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讽是什么人?他是怎么帮曹丕当上皇帝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魏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对于雄才大略的曹操来说,可谓是流年不利。
当年正月,汉中方向频传噩耗,曾经虎步关右的征西将军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黄忠突袭,战死沙场。同年五月,刘备占据汉中。六月,诸葛亮的姐夫,跟随刘琮投奔曹操,官拜房陵太守的蒯祺,被刘备的部将孟达所杀,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刘备。
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荆襄前线告急,刘备麾下的前将军关羽,此时出兵北伐曹魏,兵困曹仁于樊城。曹操派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率援军解围,没想到被“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擒斩,关羽威震华夏。
许昌以南很多民间武装,比如苦于徭役,在陆浑县(现位于河南嵩县东北)的起义,响应关羽的农民军首领孙狼,遥授关羽的印号。逼的魏王曹操,打算迁都躲避关羽的兵锋。同时期,孙权兵犯合肥,虽然规模不大,但足以让曹操和部将们手忙脚乱,疲于招架。
东吴丞相陆逊的孙子,东吴大司马陆抗的第四子,此时已经出仕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撰写《悼魏武文》的时候,也曾经提到过让曹操水逆的219年:“当建安之三八,实大命之所艰。”
此时曹操,刚从汉中战场撤出,身陷战争泥淖中的在班师回朝的途中,便听闻邺都有人谋反的消息。而谋反者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属官之一,担任西曹掾的魏讽。
魏讽,字子京,籍贯不详,有人说是济阴人,也有说是汉高祖刘邦的老乡,沛郡人,《三国演义》中并未登场。此人智略非常,颇有口才,经常滔滔不绝,名声显赫,很多卿相都于魏讽私下结交,闻名邺都。相国钟繇在之前便向曹操推荐魏讽,魏讽因此在丞相府担任西曹掾。
此时曹操亲率大军,远在汉中未归,而魏讽开始密谋,寻找政治失意者,和他们勾结,打算攻占邺都。但魏讽是文官,麾下没有一兵一卒,而魏王世子曹丕坐镇邺都监国,总管军政。双方力量对比悬殊,魏讽的同党也开始动摇。219年农历九月,一位叫做陈祎,在邺都长乐宫担任卫尉的军官,向世子曹丕自首。供出了魏讽和党羽们,打算趁着魏王曹操未归,众人夺取邺都的计划。
曹丕断然处置,捕杀了魏讽及其党羽,牵连其中多达几十人。魏讽才智过人,在没有掌握军权的情况下,为何做出想夺取邺都的蠢事?即便魏讽暂时成功,但在没有强力外援的情况下,位于曹操势力腹地的邺都,肯定会被曹军包围,那魏讽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回过头再看,魏讽叛曹集团的几位主力,有王粲(建安七子之首)的两个儿子,侍中刘廙的弟弟刘伟,张绣(称霸宛城,杀害曹昂和典韦,三国话本评书里是赵云的师兄,绰号北地枪王)的儿子张泉,荆州大儒宋忠的儿子。他们多是跟随刘琮降曹的荆襄士族集团的亲属,或者跟荆州势力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
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话:“荆人服刘备之雄姿,惮孙权之武略。”这群跟随魏讽,密谋叛乱的荆襄士族,不是政治上失意,就是对专权的曹操或多或少感到不满。巧舌如簧的魏讽,将这群人聚在一起,谋夺邺都的目的,可能是声援刘备在荆襄地区的代言人——关羽。
实际上,这种曹操势力僚属官吏,背叛曹操,响应刘备,不是之一次。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正月,金日磾之后金祎,联合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响应刘备,在许都作乱,焚烧许都城门。
天亮后,丞相府长史王必和典农中郎将严匡,平定叛乱,擒杀吉太、耿纪等人。同年十月,宛城守将侯音和卫开,劫持南阳太守,率领部下叛曹,响应关羽。直到219年正月,曹仁等人平定叛乱。所以说,刘备和关羽,在荆襄地区,或者是在投奔曹操的荆襄士族集团中,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背叛曹操的魏讽,是出于匡扶汉室的公义,还是本身便是卧底曹操阵营的刘备关羽方的间谍,现已不得而知。但这次叛乱,让世子曹丕看到了己方阵营中存在着很多不稳定因素,经过多次清洗,曹丕剪除了异己,也为自己第二年(220年)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奠定坚实基础。