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治并非是个没有作为的君王,他为唐朝做了哪些贡献?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4-22)350

大家好,说起李治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很多人都曾经在平常的生活中看到过一些关于唐高宗的影视作品,在那里边他一般被描绘成一个身体羸弱,同时有些沉溺于儿女情长,并且没有多少作为,在治国上面没有才能的人。其实由于这个皇帝娶的妻子在后来登上了君王的位置,所以很多人往往都感觉他是一个比较懦弱的形象,但其实这个人拥有的才能也是很高的,可以说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君王,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好好看一下。

李治并非是个没有作为的君王,他为唐朝做了哪些贡献?

首先就是他在基层君王位置的时候,对于天下的百姓管理的很好。要知道他在最初并不被自己的父亲看好,虽然她也是皇后所生的儿子,但是却因为性格相对软弱,一直不受到君王的重视,再加上自己也并非长子,所以按说君王的位置跟他没有任何的关系。可是毕竟出生在帝王之家,李治从小就展现出了自己在读书方面的天赋,他相继跟随在朝廷中的大臣和自己的父亲学习了很多治理国家的措施。由于当时唐朝的统治非常的兴盛,所以很多人觉得无论哪个皇子继承了君王的位置,都可以很好地将这种繁盛的状态延续下来。后来由于太子等人相继发生了谋反的活动,被君王废掉之后,李治也被册封成为皇太子。在之后他登上君王的位置,听从了自己父亲的话,重用了朝廷当中一些非常有才能的大臣,使得百姓生活富裕,延续了李世民时期的统治。

其次就是这位君王对于当时的人民百姓统治是逐步向前发展的。由于那时唐朝的统治非常稳定,所以新君王只需要将自己工作的重心放在如何发展生产、增长人口上面就好。果然在经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之后,这样的做法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根据一些历史书籍的计算,在李治统治国家的那段时间里人口增长了1/4,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要知道古代人的寿命并不是很长,在这时能够有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增加,也足以凸显出君王在制定一些政策上面所采取的有力措施。由于唐朝幅员辽阔,所以人口的增加对于本身军队的征调,民力的调用甚至赋税的收取都是特别有利的,有利于这个强大的王朝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实力,所以单单从这一项指标上就可以看出他本身也是非常有才能的。

李治并非是个没有作为的君王,他为唐朝做了哪些贡献?

第三次为君王对于人才是非常重视的。在当时虽然已经流行通过考试的办法来选拔人才,但是相关的做法并不是特别严格,甚至存在着官员舞弊的现象。为了能够很好地杜绝这个问题,当时皇帝就采取了另外的一种做法,也就是所谓的殿试。说得非常直白一点,就是由皇帝亲自出题目考问那些已经通过前几次考试的人,让他们根据皇帝出的问题写成一份答卷,从中挑选那些对于政治事务治理非常有见解的人。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错的,因为皇帝所出的题目是绝对不会存在着泄密的现象,这样足以能够证实这些考生的能力,从而把那些非常有政治才干的人才挑选出来,对于国家的治理是特别有用的。也正是因为这项制度的采用,使得当时很多读书人都争相参加考试,对于选拔人才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就是在军事上面有很多的贡献。这这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就是消灭高丽。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隋朝的时候皇帝就曾经率领很多军队对于这个小国家进行了征讨。但由于距离比较远,气候恶劣,粮草的运输等各个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困难,所以一直没有实现。但是在这位皇帝在位的时候终于完成了这个壮举,使得国土面积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要知道在这时唐朝的实际统治疆域达到了1251万多平方公里,甚至比李世民和李隆基那时候还要多,这从而能够凸显出这位君王在军事方面具有非常高的才能,能够针对敌军的现状制定一些非常有针对性的策略,从而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虽说这次战争并不是他亲自带领军队去的,但是也和他本身的大力支持和运筹帷幄是分不开的。

李治并非是个没有作为的君王,他为唐朝做了哪些贡献?

