝的高阳城发动了进攻。

看到守城的士兵实在难以抵挡清军的攻势,卸职在家的前兵部尚书孙承宗不仅没有举家逃窜,反而勇敢地站了出来,亲自号召高阳的百姓一起来守卫城池。

一家四十多口忠烈为国战死,揭秘孙承宗传奇的一生

当时,孙承宗已经七十六岁了,同时参与守城的,还有他全家的人。但是,同仇敌忾的高阳人并没有成功地守住高阳城。在清军一波又一波的猛烈进攻中,高阳城还是陷落了。城破之后,高阳城的百姓仍然誓死不降,他们同全副武装的清兵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最终,凭借绝对的兵力优势,清军消灭了高阳城内的一切反对力量。

之后,不仅孙承宗的五个儿子、两个侄子、十二个孙子和侄孙全部战死,连孙承宗都被清军俘虏了。有感于孙承宗的忠义,清军统领多尔衮特意赶来高阳进行劝说,想让孙承宗投降。可是,孙承宗断然拒绝了多尔衮的招降,只求速死。最终,他坦然坐在椅子上,让两个清兵用白绫勒死了自己。孙承宗被杀之后,无论是明朝方面还是满清方面都极尽哀悼。

到了乾隆帝即位之后,对孙承宗也是十分敬重,甚至,还特意追谥他为“忠定”。而在明朝的臣子中,能够获得清朝如此评价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

其实,纵观孙承宗的一生,他确实担得起“忠定”二字。

孙承宗是河北省高阳县人,他自幼勤奋好学,十七岁的时候成了人人艳羡的秀才。之后,孙承宗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的殿试中,以榜眼的成绩考中了进士,被朝廷授任为翰林院编修,正式步入了仕途。万历四十八年,五十八岁的万历皇帝驾崩,太子朱常洛登基称帝,是为明光宗。

但是,熬了很久才当上皇帝的明光宗却命不长久,仅仅在位二十九天便一命呜呼了。为了稳定局势,朝臣们将只有十六岁的朱由校扶上了皇位,即为明熹宗。熹宗当了皇帝之后,令孙承宗给自己授课。就这样,沉寂多年的孙承宗一下子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帝师。

相比于那些倚老卖老,满口大道理的老臣,孙承宗这个帝师可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他讲课的时候经常引经据典,联系实际,将枯燥无味的说教变得生动有趣。年幼的熹宗不仅听的津津有味,还经常赞赏道:“孙先生的课讲的太好了,朕现在真的是离不开他了。”

就这样,熹宗和孙承宗这对君臣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一家四十多口忠烈为国战死,揭秘孙承宗传奇的一生

此后不久,对大明虎视眈眈的努尔哈赤渡过辽河,向明朝的广宁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辽东巡抚王化贞见事不妙,竟然忘记了肩头承担的责任,擅自弃城而逃,将山海关之外的土地全部拱手送给了后金。消息传来之后,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广宁既失,那努尔哈赤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山海关。如果山海关丢了,北京城岂不成了后金军嘴边的一块肉了吗?情况危急之下,熹宗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让他火速解决边患问题。还没等孙正宗着手布置,山海关的经略王在晋就迫不及待地上书朝廷,请求在山海关之外再修建一道防御工事。

这个提议看起来很好,但却要花费一百万两白银。孙承宗对朝廷的财政困难十分了解,因此,坚决反对王在晋的这一提议。为了劝说王在晋,他直言道:“现在国家的财政入不敷出,怎么能支撑起这么大的开销?国难当头之时,不能开动如此大的工程。”

王在晋听了不服气地回应道:“如果这是修我自己家的院墙,那不修就是了。但这个工程是为了保护国家,花再多的钱都值得!”孙承宗见王在晋不肯听,便向熹宗仔细论述了这件事。

最终,熹宗对孙承宗表示支持。

之后,熹宗不仅将王在晋调往别处,还把山海关的全部事宜统统交给了孙承宗来管。

孙承宗并非纸上谈兵之人,他之所以驳斥王在晋的建议,正是因为他有更好的 *** 来解决问题。王在晋卸任后,他火速前往山海关,提拔了袁崇焕、赵率教、满贵等一批有胆有识的军事将领。在孙承宗的谋划下,山海关的局势得到了暂时的稳定。

在山海关,孙承宗一干就是四年。这四年来,他招募了十几万辽军,极大地充实了明朝边关的防卫力量。凭借着稳扎稳打的作战方略,他成功地收复了四百多里失地,建立了一条令努尔哈赤都心生畏惧的关宁防线。后来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都是建立在关宁防线的基础上才胜利的。除此之外,孙承宗还成功安抚了周边蒙古部落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了京城北边的安全。

然而,孙承宗的忠心为国之举,却遭到了魏忠贤的层层阻挠。看到孙承宗等人声势日隆,魏忠贤唯恐自己会失去圣宠。于是,仗着皇帝的宠幸,他不断地挑孙承宗、袁崇焕等人的毛病,使明军无法全力以赴地对抗后金。每逢孙承宗请旨出击的时候,魏忠贤总是以各种理由加以反对。很多战机,就这样被魏忠贤贻误了。边关局势好转以后,他又别有用心地在皇帝面前建议,劝皇上精简山海关一带的军事部署。

