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俗话说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这句话真的是慈禧说出来的吗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4-21)421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友邦和家奴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黑是黑,白是白,千万不要为了黑而黑,这不是正确的历史观。有些话还真不是人家慈禧说的,别啥锅都往人家头上扣。

俗话说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这句话真的是慈禧说出来的吗

“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这句话出自梁启超先生的《戊戌政变记》,原句是:

“大学士刚毅尝语人曰:‘改革者, *** 之利,而满人之害也!我有产业,吾宁赠之于朋友,而必不使奴隶分其润也!’”

说这话的人叫刚毅,其全名叫做他塔拉·刚毅,这名字一听就不是 *** 。他是满洲人,镶蓝旗,原本岌岌无名,后因在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表现出色,得到慈禧赏识,自此平步青云,官至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也算是身居高位了。

作为慈禧的心腹,又是满洲人,所以这个刚毅肯定是妥妥的守旧派,在戊戌变法中,是维新派的死对头。他甚至主张废除支持维新变法的光绪皇帝,这胆儿也是没谁了。当然了,慈禧虽然明面上不表扬,心里可别提有多喜欢了。

而“宁与友邦,不予家奴”这句话就是他在戊戌变法中攻击维新派的一句名言。即前面所提到的“……我有产业,吾宁赠之于朋友,而必不使奴隶分其润也!”

俗话说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这句话真的是慈禧说出来的吗

意思很容易理解啊,就是公开表示他看不惯维新派,自家的产业宁愿白送给朋友们,也不能让你们维新派给糟蹋了。

虽然有点儿横,但不管怎么说,这只是因为政见不同而说出的气话,无伤大雅。更谈不上什么卖国求荣这些东西了。至于和慈禧,那就更搭不上了,人家慈禧连这种话都没说过好不好?

这就是个谣言,我记得我很早就已经被辟谣过了,没想到现在还有人拿来讲。其实你用 *** 想想也应该知道,慈禧她不可能这样说啊。就算她是这么想的,她也不会这么讲。

人家好歹是大清王朝的掌权者,从后宫夺权到垂帘听政,主掌中国近半个世纪。她情商有那么低吗?公开说这样的话,那不是给人家以口实?就算她有那么傻,身边的那些大臣们也不会充耳不闻的。

但偏偏就有人信。

俗话说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这句话真的是慈禧说出来的吗

既然讲到这里了,我再给各位辟个谣,也是慈禧的。

即那句著名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话和“宁与友邦,不予家奴”一样,乃是慈禧黑历史中的一大吐槽点。

当然了,这句话确实是慈禧说的,其出自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西逃的慈禧给予谈判求和的李鸿章、奕劻等人的上谕。

“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今兹议约,不侵我 *** ,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对于这句话的解读,大家一般就是认为“倾尽中国的财力物力,也要让各国友人们高兴”。但很显然,这个解读是错误的。

俗话说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这句话真的是慈禧说出来的吗

从原文来看,清 *** 原则上接受了列强开出的议和大纲,只不过具体细节清 *** 并不满意,所以才有这句话。

关键在这个“量”字,其是考虑、考量的意思,所以其是要李鸿章等人在谈判中,考虑中华现有的国力,在能承受的前提下,尽量让外国人满意。换句话说就是悠着点,别让洋人狮子大开口,考量中国实际情况,同列强谈判媾和。你再结合上下文,“不侵我 *** ,不割我土地。”

总体来说,就是要求负责谈判的奕劻、李鸿章等人以外交手段给中国减轻点损失。

很明显,这就不是大家所认为的那样。

当然了,在我们现在看来,即使是按照原文解读,也显得太没脾气了,多有讨好之意。但是没办法啊,当时李鸿章他们就是以一个战败者的姿态去求和的。难道你让慈禧去说,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那八国联军估计一时半会儿不会走了。再者谈判媾和,本质上就是结欢心,难道还能继续结仇?