第五就是很好延续了自己父亲留下来的一些治国的政策。其实每个帝王在继承皇帝位置之后,对于前代皇帝的一些良好的治国政策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李治在这方面做得确实更好一些。因为李世民说到底军事才能和治国才能都非常高,但是相对来说他的军事才能更强一些,而李治则恰好相反。因为他从小在和平环境中长大,从来没有见过在场的杀伐,所以他将自己工作的重心完全放在了一些国策的制定方面。这一点成果也是非常显著的,毕竟随着李世民的去世,大唐境内的一些政策等各方面已经逐渐发生改变,对这时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调整,相信将会耽误到很多事情的发展,李治正是看透了这一点之后,开始按照自己父亲制定的发展策略进行具体化的部署,从而使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各个方面相继崛起。

最后就是这位皇帝重新组织人马修订了新的医书。要知道在唐朝的时候曾经涌现了很多在中医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在这时他作为国家的帝王,对这方面的材料进行了充分的整理,使得当时的医疗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要知道在那时治疗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办法,通过这样的做法可以使民间医药行业得到一定程度的规范,人民在生病治疗的时候可以更好地找到一些比较专业的办法,对于减轻身体上的病痛等各方面相当有好处。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实际上是不对的,要知道在那时候人均寿命本来就不长,如果再得不到及时的救治,相信更多的人将会面临着失去生命的危险,唐朝的人口增长也将会变成一句空话,所以别看这件事情很小,但是其中凸显出来的作用确实特别大的。不知道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大家还觉得李治是一个没有作为的君主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4/58909.html

“李治并非是个没有作为的君王,他为唐朝做了哪些贡献?” 的相关文章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藩王造反 两人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李世民和朱棣都是藩王造反 两人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藩王造反,为什么说李世民和朱棣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严格来说,李世民和朱棣一样,都属于藩王造反上位。李世民和朱棣,不仅都是藩王身份,也都是开国皇帝的儿子,也都弓马娴熟满腹韬略,在王朝的建立或巩固过程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李世...

刘牢之是什么人?淝水大战中他的表现怎么样?

刘牢之是什么人?淝水大战中他的表现怎么样?

刘牢之是汉高祖刘邦之弟刘交的后裔,东晋末年战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五胡十六国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特别时期,出了一个威震四方的豪杰刘牢之。他起初是东晋北府军的一个将领,在著名的淝水大战中一战成名。由于他指挥有方勇猛无比,率领先锋部队首先就旗开得胜,然后趁势...

纪晓岚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纪晓岚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说起这位纪晓岚大人能被现代人认识,那就多亏了那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6岁的纪晓岚,被人们称为神童,从此一路神童。从乡试,到殿试。从解元,到进士出身。从平民到走进朝堂,这一路纪晓岚31岁。文采出众的纪晓岚,在仕途的路上却变得坎坷。因为他没有得到重用...

曹睿后宫妃子那么多 最后为什么会后继无人

曹睿后宫妃子那么多 最后为什么会后继无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睿究竟为何会断子绝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睿字仲元,既魏明帝,是魏文帝曹丕与文昭甄皇后的长子,曹魏第二位皇帝,黄初三年,曹睿被封为平原侯。226年,文帝病重,立曹睿为太子,并立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为辅政大臣,曹睿在位期间,攘外安内,发展生...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

弘昼为什么被称为荒唐王爷 弘昼是在明哲保身还是真就荒唐

还不知道:乾隆弟弟弘昼为何人称荒唐王爷?历史上他是真荒唐还是明哲保身?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56年,79岁的愉妃被安排侍寝,太监一脸惊讶,以为皇帝年老眼花看错了,立即贴近乾隆耳根大声说:“陛下,愉妃娘娘快80了,你换个年轻的吧!”万万没想到,乾隆一把打翻桌上的...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

司马睦(?―291年),字子友,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六弟曹魏中郎司马进之子,谯刚王司马逊之弟,著名史学家司马彪的父亲,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睦初在曹魏时,封安平亭侯,任侍御史。西晋建立后,封中山王。咸宁三年(277年),因罪降封丹水县侯...

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卫真的是乞丐出身吗

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卫真的是乞丐出身吗

历史上的李卫并非乞丐出身,反倒是家境富庶,靠着捐钱换来的官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因为影视剧而大火的著名官员李卫真实历史上的李卫虽然也是一个名人,但是想要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咖位明显不够,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李卫竟然凭借两部电视剧成为清朝时期...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