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灭六国过都有那么多的名将 最后为什么只有章邯对战项羽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4-07)36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章邯对项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

这是《史记》中关于秦将章邯对阵项梁的评价。

秦灭六国过都有那么多的名将 最后为什么只有章邯对战项羽

章邯

秦朝在灭亡六国时,拥有了诸多名将,比如白起、蒙恬、李信、内史腾、王翦等人。这些名将都是当时个顶个的英雄,他们都能指挥千军万马,所向披靡。在秦朝统一六国的征程中,他们都曾灭亡过一国,为秦立下赫赫战功。

秦朝建立14年后,秦朝走向了下坡路,为何只有章邯对抗项梁、项羽率领的楚军?秦朝当初的名将去了哪里?十四年后,秦朝为何落入无将可用的境地?其实与很多方面都有关系,不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秦朝武将去了哪里?先说归降项羽楚军的,秦朝武将虽然多,但是对秦朝忠诚度不高。秦朝对于武将的封赏,可谓历朝历代更低的,比如秦朝大将王翦出征前,总是向秦始皇讨要金钱和田地。秦始皇很诧异,王翦解释道: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有人解释这是王翦怕功高震主,主动要钱要田,就是为了打消秦始皇的猜疑。其实这个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王翦有功,但是得不到应得的赏赐。王翦为了子孙后代能够过得幸福安宁,于是主动向秦始皇讨要钱财。

秦灭六国过都有那么多的名将 最后为什么只有章邯对战项羽

秦朝无将可用

从王翦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秦朝武将有能力,但是得不到封地,封赏也较低。还是因为秦朝奉行法家思想,对百姓要求严格,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了让秦王朝的皇权集中,秦朝不再实行周朝的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

实行郡县制,就意味着任何人不能封王,也不能拥有封地。郡县制,让秦朝武将失去了应得的封地,是历朝历代中武将待遇更低的几个王朝之一。因此,秦朝武将才会出现,向皇帝讨要封赏的事情发生,这是秦将对秦朝不忠心的之一个原因。

秦灭六国过都有那么多的名将 最后为什么只有章邯对战项羽

项羽分封诸侯

秦朝对待武将的态度,同项羽对待武将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后,当即恢复了分封制,在记载中:

“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等到项羽占领关中后,甚至将曾经的敌人章邯、司马欣、董翳等人,均封为王,让他们镇守三秦之地。项羽除了封章邯等秦人,还封了许多六国的故人为王,将他们拉拢到自己身边。

秦朝对武将 *** 搜搜,不愿意给予他们应得的封赏,失去了许多武将的忠心。项羽的大方封王,则很快笼络了一大批武将,不仅是六国的故人,纷纷投靠项羽。很多秦将看到项羽的英明,也纷纷归降,这就是秦朝无将可用的第二个原因。

秦灭六国过都有那么多的名将 最后为什么只有章邯对战项羽

胡亥杀害兄弟

第三个原因是暴秦统治的残酷,秦始皇统治时期,实行法家思想,对帝国残酷统治。等到秦二世篡位登基后,对百姓的统治更加残酷,百姓无以为继,心中都有了反意。除了对底层百姓残酷剥削,秦二世对秦朝官吏态度同样恶劣。

秦二世得位不正,因此心理阴暗。为了保证自己的皇位,秦二世残酷迫害自己的兄弟,和反对自己的臣子。在记载中:

“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

秦二世杀死十几名兄弟姐妹,还把朝堂中,支持公子扶苏的将领和官吏全部屠杀。秦二世和赵高的残暴,让许多官吏和武将,对他们大失所望,不再对他们忠诚。一个只会残害武将的王朝,自然不能留住武将们的心。

秦灭六国过都有那么多的名将 最后为什么只有章邯对战项羽

章邯被启用

秦灭六国时的武将,或者选择不问世事,或者是投靠了项羽等反秦势力,秦二世最终无将可用。秦国旧军事贵族不是被杀,就是不支持胡亥,因此胡亥和赵高才启用了,秦军中的少壮派章邯。

章邯被任命秦军大将,带领着民夫和囚犯,迎击项羽带领的楚军。章邯在同项羽的作战中,曾经取得过一些辉煌的战绩,但是终因寡不敌众,秦军陷入败亡的境地。在项羽高官厚禄的吸引下,章邯等人也反水,最终投降了项羽,被封为了王。

秦灭六国过都有那么多的名将 最后为什么只有章邯对战项羽

项羽进攻秦军

秦二世残暴统治整个帝国,秦朝统一六国时的名将,比如蒙恬就被胡亥杀害。而其他的秦国名将看到残暴的胡亥,从心里不再支持秦二世,因此被迫离开军队。这时说秦军无将可用,可以说是秦朝旧军事贵族不支持胡亥,只能派遣新生军事贵族章邯,去抵御楚军的进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4/56242.html

“秦灭六国过都有那么多的名将 最后为什么只有章邯对战项羽” 的相关文章

夏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与作为?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夏竦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与作为?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夏竦,字子乔,北宋宰相、政治家、古文字学家,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世称夏文庄公、夏英公、夏郑公。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主要成就政治真宗天禧年间出...

崇祯帝在位时期,都有哪些人担任过内阁首辅职位?

崇祯帝在位时期,都有哪些人担任过内阁首辅职位?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年号崇祯,通称“崇祯帝”。 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在崇祯执政的十七年间,内阁首辅换了十七个(十九任,有两人担任过两次),平均算下来,几乎是不到一年换一个。在这些首辅中,跟崇祯配合的时间最长的是周延儒和温体仁。周延儒两次担任内阁首辅,合计时间长达四年零五个月,温体仁一次担任...

关羽在白马之围时,没有选择收服廖化是因为什么?

关羽在白马之围时,没有选择收服廖化是因为什么?

白马之战又称“白马解围”,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关羽在曹操手下时,为曹操斩了袁绍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然后挂印封金,千里寻兄,过五关斩六将,在这期间,关羽遇到了廖化和周仓,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两人都要跟随关羽,而关羽只要周仓,不要廖化,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廖化比周...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长兄孙羌次子,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之弟,孙策和孙权的堂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辅襁褓中父母双亡,由兄长孙贲抚养长大。初以扬武校尉之职辅助孙策平三郡。建安二年(197年),孙策征讨丹杨等七县,派孙辅驻守历阳抵御袁术,...

诸葛亮为何说张郃有万夫不当之勇?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为何说张郃有万夫不当之勇?原因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蜀汉建兴七年四月,诸葛亮率兵驻扎在祁山,分作三寨,等待魏兵。司马懿率兵到长安,命令郃为先锋,戴陵为副将,率十万大军到祁山,于渭水之南下寨。两军对阵,战事激烈,诸葛亮虽然取得胜利,但是张苞在这期间因追魏将跌入山谷,受了重伤。诸葛亮将...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

谢万:东晋时期大臣、名士,才干过人,善于清谈

谢万:东晋时期大臣、名士,才干过人,善于清谈

谢万(320年-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的弟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万出身陈郡谢氏,才干过人,善于清谈。起家司徒掾,参加兰亭雅集。历任抚军从事中郎,辅佐会稽王司马昱。出任吴兴太守,颇有政绩。兄长谢奕去世后,接任西...

谢鲲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谢鲲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谢鲲(281年~324年),字幼舆,陈郡阳夏县人。晋朝时期名士、官员,“江左八达”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是国子祭酒谢衡的长子,太常卿谢裒的兄长,太保谢安的伯父。年少知名,生性豁达,喜读《老子》《易经》,成为名士王衍所亲善的“四友”之一。西晋末年,授太傅(司马越)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