所幸熹宗对孙承宗极为信任,才没有做下自毁长城之举。

魏忠贤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他见孙承宗与东林党人交好,便掉转矛头,开始构陷起一身正气的左光斗、杨涟等东林党人。因为,孙承宗为人大度,因此,一直不愿同魏忠贤这样的小人争吵。可是,看到曾经的好友备受迫害,他实在是坐不住了。于是,他借为皇帝祝寿为由,打算亲自进京为东林党人辩白。

当时,魏忠贤知道孙承宗在皇帝心中的分量,便恶人先告状,诬蔑孙承宗此行是要“清君侧”,是要图谋不轨。熹宗虽然认为魏忠贤太过多虑,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下达了阻止孙承宗进京的命令。孙承宗刚刚进了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就被强行挡了回去。

得知孙承宗并没有进入京城后,魏忠贤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此后,他和几位大臣勾结在一起,不断在熹宗面前说孙承宗的坏话。熹宗听得多了,也不由得心生怀疑。于是,孙承宗为了自证清白,主动上书请求辞官。

熹宗感到非常为难,思索再三之后,他允许孙承宗辞官回乡。同时,熹宗又特意下旨封孙承宗为光禄大夫,以此来奖赏他这几年守卫边关的功劳。孙承宗一卸职,魏忠贤就马上把辽东经略换成了自己的亲信高第。

其实,努尔哈赤一直想要侵略明朝,只是由于孙承宗的存在而不敢轻举妄动。此时,见孙承宗被罢官,他立即兴兵来犯。

高第看到来势汹汹的八旗铁骑,还没等开战就先慌了手脚。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赶忙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就这样,明军把大片大片的土地白白送给了努尔哈赤。

袁崇焕和满桂是孙承宗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大敌当前之时,他们沉着应对,用早已准备好的红衣大炮死死挡住了清军的进攻,成功地守住了宁远。即使是百战百胜的努尔哈赤,面对明军猛烈的炮火也只能铩羽而归。此役之后,努尔哈赤郁郁而终,临死前仍然念叨着这次失利。

随之登基的皇太极,更是不断对宁远、锦州发动攻击,誓要一雪前耻。但是,袁崇焕、赵率教等人牢记孙承宗的教导,他们凭借着牢固的关宁防线,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清军的进攻。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传来,朝堂上下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但可惜的是,魏忠贤竟然恬不知耻地将这两次胜利都归功于自身。在前线浴血奋战的袁崇焕,反而受他构陷,最终,被削职为民。

可是,魏忠贤的好日子并不长,熹宗驾崩后,他的弟弟朱由检登基称帝,即为崇祯帝。

崇祯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他即位之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清除了魏忠贤的阉党集团,魏忠贤本人更是被开棺戮尸,以息众怒。剿灭阉党之后,崇祯帝特召袁崇焕管理辽东,想要将之前丢失的土地全部收回来。

但是,还没等袁崇焕在辽东有所大动作,皇太极的军队就杀气腾腾地向大明王朝发动了进攻。崇祯二年,清军主力绕过关宁防线,兵锋直指北京城。千钧一发之际,崇祯皇帝紧急起复了赋闲在家的孙承宗。孙承宗接到旨意后没有丝毫怨言,一上任就连夜布置起京城的防卫工事。

安排好京城的防卫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通州去御敌。当时,城外尽是黑压压的敌军。但是,孙承宗只带领了几十名骑兵便冲出了东便门,毅然向通州奔去。

一家四十多口忠烈为国战死,揭秘孙承宗传奇的一生

在孙承宗和袁崇焕的拼命抗击下,清军损失惨重,皇太极不得不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可是,清军退兵后,皇太极用计离间了崇祯帝和袁崇焕。多疑的崇祯帝误认为袁崇焕有谋反之心,于是,将他打入了大牢。袁崇焕被抓之后,他手下的军队群龙无首,都不愿再同清军战斗了。皇太极趁机集结兵马,想要再次发动进攻,局势对明军非常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孙承宗又独自承担了保卫京城的重任。

一方面,他调兵遣将,巩固京城的防卫;

另一方面,他又苦口婆心地劝说袁崇焕的部下,让他们以国家大事为重,袁崇焕的余部有感孙承宗的忠义,才同意继续抗击清军。

就这样,京城算是勉强保住了。

对袁崇焕失去信任后,崇祯帝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了孙承宗身上。

可是,岁月不饶人,两鬓斑白的孙承宗早已是力不从心。由于太过劳累,再加上没完没了的奔波,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甚至,连马都骑不成了。他本想为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可担心自己无法做好防卫边关的工作,便多次请求卸去官职。

看着在关外逐渐壮大的清军,崇祯皇帝实在不愿失去孙承宗这个臂膀。于是,他多次予以拒绝,想让老先生再多干几年。一心为国的孙承宗固然不贪恋权位,但其他的贪官佞臣就不这样想了。他们见孙承宗已经年老,便使出浑身解数想要取代孙承宗的位置。