俗话说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这句话真的是慈禧说出来的吗

而且这不是公开给列强的国书,是给李鸿章、奕劻等人的上谕,是给他们谈判的一个指导意见。是给自己人说的,不是给列强说的,谈不上什么卑躬屈膝。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官方和非官方的区别,虽说看起来有些没面子,但确实符合当时清王朝的处境,也没有逾越国家之间的交流对待,没多大问题。

还是那句话,你用 *** 想也知道,慈禧她那么傻,就算她是那么想的,也不会如此公开地说出来,这已经不是她一个的颜面问题了,而是国家颜面。她要是说出这种傻话,如何在天下人面前立足。

那个时代的人虽然大都愚昧,但总归知道礼义廉耻。

这样的谣言还是少一点为好,为了黑而黑真的没意思。

当然不是在给慈禧洗白,她也没啥值得洗的,顽固、奢侈、短视、误国误民,她有很多责任。但这不是她的东西,就不要张冠李戴,断章取义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4/58726.html

“俗话说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这句话真的是慈禧说出来的吗” 的相关文章

康熙留下的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谁?分别是什么下场

康熙留下的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谁?分别是什么下场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苏克萨哈是顺治给康熙选定的四个辅政大臣中的一员。这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其中,苏克萨哈排位第二。不过,后来苏克萨哈被鳌拜整理出二十四大罪状,要求康熙把苏克萨哈满门超产。鳌拜这样做,明显是想罗织罪名,扳倒苏克萨哈。康熙...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继位 之后他是怎么对待嫂子和侄子的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继位 之后他是怎么对待嫂子和侄子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继位,他对留下来的嫂子跟侄子怎么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宋太祖赵匡胤死后,继位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三弟赵光义。据正史记载,赵光义的继位合法性来源于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生母)主持的";金匮之盟";,按照这份...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正史中,三国有四位名将战死沙场,真正做到了马革裹尸,按理来说,作为武将,战死沙场是最好的归宿,但是,谁死的最不值呢?谁死的最憋屈呢?这里面按战死的先后顺利排列。第一位战死沙场的是袁绍大将颜良。颜良是河北四庭柱之首,孔融称赞颜良勇...

朱元璋如果换成崇祯的话 朱元璋能解决明朝末年问题吗

朱元璋如果换成崇祯的话 朱元璋能解决明朝末年问题吗

把朱元璋换成崇祯皇帝,他能彻底解决内忧外患,实现复兴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到一路上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其展现出来的魄力和眼光,是很多人都无法匹及的,而提到大明朝的覆灭,也会有不少人十分心疼崇祯皇帝,但是也有不少人说,如果朱元璋换成崇祯皇帝的话...

刘备在入主成都的时候 赵云为何劝刘备分房产和土地给手下

刘备在入主成都的时候 赵云为何劝刘备分房产和土地给手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入主成都时,赵云为何劝阻刘备分田地给诸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云别传》: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

项羽为什么会对虞姬情有独钟 项羽是怎么和虞姬相识的

项羽为什么会对虞姬情有独钟 项羽是怎么和虞姬相识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为何对虞姬情有独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当年项羽还是通缉犯,项梁杀了人带着项羽跑路,来到了会稽郡,他们俩在此结交江东子弟。那时候项羽朝气蓬勃、雄姿英发、一表人才,在当地慢慢地出名了。一日项羽与同伴结游,行至郊外,突然眼前一亮,一身靓丽的倩影印...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对汉献帝到底有多好

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对汉献帝到底有多好

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对汉献帝到底怎么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曹操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电视版的《三国演义》,因为电视改编、文学创作等,曹操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个“建雄”。而那句话也成为了人们对曹操的印象“宁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但事实上,曹操一生...

赵云在长坂坡大战的时候 曹营麾下名将为何集体沉默

赵云在长坂坡大战的时候 曹营麾下名将为何集体沉默

对赵云大战长坂坡时为何曹营名将不挺身而出,反而集体沉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尽管罗贯中将“赵云大战长坂坡”塑造的无比成功,让人看了之后热血沸腾,但依然难以改变一个事实,就是这并非曹军针对赵云布置的军事行动,甚至所谓的长坂坡之战根本不是一场战役。赵云大杀四方属于意料...

评论列表

小鱼
小鱼
45分钟前

关于慈禧与宁予友邦,不予家奴这句话的谣言真是让人无语,作为历史爱好者不能为了黑而编故事误导他人!历史的真相需要我们尊重并去探寻原始出处和背景理解其真实含义而非断章取义或张冠李戴来迎合某些观点以讹传谣只会让更多人误解真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受到抵制和传播正确的历史知识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