当时,孙承宗主张修筑大凌河,以此来阻挡清军。但是,想要挤走孙承宗的人百般阻挠,令修筑工作不断延期。趁大凌河迟迟未修好,清军果断包围了在此驻守的明军,发动了长山之战。经此一役,明军死伤惨重,大将何可纲更是自尽而亡。

消息传来,那些阻碍大凌河修筑的大臣们又以此为由来弹劾孙承宗,说他御敌不利,临阵无谋。孙承宗辩无可辩,只得称病辞官,再次回到了高阳老家。回到高阳之后,孙承宗并没有闲着。不能上阵杀敌,他就埋头著作兵书,想要继续为国家尽力。

崇祯十一年(1639年)十月,大王明朝引以为荣的长城再次被清军攻破。

清军统帅多尔衮率军长驱直入,很快便逼近了高阳城。这时,孙承宗的好友茅元仪赶忙前来劝说,想让孙承宗快快逃往南方。但不料,孙承宗视死如归地拒绝道:“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假如可以战死沙场,那才真的是死得其所。”

最终,高阳陷落,孙承宗与家人共赴国难。孙家四十多人全部战死,可谓是满门忠烈。据说,孙承宗被押到清军面前时,看着步履蹒跚的孙老先生,了解到孙家全家人全都遇难之后,连杀人如麻的多尔衮都不由得为之动容。他表示尊重孙承宗的决定,允许他自尽殉国。但是,孙承宗坚持要死在清军手中。

可能,在孙承宗的眼中,自杀太过懦弱,只有战死沙场才是更好的归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4/55735.html

“一家四十多口忠烈为国战死,揭秘孙承宗传奇的一生” 的相关文章

后世是如何评价单雄信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单雄信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单雄信(?—621年),曹州济阴县人,隋末唐初时期的猛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骁勇矫捷,善用马槊。勇武过人,号称“飞将”。交好同郡徐世勣,誓同生死。隋朝末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魏公李密,授左武候大将军,参加偃师之战。兵败归降王世充,授大将军。对抗唐军进攻,险些杀害秦王李...

新城公主死后以皇后礼下葬,是因为什么?

新城公主死后以皇后礼下葬,是因为什么?

新城公主,唐太宗最幼女,唐高宗同母妹,母文德皇后长孙氏。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提起盛世唐朝,你可能首先会想到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而不一定会想到李治。尽管如此,唐高宗李治在唐朝历史上还是做出了很大贡献的。细数封建各个王朝,唐朝的幸福指数还是非常高的,可能是我们心目中最向往的时代...

曹丕篡位刘协下台 刘协后面为何不去投奔刘备

曹丕篡位刘协下台 刘协后面为何不去投奔刘备

对曹丕篡汉后,刘协为何不投靠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0年,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曹魏政权。曹丕通过“禅让”这样一种远古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交接。王莽篡权不被历代所承认,曹丕接受禅让,则成为此后改朝换代的一种主要方式。曹丕通过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完...

李斯要被腰斩的时候 朝廷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李斯要被腰斩的时候 朝廷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晚年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大臣,为何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过程中,李斯的谋略可谓是必不可少。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李斯也协助秦始皇做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许多事。李斯剧照可以说,李斯是备受秦始皇重视,既然如此,李斯结局会...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有那么厉害吗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有那么厉害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到底有多厉害?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要说古往今来喜欢的人最多最了解的故事莫过于三国,《三国演义》一书让这一时期的人物在历史上如同明珠般的上闪耀。一代奸雄曹操,忠义无双的关羽,智多如妖的诸葛亮。还有那号称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郭...

刘肥是什么身份?他与鲁元公主是何关系?

刘肥是什么身份?他与鲁元公主是何关系?

刘肥,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西汉诸侯王。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汉惠帝二年 (前193年),齐王刘肥前去长安朝拜弟弟汉惠帝。但刘肥在长安不但差点丢掉性命,还被迫认了亲妹妹鲁元公主为干妈。为何刘肥要“认妹为母”呢一,刘邦长子刘肥出身微寒,为泗水亭长刘邦与外妇曹氏...

李嗣本是什么人?他被称为威信可汗是什么意思?

李嗣本是什么人?他被称为威信可汗是什么意思?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嗣本是唐末五代时的前晋名将,为李克用帐下十三太保之一,在帮助李克用及李存勖父子夺取天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那李嗣本是如何为前晋效力的,为何又号称“威信可汗”呢一,跟随李克用李嗣本原本姓张,出身武将世家,为铜冶镇牙将张...

曹操的儿子那么多 最突出的人是谁,命运如何

曹操的儿子那么多 最突出的人是谁,命运如何

对曹操一生子嗣众多,最为突出的是哪几位?他们的命运又有何不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封建社会时期会出现一个男子有若干妻妾的情况,他们拥有这么多女子,往往会诞下众多子嗣。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以权利和地位论英雄,如果谁权势越高,那么他在择偶方面的特权也就越大。曹操作...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